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孝居士: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八、往生極樂的三要三不

八、往生極樂三要三不

由於悚於生死之劇苦、輪迴之路險、三界之無安,所以,我們無論如何,於此生中,一定要了生死、脫離輪迴、跳出三界往生極樂,決不能再俟來生

然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雖說易往易生,卻也不是完全沒有條件的,起碼你要發心修行,做到『三要三不』,才有資格往生

何謂『三要』?

一要:深信

十方諸佛,雖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能度一切的眾生,然而你若不信他,他就沒有辦法度你。這猶如電視台全天候廣播,可是你不願扭開電視機,便看不到其節目一樣。

因此,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里強調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凈宗的歷代祖師亦無不叮嚀勸信,例如:八祖蓮池大師說:『往生凈土,要須真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九祖蕅益大師更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由此可知,念佛一法,首要深信。譬如鳥兒,沒有翅膀,肯定不能飛向青天,人若沒有深信,也是不能往生西方。信什麼呢

1、信自。就是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來就有與佛一樣的智慧能力,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迷失了,只要去妄想分別執著,立刻就能恢復原有的德能,與佛平起平坐,把臂共游。

2、信他。他指釋迦牟尼佛之言,和阿彌陀佛之願。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肯定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願要接引眾生往生其國,只要眾生心念佛,發願求生,佛必來迎,決不食言。

3、信因。深信以散亂心念佛,尚且能夠成為將來生西種子,何況一心念佛,豈有不往生之理。

4、信果。深信極樂世界有無數的等覺菩薩聚會一處,乃是念佛之因而得往生之果,這種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情形,正好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的合乎邏輯,真實不虛。

5、信事。深信離此十萬億佛土之外的西方,確有一極樂世界,其國人民,但受諸樂,無有眾苦,而我們只要一心念佛,發願求生,必定得生。

6、信理。深信我們本具的真心佛性,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乃是法界體,極樂世界不出法界,亦即在我們自己心中。我們所見到的阿彌陀佛,是自己的真心佛性變現出來的,並不是從外面來的,乃至極樂世界的種種依正莊嚴,也都是我們真心佛性本來具足東西。所謂『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以上六條,乃蕅益大師的寶貴教示,做到了,才是圓滿的『深信』,否則即不圓滿

二要:切願

佛在《阿彌陀經》的正宗分里,說了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之後,即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是在此經里第一次勸人發願

又在正宗分末後一段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是佛第二次勸人發願

第三次是在勸願流通時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勸信、勸行,只各有一次,勸願竟有三次之多,可見『發願』一事,至關重要。易言之,此經的扼要處,不在七日持名,而在三請『發願』也。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勸人發願呢?這是因為彌陀佛有願,凡發願欲生其國者,必親來接引,所以釋迦佛便再三的殷殷叮囑世人發願。倘若我們發願之後,臨命終時,不生極樂國,便是釋迦彌陀妄語,以兩人都是已證至果的聖中之聖,所說肯定不是妄語,而是如實語,所以『凈土雖遙,有願必生』,那是不容置疑的事。

蕅益大師便很肯定的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依此而論,若信不深和願不切,念佛就是喊破喉嚨也是枉然的。

既知念佛法門,信貴深,願貴切,那麼我們便應矢志不移地堅固求生西方之願。但如何才算是『切願』呢?起碼你要對下列各項具有一股非常強烈的願望

1、願離娑婆娑婆充滿缺陷和痛苦,置身其中,不啻沉溺茫茫苦海,是故,盡此一報身,一定要脫離娑婆,決不能再等來生

2、願生極樂極樂是一切眾生的樂園,是一切眾生的最佳歸宿,是故願在此生中,一定要往生極樂

3、願阿彌陀佛,慈光照我,授手接我,助我於此生中,如願往生

4、願一切逆境都不改我念佛之心;一切順境亦不我生西之願。

5、願一切功德莊嚴凈土,作為我生西之助。

6、願我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正念分明,舍報安祥,如入禪定

7、願佛及聖眾,放光接引,異香天樂,西方聖境,如在目前,以令聞者見者,悉發菩提心,求生極樂

8、願花開見佛,悟無生之後,再入娑婆普度眾生

因為『發願』極其重要,所以念佛人在念佛之後,無不『迴向發願』。在我發願求生極樂之後,即等於我們與佛有了一個這樣的契約:當我們臨命終時,佛一定要來授手接引。這個契約,是神聖的、永恆的,直至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而後已!

