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成居士: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馮學成

  如果修行只有「善」,不算圓滿,不只是禪宗天台就把這個道理講透了:純善無惡不是菩提
  以前有一位知識弟子說: 「菩提煩惱鑄成,如何欲斷煩惱?」煩惱的體也就是菩提諸佛不只是有莊嚴的一面,你為什麼要把煩惱斷掉呢?我們經常講轉煩惱菩提而不是斷煩惱菩提真如是如如不變的,若是煩惱可斷,真如也就滅了
  今天我陪(佛源)老和尚出去,老和尚說: 「哎呀,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回頭吧。」回頭了還是不是你呢?還是你啊!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並沒有變。但是你要站穩腳根轉過來,一轉過來就是修行人了,就怕你不轉。關鍵是轉煩惱菩提,並不是要斷。比如,我們今天在這里打坐,一會兒妄想來了,東南西北的念頭不停地往外冒,』跟著煩惱來了,大家試試能不能斷?再試試肚子餓的時候打坐,能不能斷了想吃飯的念頭?轉可以,斷不行。」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陀螺,一鞭子下去它會轉個不停,鞭子抽得越狠,它轉得越快,如果沒有鞭子抽它,它一下子就倒了。」
  所以對佛法要有完整全面的領會,對煩惱菩提關系、世聖與凡人關系、西方凈土與東方穢土關系,在理論上要學,在修行上要大膽承擔。有的人就是不敢於承擔,一有妄想就去懺悔,就去煩惱,心裡邊很難受。有什麼難受的?沒有煩惱你就是佛,就是菩薩了。人都是有煩惱的,正是因為煩惱我們才要修行。只有精進修行煩惱才會慢慢地淡下去。如果想要一刀兩斷,除非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然,你憑什麼一刀兩斷?
  佛教經典中講有兩種煩惱。一種是見所斷煩惱,有些經教里談到過這樣的境界,明心見性可以把我知見上的煩惱見一刀兩斷,稱之為「見所斷煩惱」。在第六識上下功夫,通過對般若修行,增長自己的智慧,突然破參,就可以達到斷「見所斷煩惱」的狀態。另外一種是「修所斷煩惱」。修所斷煩惱什麼呢?一個人多生累劫上帶來的業力在第七識上是人了根、入了命里的,在「見所斷煩惱」調理了以後,要悟後起修,通過長久反覆的修行錘鍊,慢慢地修,慢慢地轉。盡管此處名稱為見所斷、修所斷,但實際煩惱上不是斷,而是轉。真要是煩惱斷了,你也就失去了修行的資糧。大家都知道蓮花淤泥而不染,如果沒有那一灘臭泥,就不會有蓮花的香艷。所以說沒有煩惱的資糧就不會結出菩提的果。它們是同體的,這邊是煩惱,另一邊就是菩隉。如果斷了煩惱也就斷了菩提慧命。
  轉煩惱菩提禪宗歷代祖師所強調的,所以,「以有下劣,寶幾珍御。以有驚異,狸奴白牯」這幾旬都是相對面言的。讓你看到事物這一面的同時;也讓你看到事物的另一日。取這面丟那面,取那面丟這面都不行。我們要敢於證得菩提,要敢於承擔。如果資糧不夠,就暫時不忙,先精勤地積累一些資糧。善法修行有了基礎後,才能提持向上。

摘自《正覺》2007年第6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