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華教授:佛教學 內容簡介 序 目錄

佛教

李富華、何梅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次使用「佛教學」這一概念。表明此書是從新的角度思考和考察佛教的一種學術專著。
    本書論述了佛教學研究的對象、特點及研究方法
    記述了佛教產生及其在世界各國流傳的歷史;
    闡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和基本理論;
    回顧了百年來 佛教學術的發展軌跡;
    展望了未來21世紀佛教學研究的趨勢。
    本書為廣大讀者 提供佛教學的最基本的知識
    也為佛教學術界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相關的信息

宗教人類智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宗教觀念最初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關系人類社會組織出現後,社會關系成為宗教精神世界的主要內容。因此,人們通常從認識論和社會發展角度理解和研究宗教,把自然根源與社會根源視為宗教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兩個基本條件。在當今世界上,各種宗教作為傳統文化倫理道德的重要體現,仍有經久不衰的影響。可以說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宗教的民族,不存在沒有宗教國家宗教現象的長期性、普遍性、複雜性,宗教內容的廣延性、豐富性,使宗教研究不僅成為必要而且成為可能,這是宗教學得以形成、發展的主客體條件

長期以來,人類宗教的認識有兩種傾向,形成兩種不同的宗教界說。一種是主體界說,稱為「在教言教」,即宗教信仰者自己的宗教感受來言說對宗教的理解、感悟。另一種是客體界說,稱為「教外言教」,它所表達的是宗教研究者從外部觀察和研究中對宗教的認識和描述。兩種途徑,各有利弊,是一種互補的關系。近代興起於世界各國的宗教學,從宗教社會、歷史、文化倫理道德哲學思辨、心理分析等各種視角研究宗教,從宗教產生、發展、演變的客觀規律加深對各種宗教傳統的理解,使宗教學科的內容不斷豐富、擴延,使之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人文、社會科學分支學科。同時也增加了學科的難度,對研究人員的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

宗教研究,我國古已有之,未曾中斷。但現代更加科學系統宗教學研究,則起步較晚,起點不高,同西方高度發達的宗教學研究構成強烈反差。令人欣慰的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精神的激勵、鼓勵下,我國宗教界來了企盼已久的春光,陸續出版了一批批成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里推出的宗教學科的五部著作,皆由我國專門從事宗教研究的專家學者撰著,在總結、繼承以往成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體現了宗教學術研究的最新水平。

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學術著作的出版,適時地滿足了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從宗教學科建設角度出發,系統地總結了宗教各個分支學科研究成果的著作則很少見。這一缺失的一個後果是使許多對宗教陌生的讀者對宗教知識殿堂而生畏,不得要領,不知從何下手來涉獵宗教文化知識,也使相關學科的發展受到局限,難以從學科橫向聯繫、學科互補的角度利用已有的宗教學研究成果。為了改變這種不盡如意狀況,我們借大型圖書《中國現代科學全書》出版的良機,經過精心考慮,決定以五個分支學科各編著一本書來覆蓋我國宗教學的主要領域道教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道教學》編寫的主旨之一就是在文化和學理層面中國道教定位;佛教傳入東土華夏大地後經歷了中國化進程,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知與行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佛教學》理所當然地成為我宗教學的重要分支內容之一;基督教常被國人視為「洋教」,但它在傳入中國也不程度地經歷了本地化的過程,《基督教學》所揭示的不僅有中國基督教,而且有更廣泛的世界基督教內容伊斯蘭教傳入中華大地後,成為中國十個少數民族的文化載體,同樣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伊斯蘭教學》的撰寫負有增強民族團結、共塑未來的特殊使命;猶太教歷史上曾傳入中國,如今幾無信徒,但作為在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的一種宗教,其地位不可忽視,《猶太教學》的撰寫意在打開一扇窗口,使讀者看到更廣闊的宗教精神世界

即將面世的宗教學科的五本書,是作者們在百忙中精心撰著的,無不凝聚著他們辛勤勞作的汗水。如今雖有「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說法,但那說的是體育比賽的參與精神,我們還是願意看到誠實勞動的結果受到讀者的歡迎和讚賞。我們也歡迎對書中的不足和缺失提出批評建議

