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教授:佛法對科學的啟迪

佛法科學的啟迪

陳兵

  人類學家貝爾預言:後現代社會將出現「神聖的復歸」。這種「神聖的復歸自然少不了對東方古老佛教的關注,首先表現在科學研究方面。
  從16世紀以來對物質世界作分門別類的割裂的研究,經過幾百年的蓬勃發展,從開出許多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整體科學的創建已被推上前沿,科學處於又一次革命的陣痛之中。從割裂的研究進到相關性、整體性的研究,從片面注重物質到越來越注重心理心靈、性靈,量子物理學、量子生物學、量子宇宙學、量子腦和意識研究等跨學科的研究,把在微觀尺度上獲得的知識應用到觀察現象的所有范圍,用於研究宇宙生命心靈所有領域中的相關性。不同學都在探索一種更完整的理論「統一論」,企圖把范圍廣泛的發現都整合進一個高度統一的、簡單的理論框架中,從對邏各斯的定量和分析理性轉換到對整體的多方面的和整合的理解。
  前沿科學家們的哲學觀,從線性的實在論、唯物論,趨向心、物、靈一體的整體論乃至重視心靈、性靈的唯心論,呈現出與大乘佛教的心色不二論及真常唯心論同趨一軌之勢。揭開心靈秘奧,開發心靈潛能,受到越來越多科學家重視。如吉布塞提出「四維完整意識」;韋爾斯和拉塞爾提出「全球腦」;威爾伯意識進化的六個層次中最高為「終極意識」,被看作每一進化層次的本質、源泉、本性,此所謂終極意識,源出佛教如來藏、真如。物理學家蒂洛認為,充分利用心靈的潛能,不只是關在堡壘里透過五個狹縫看世界,我們就能 「打開房頂見天空」。布雷斯·帕斯卡爾《沉思錄》說:
  自我尊嚴必須內覓,不能外求。就算擁有整個世界對我來說,也等於什麼都沒有。如果我外求,那麼,這個宇宙就包圍我,把我當原子,一口吞噬掉;如果我內覓,那我就能經由智慧的途徑,了解整 這與佛教由了知自心便能了知一切的說法頗相符契。而通過內覓開發智慧,乃佛教的專長。佛教禪定、觀無我等技術吸引了一批西方科學家,特別是心理學家。禪定、觀無我的實踐,必然開發出超意識和超越性智慧般若。k·辛格為拉洛茲暢銷全球著作《微漪之塘——宇宙進化的新圖景》所作序預言:
  人類進化的下一步,將不再是外部形體的進化,而是內部意識的進化。通過心理——生理實踐把人和宇宙意識聯系在一起的印度瑜伽概念,為這種創造性提供了一種方法論。
  印度瑜伽,也應包括佛教禪學,它比起印度瑜伽學更顯精深博大。佛學心色不二及真常唯心的思想,在建立物理世界生命世界人類心靈之間的一致性上,當能提供智慧啟迪,填補當前科學世界圖景的最大漏洞。一個真正完整、如實的宇宙圖景,應包括精神和對靈魂及其它超驗實體直覺等形而上的因素,拉洛茲認為,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這都是科學研究所達不到領域,言下之義,是還須用佛教宗教傳統的修證方法去研究、參究而「證知」。

摘自《慧恩》2008年第1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