感恩與報恩
華方田《競爭力》 2007年第04期
感恩與報恩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傳統積極倡導的人生修養準則。「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是我們的祖訓;「願以此功德,報答四重恩」,「知恩報恩」,是佛陀的教誨。
感恩與報恩的思想根基於佛教的緣起理論。所謂「緣」,是指事物和現象賴以生起的條件;「起」,就是生起。「緣起」就是指一切事物賴以生起的因緣。佛教緣起說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生生滅滅皆是由因緣條件所決定的,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正如《雜阿含經》卷十二所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就是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和現象都時時刻刻處在普遍的因果聯繫之中,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緣起論是全部佛教理論的基石和核心,其他佛教理論都是在緣起論的基礎上而展開的。
根據緣起理論,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眾生與佛之間,皆是相互依存、一體不二的關係,這就是佛教所說的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的思想。在佛教理論中,每個人由過去業因所感的身心叫做「正報」,即生命的主體;身心所依託的山河大地、國家社會叫做「依報」,即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依正不二就是指人與外在環境是相互依存、一體不二的,同樣,自己與他人(社會),眾生與佛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在佛教修行中,正確體認這些關係,是完善人格、成就佛格的關鍵。那麼,怎樣做才能符合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的要求呢?唯一的、如理如法的答案就是感恩與報恩。
如果我們每時每刻都能以感恩的心對待大自然,對待這個養育我們的地球,對待與我們人類自身生命休戚相關的山山水水、林木花草乃至空氣、能源等,我們就會自覺地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應認識到,生命個體的生存離不開各行各業人士的辛苦勞動,任何個體離開社會都無法生存,更談不上個體生命的完善。這就決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僅僅獨善其身,要追求個體生命的完善,必須同時積極促進他人、全人類的共同完善,將個人生命的完善建立在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與發展之中。這樣,我們就能常懷感恩之心,逐漸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隔膜、欺騙和仇恨,友愛、包容、互助和歡笑將充溢人間。
知恩報恩,重在實踐。具有感恩之心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把感恩之心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貫徹到具體的實踐中。按照佛教的傳統說法,報恩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報眾生恩、報國家恩、報父母恩、報三寶恩。報眾生恩不僅包括前面提到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還包括佛教所說的個體與眾生之間可能存在過的親緣關係,因此我們應該將所有的人都看做自己的親人,時刻想著報答親人的恩情。同時,報眾生恩還包含一切動物,因為按照佛教的輪回理論,包括動物在內的一切眾生在過去生中互為六親眷屬,只是現生現世,由於業力果報的不同,才有人和動物的區別。而且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佛性上人與動物是完全平等的,所以佛教提倡戒殺、放生、素食,保護動物,利樂有情。報國家恩又稱報國土恩。國家、國土培育、養育了我們,我們應時刻熱愛國家,熱愛故土,念佛不忘報國,做一個愛國愛教的佛教徒。報父母恩,又稱報師長恩,父母生我育我,恩重如山,老師教我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使我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種恩情我們應該永遠牢記,努力報答。報三寶恩,就是報答佛、法、僧三寶的恩德,佛是天人的導師,佛法是真理,是我們修行學習的寶藏,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是弘揚佛教真理的使者。三寶對佛教徒來說,就是指路的明燈,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因此每個佛教徒都應念念不忘報答三寶之恩。
常懷感恩,時時報恩,我們就會永遠生活在安樂祥和、健康進取之中。在報恩中修行,在修行中報恩,我們就會擁有道德的、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