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方田教授:弘揚佛教文化與文化遺產保護——以遼寧朝陽為例

弘揚佛教文化文化遺產保護——以遼寧朝陽為例

華方田

在挖掘、整理、弘揚傳統地域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民族人文精神,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正確處理開發、弘揚傳統文化資源與保護文化遺產關系,以及開發傳統文化遺產與發展旅遊、吸引外資、搞活經濟、增加當地知名度等的關系至關重要。

經濟全球化浪潮與文化多樣性危機

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劇烈沖擊下,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多樣性危機大大加劇,文化趨同現象越來越成為突出的問題。現代性、現代化、現代轉型等被無限制地應用於各個領域並盛加讚美,而忽視了在現代文明進程中所伴隨的「現代野蠻」的嚴重破壞與威脅。正如新世紀初所發布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多樣性宣言》所特別指出的:「目前世界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換所存在的失衡現象是對文化多樣性的一種威脅。」這種情況不僅早已存在,而且日趨嚴重。

在我國,文化多樣性同樣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威脅。一方面,是強勢的西方文化對以漢族代表傳統文化藝術的沖擊;另一方面,是周邊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對於漢族文化所處的弱勢地位。在目前的形勢下,如何發揚中國主體文化,同時,保護廣大少數民族地區所集中蘊涵的多種文化形態,是我們所必須科學對待、慎重解決的重大課題。許多有識之士指出,21世紀其實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紀。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經指出,21世紀將是「文化自覺的世紀」。「這是西方文藝復興爭取『人的自覺』以來,又一次重大的人類歷史的轉折關頭。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實現,包含器用、科技制度法律等許多方面,各國都將迅速接軌,出現很大的同一性,而語言文化藝術因素將作為民族的最重要象徵和標誌,日益顯現其核心作用。因此,中華民族應該在努力實現現代化的同時,在迎接經濟全球化的同時,牢牢抓住這一重要的寶貴的文化發展機遇,大大提升對本民族悠久文化傳統的認識,自覺地保護、繼承這一份豐厚寶貴的遺產。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我們最大的傳統資源優勢和文化遺產作用,在未來世界文化發展的大格局中不迷失方向,才不會被其他挾強大經濟實力的強勢文化所湮沒兼並,進而才能維護中華文化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存在,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

開發傳統文化資源與保護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資源是老祖先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充分挖掘、發揚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造福當代,利益大眾,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在這過程中,首先要正確處理創造性的轉化與科學的保護之間的關系

文化遺產自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積淀著不同歷史時期文化創造,凝聚著各個時代人民的集體智慧。這些珍貴的文化財富,是我們今天開拓創新的基礎。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保護當然不是為了還原歷史,再現昔日輝煌,更重要的是對其中蘊涵的積極的、進步的、精華的因素予以新的詮釋、轉化和改鑄,賦予其時代內涵,從而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支撐。例如,歷史上仁人志士的崇高情操和民族精神,可以轉化為新時代愛國主義獻身精神,歷史名人和歷史遺存可以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響亮的名片,等等。

「虛擬經濟」一詞自從在十六大報告中被使用之後,已經成為業界的流行語。虛擬經濟的一個重要表徵,就是由過去的向自然界要資源轉化為向文化要資源。文化成為虛擬經濟的題材庫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讓精神追求參與到物質財富的創造之中,讓文化參與到經濟活動之中,已經在許多行業中得到實施並取得了非同尋常的成果。就全國范圍而言,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應該充分利用虛擬經濟概念作為促進民族復興的有效途徑之一。

