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琦雲居士:佛教從學術走向實證

佛教學術走向實證

曾琦雲

在今天,許多學者教授社會科學家佛教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彷彿已經時髦起來了。在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都被佛教博大精深的思想所折服,所以研究佛教也就成了學問。但是,佛教實際上不是學問,因為它所闡述的理論完全是為求證服務的。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佛教正是這樣。在我國家,已經出現了許多佛學專家,他們為弘揚佛教文化,繁榮學術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由於他們沒有認真地去求證,所以他們許多的觀點思想都是錯誤的。用佛教的話來說,奉法反而是壞法。台灣華藏精舍來信對我說:「末學感到大陸、台灣之佛刊文章很多,大部是個想法。『凡夫難測聖境』。有人把佛法學問來攪,忘了實修實證。奈何明師難求,若沒有因緣,福不足,亦當面錯過。大陸名山大川,很多菩薩、阿羅漢示現,只是個誠心不足而己。華嚴佛學之方東美教授,方先生認為佛法佛學可以相提並論。故他雖然研究華嚴經,卻未有皈依,後來臨終前數月,也許死相現前,他被抬到寺院,要求皈依廣欽老和尚(正好遇到老和尚)。一個才高八斗的教授皈依一個識字不多的和尚,另一角度,一個才子,皈依一個高僧。《涅槃經》中,佛雲佛說的是最好的奶做成的醍醐,而現在的人的佛的知見,如奶水,奶水由村到鎮,鎮到市,市到城,每一處商人為多得利而加水,到最後喝到的仍有奶味,卻跟醍醐差作。所以佛法不能以凡夫心來妄測聖境,要把佛教精神落實到生活工作中去,不要搞成高高在上的佛學。正信、智信的佛教,必須把佛陀的教導落實到實踐中去,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佛法與世法水乳交融。

一個真正的佛學專家,應當為學佛而研究佛學,要以佛陀的教導來指導生活中的行動。光有理論,沒有實踐,就如空中樓閣,不切實際。光有實踐,沒有理論,就會盲修瞎煉,失去方向。我們應該精進學佛珍惜機緣與時光。

對於一些居士來說,研究佛學,還應當明白,一切世間法與出世間都是妙法世間知識與出世間知識沒有彼此之分。因為大乘菩薩不住涅槃、不舍眾生,何有出世入世之分呢?所以對於那些虔誠居士來說,他的研究不能僅僅在佛學范圍之內,只有努力掌握淵博的知識,才能大開方便法門,調伏眾生。總括起來有五個方面的知識:語文學的聲明,工藝學的工巧明,醫葯學的醫方明,論理學因明宗教學的內明。在家居士只有掌握人類科學知識,才能入世實踐佛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摘自《智慧之光——蓮池海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