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研究
周叔迦
第八章 阿賴耶識的四分
唯識哲學有兩條定理:第一阿賴耶識是萬物的本源,人生的本源;第二識的作用是絕待的不是對待的,就是識自身的見分了別相分①。將這兩條定理連到一起來說,便是人生與萬物決不是由阿賴耶所發生的單獨一種東西,不過僅是阿賴耶識的相分。所有過去未來現在的宇宙人生既然全是阿賴耶識的相分;然而過去的宇宙人生已經消滅,未來的宇宙人生還未發生,何以能說也是阿賴耶識的相分呢?因為過去的宇宙人生雖然已經消滅,它卻有一種結果積蓄在阿賴耶識相分里;這未來的宇宙人生雖然還未發生,他卻有一種應當發生的能力含蓄在阿賴耶識相分里。這過去的宇宙人生的結果就是發生現在和未來的宇宙人生的能力。所以這二種總叫做這一名詞——「種子」。阿賴耶識叫做「種子識」,便是這個原故。
阿賴耶識的相分所以包含三種:
㈠「種子」
㈢五根:這五根在萬物之中有一種特別作用,便是為五識所依託的地方,所以要獨成一類。這現在的前七識也是從阿賴耶識中的種子發生的,但是因為他各各有體,所以不是阿賴耶識的相分了。
這「種子」的意義,是比類世間的物「種能生根莖枝葉」之意,然而它的作用與世間花木種子的作用完全不同。他有六種特點:
①剎那滅
②果俱有
③恆隨轉
④性決定
⑤待眾緣
⑥引自果
如何是種子剎那滅和果俱有呢?這識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有體質的東西,可以用色聲香味觸去測量的。譬如人有千斤的力量,在不用的時候,這力量並無體質也無容量,然而不能說沒有;因為到工作的時候才可以顯現出來。這識也是如此,在寂靜真如之中沒有所謂識,然而不能說沒有。識既如此,識的相分當然也是如此。這種子的作用力未發生時是無體質無容量的,等到他的作用發生時,那時種子的形相才成立。而這時正是種子示現在宇宙人生的舞台上。所以說是果俱有。這發生是極快的,種子才生便滅,繼續不斷的更換,所以宇宙也進化不息。所以說是剎那滅。這有最好的譬喻,便是電影。種子是影片,宇宙人生是銀幕上的像。這是「剎那滅」和「果俱有」的。
如何是「恆隨轉」?透過種子發現的宇宙人生,這叫做「現行」,就是現在行為。種子既是與果俱有,又是才生即滅。他滅了之後,便又由「現行」結成未來的種子了。所以直接了當說是「種子自類相生」。不是同花木的種子一樣,種滅芽生,以至花滅果生,果還成種的;這種子在阿賴耶識中自類相生,永無了期。必須達到因為修行對治,證得最末的分位方能滅除,這叫作「恆隨轉」。
如何是「性決定」?便是由現行的善惡成決定善或決定惡的種子,這一法則不能改變。
如何是「待眾緣」?便是種子單獨不能發生現行,還要依待其他的緣。譬如草木的種子要藉日光水土為緣,這阿賴耶識中的種子也是如此。
如何是「引自果」?便是色法的種子還生色法的果,心法的種子還生心法的果,這一法則不能錯亂。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