具體到朝陽來說,作為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朝陽不僅襟帶河山,地利形勝,而且人文薈萃,才俊輩出。這里蘊藏著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矗立著獨一無二的「五世同堂」佛塔——朝陽北塔,有被稱為「東北第一佛寺」的前燕龍翔佛寺,有被喻為「人類文明曙光」的紅山文化代表——紅山女神廟,有關外西天取經第一人——北燕名僧曇無竭和龍城高僧釋法度,等等。像這樣具有如此豐厚文化遺產的朝陽,秉承「兼容和諧」的朝陽文化特點,充分整理、挖掘、詮釋朝陽的古老文化,使其成為生動豐富的虛擬經濟題材庫,並將其合理地運用到現代經濟貿易上去。古老的優秀文化,通過現代化的經濟貿易活動,將會重新煥發活力,賦予新時代的內涵;原本單調的產品製造與流通,因為凝結了傳統文明的信息文化,而增添了寶貴的人文氣息,將會大大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生命力。璀璨的佛教文化必將成為朝陽市一張閃亮的名片,推動朝陽的繁榮與發展。

另一方面,在合理地開發傳統資源的同時,怎樣科學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一直是我們必須給予充分重視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朝陽市近些年來已經邀請了國內外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佛學家、社會學家等專家,來朝陽考察指導,表明了朝陽政府重視遺產保護和尊重科學的嚴謹態度在這方面,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以為主要有兩個問題:

是在開發與保護的關繫上,必須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

所謂保護第一的原則,就是在對待歷史文化遺產上,要將保護作為最高的原則和最終的目的,這也是聯合國保護文化遺產和非文化遺產的一項基本指導思想和實施原則。怎樣理解保護第一的原則呢?簡單地說,就是為了保護而保護。基於這一原則,任何旅遊、娛樂、招商引資等開發活動,都必須在堅持保護第一的前提下進行。否則,這些活動如果一旦與遺產的保護有矛盾,或者可能造成對文化遺產的損害,無論其有怎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目的借口,都必須讓位於保護第一的原則這是毋庸置疑的。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文化遺產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價值是因為它承載著那個特定歷史時期文化信息社會內容。例如,贗品之所以是贗品,就是因為它沒有承載特定歷史條件的製造工藝和社會歷史內容。因此,文化遺產一旦被破壞,所造成的損失將是無法挽回的,亡羊補牢在這里就顯得太晚了。在這方面,我們已經看到或聽到了太多令人痛心的慘痛事例。有些地方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借開發之名,恣意地破壞文化遺產,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少開發或者不開發,少開發,少破壞;不開發,不破壞,起碼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還在

為了真正實現保護第一的原則,就必須正確處理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國家(乃至人類)的整體利益關系。在開發傳統資源與遺產保護的問題上,之所以屢屢出現只注重當前利益而忽視遺產保護的現象,除了一些技術上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功利目的在作祟。急功近利,是遺產保護的大忌。因此,在挖掘、開發傳統文化資源的過程中,必須提高對遺產保護問題的認識,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不動搖,堅持從長遠利益人類的整體利益出發,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小我)利益的誘惑,這樣才能真正理順有序開發與科學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是新農村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必須切實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這不僅關繫到新農村的精神內涵與文化主體能否得到展現和延續,也關系著絕大部分寶貴文化遺產能否得到有效的保護。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保留著我國絕大部分的歷史文化遺產,延續著歷史的記憶和根脈。在東北,在朝陽,同樣如此。

在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應該汲取近數十年在城市改造中毀壞歷史文化遺產的慘痛教訓,避免大拆大毀、全面改造的農村城市化傾向,保持住廣大農村鮮明的民族特徵、獨特的地域特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個方面,許多專家學者已然提出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建議,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視和借鑒。例如,在建設新農村、挖掘文化傳統資源的時候,應該加強對廣大農民的教育和宣傳,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文化遺產意識,引導和鼓勵他們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並儘可能使其從保護工作中得到具體的實惠;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對本地區的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科學分類,建立健全保護制度;加快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立法,實現依法保護,確保遺產保護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範化,等等。

若干年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經成為一句流行語。這句話固然說明了經濟文化的密切關系,但著重點往往還是在經濟唱戲」,並沒有真正地重視文化。其結果自然是短期行為,文化的「台」沒搭好,經濟的「戲」自然也唱不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地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尊重文化自身的規律,將文化的弘揚與經濟的振興有機地結合起來。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佛教研究中心秘書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