三要:力行

有了『深信』和『切願』之後,自自然然的你就會『因信啟願,因願導行』,而『力行』不懈地持名了。

蕅益大師曾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由此可知,我們將來往生品位之高下,乃胥視我們現在念佛功夫深淺而定的。功夫愈深,生品就愈高,古往今來,那些坐化立亡,撒手便行,瀟灑自在往生者,均是平時念佛功夫到家,有以致之。

念佛法門,雖有實相、觀想、觀像和持名四種,然而其中以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著稱,《彌陀要解》即指出:『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茲介紹持名念佛的七種方法如下:

1、高聲念。即當神志昏沉,或妄念紛飛時,高聲念佛,自可消除昏沉,但是長用高聲,恐傷元氣,及喉痛音啞,故不宜久行。

2、金剛念。即聲在唇齒之間,口念耳聽,能每字聽得分明自然心定。

3、默念。即不出念佛,微以舌尖敲擊前齒,心念相應,音聲歷然。

4、禪定念。即坐禪時,澄諸念慮,寂然不動,然後以清凈心,默念佛號,不緩不急,綿綿密密,或每一呼默念一字,久則純熟,三昧忽爾現前。

5、追頂念。念時字句甚急,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中間不留空隙,因追頂緊密,故能使雜念無法出現。

6、禮拜念。即念一聲佛號,拜一次佛,這樣能使三業清凈效果很大,惟拜久必感疲勞,故應量力而行。

7、十口氣念。極忙之人,無時間念佛,可於每天早上或晚上,作十口氣念,即念佛不拘聲數,但以盡一口氣為度,如是十次,名十口氣

若問上述各種念佛方法,那一種最好?答案是:當你覺得用那一種方法念佛,能使心境清凈,不起雜念這一法便是此時最好之法。所以有時這一刻用甲法最好,下一刻若覺得不濟事,可改用乙法或丙法,總之要以能剋制妄念者為准,故不能硬性規定,那一法是最好的方法。若作硬性規定,恐怕難收念佛之實效,應善自調和為尚。

何謂『三不』?

1、不懷疑

『不懷疑』就是不可有絲毫的懷疑。念佛人對下列事項絕對不可存有絲毫的懷疑:

(一)不可懷疑自心自心佛性,有佛性者,必定成佛

(二)不可懷疑佛言。佛說極樂世界。肯定有極樂世界

(三)不可懷疑佛願。佛願要接引眾生,肯定必來接引眾生

(四)不可懷疑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有其因必有其果。

(五)不可懷疑佛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乃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的凈土,故其他佛國都不能與之相比。

(六)不可懷疑法門。此法門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一個極其特別奇妙的法門,能令人就在這一生中,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凈土成佛道,故十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同聲讚揚;誰若對之懷疑不信,那便是放棄了在這一生成佛機會,實在愚不可及。

要知道,世人念佛,只要有一絲毫疑情存在,有福報者,也只能生到西方之『邊地疑城』,福報差者,疑障起來,即不能往生,太可惜了。

2、不夾雜

『不夾雜』就是修行念佛,不可夾雜其他的法門,要一門深入。

為了避免念佛人患上夾雜的毛病,凈宗建立了『五正行』如下:

(一)讀誦正行,即專讀誦凈土三經;

(二)觀想正行,即專觀想極樂莊嚴

(三)禮拜正行,即專禮拜阿彌陀佛;

(四)稱名正行,即專稱念彌陀名號

(五)讚歎供養正行,即專讚歎供養彌陀

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被印光大師列為凈宗經典之一,及凈空上人也說它是凈宗的『心經』,那是大有道理的,因為此經把念佛的精要,和盤托出。它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它的意思是說:如果眾生的心,憶著佛和念著佛,現在和將來,一定可以見到佛,離成佛已經不遠了,其間用不著假借其他的方法作幫助,一句佛號念到底,自自然然的即得大智慧,心開意解,見性成佛

此經所說的『不假方便』,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不夾雜』。蕅益大師就正告世人:『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著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著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著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3、不間斷

『不間斷』就是念佛不可間斷,要綿綿密密,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毋令暫忘。這也是《大勢菩薩念佛圓通章》里所說的『凈念相繼』。

要做到不間斷,和凈念相繼,除了定時的早晚課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不停的想著佛和念著佛。

人做不到『不間斷』的理由很多,諸如工作忙、學習忙、應酬忙、娛樂忙等等,不一而足。其實,念佛是一切法門中最最方便的了,無論行、住、坐、卧、路上、車上、船上、做事、娛樂,乃至大、小便時,只要有心,都可以念佛。誰說沒有時間念佛那是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自欺欺人,捫心自問,必然有愧也。

上面曾說過宋朝瑩珂法師往生故事,像他那樣既破戒又造惡業的人,之所以也能往生關鍵即在於他不眠不休不間斷的專心念佛三晝夜

以上所說的『三要』,乃往生的必備條件,蓋信不深不能往生西方,信雖深而願不切也不往生西方,信深了,願切了,如果沒有力行念佛,同樣還是不能往生西方。可見,深信、切願和力行,乃往生西方之『三資糧』,既是資糧,當然不可或缺,而且愈多愈好;再加上不懷疑、不夾雜和不間斷之『三不』,往生一事,可操左券,決不落空矣!蕅益大師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

●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心多散亂者,即是下品下生。

●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散亂漸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願、念佛,而念佛時,便不散亂者,即是下品上生。

念到事一心不亂,不起貪嗔痴者,即是三品生。

念到理一心不亂,任運先斷見思塵沙,亦能伏斷無明者,即是三品生。

●信願持名,消伏業障,帶業往生即是凡聖同居土。

●信願持名,見思斷盡而往生者,即是便有餘土。

●信願持名,豁破一分無明往生者,即是實報莊嚴土。

●信願持名,持到究竟之處無明斷盡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土。

大師開示,說明了凡是信願持名者,可以九品往生,可以圓凈四土,那是一點也不假,都是真實不虛的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