吳雲貴

2000年6月於北京

 

目錄
 

第一章 佛教學概述
第一節 何謂佛教
第二節 佛教學研究的對象及其特點
第三節 佛教學研究的基本資料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章 佛教的創立與原始佛教
第一節 佛教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一 一、佛教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一 二、佛教產生的思想背景
第二節 釋迦牟尼的生平和創教活動

第三章 佛教印度的發展
第一節 部派佛教
第一 一、佛教的根本分裂──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
第一 二、佛教的枝末分裂──部派的進一步分化
第二節 大乘佛教
第一 一、大乘佛教的基本特點
第一 二、初期大乘佛教
第一 三、中觀學派
第一 四、瑜伽行派
第三節 密教及佛教印度的消亡
第一 一、密教詞義及特點
第一 二、密教的歷史發展
第一 三、佛教印度的消亡
第四章 佛教世界各國的傳播與發展
第一節 南傳佛教
第一 一、斯里蘭卡佛教
第一 二、緬甸佛教
第一 三、泰國佛教
第一 四、柬埔寨的佛教
第一 五、寮國的佛教
第一 六、我國西南邊疆地區的上座佛教
第二節 北傳佛教
第一 一、西域佛教
第一 二、中國漢地佛教
第一 三、朝鮮佛教
第一 四、日本佛教
第一 五、越南佛教
第三節 藏傳佛教
第一 一、西藏佛教的初傳
第一 二、佛教西藏的確立
第一 三、佛教西藏的高度發展和朗達瑪滅佛
第一 四、佛教在藏區的復閃
第一 五、藏傳佛教教派的形成
第一 六、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黃教的創立
第一 七、藏傳佛教在國內外的傳播

第五章 佛教的基本經典教義
第一節 佛典的結集與原始佛教教義
第一 一、佛教的第一次結集
第一 二、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
第二節 部派佛教經典思想
第一 一、部派佛教的三藏經
第一 二、部派佛教的理論學說
第三節 大乘佛教經典思想
第一 一、初期大乘佛教的基本經典思想
第一 二、中觀學派的基本經典教義
第一 三、瑜迦行派的經典思想
第四節 密教的經典思想
第一 一、基本經典
第一 二、基本思想

第六章 佛教中國的發展
第一節 佛經的傳譯與著述
第二節 中國佛教的南統與北統 
第一 一、佛教的北統
第一 二、佛教的南統
第三節 中國佛教宗派
第一 一、三論宗
第一 二、天台
第一 三、法相
第一 四、華嚴
第一 五、禪宗
第一 六、密宗
第一 七、律宗
第一 八、凈土

第七章 佛教僧人
第一節 何謂僧人
第一 一、僧人的稱謂
第一 二、出家
第一 三、受戒
第二節 僧人的衣、食、行及基本戒律
第一 一、僧人的衣
第一 二、僧人飲食
第一 三、僧人的行
第一 四、僧人的基本戒條──比丘戒
第三節 僧人的基本修行
第一 一、六時禮佛和四時坐禪
第一 二、布薩說戒
第一 三、安居自恣
第一 四、早晚功課
第八章 佛教寺院
第一節 佛教寺院的歷史及其不同的形式
第一 一、佛教寺院的形成及其不同的名稱
第一 二、佛教三大支派寺院的不同風格
第二節 佛教寺院組織
第一 一、漢傳佛教寺院組織
第一 二、藏傳佛教寺院組織
第一 三、南傳佛教寺院組織

第九章 佛教法事活動
第一節 佛教節日
第一 一、漢傳佛教節日
第一 二、南傳佛教節日
第一 三、藏傳佛教節日
第二節 懺儀與法會
第一 一、懺儀
第一 二、法會

第十章 中國佛教學研究
第一節 歷史分期與研究人才
第二節 佛學刊物回顧
第三節 學術會議綜述
第四節 主要學觀點掃描
第一 一、《大乘起信論》的爭論
第一 二、唯識宗的研究
第一 三、佛教史的研究
第一 四、禪宗的研究
第五節 佛學研究的難點與對策

第十一章 外國佛教學研究
第一節 歐美佛教學研究
第二節 亞洲佛教學研究

十二章 佛教學研究的展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