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群教授:人間佛教理念弘傳方式的轉折——以《普門學報》為標誌

人間佛教理念弘傳方式的轉折

——以《普門學報》為標誌

董群(東南大學專任教師)

本文所指的人間佛教理念弘傳方式的轉折,是特指佛光山的人間佛教弘化之路而言,此種轉折以《普門學報》的出刊為標誌。以筆者成熟外在觀察,《普門學報》的出刊顯示出佛光山將在保持原有特色和傳統的前提下,更加兼重學術一路,即從「實踐性」走向兼重「理論性」,從「通俗化」轉向兼重「學術化」,從;曰及型」轉向兼重「提高型」,而這種轉折的核心是對「學術性」的追求。何謂學術性?此處特指依學術規范、用學術語言、以學者精神從事研究,闡述觀點。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通俗性演講,都可以表達觀點,但和學術論文、論著至少有形式上的不同。之所以用「兼重」一詞,是因為筆者預測佛光山會走向實踐性與理論性、通俗化與學術化、普及與提高並舉之路。之所以用「更加」一語,筆者以為佛光山長期以來對於學術並未忽略,這正是《普門學報》創刊的重要基礎。「學報」是學術性的象徵,作為連續出版物,學報有著持續和廣泛的學術積累和影響,並以學者群為基礎,這對於學術傳統的營造是有重要意義的。

依此理解為背景,再就《普門學報》本身的具體內容來看其學術性的體現,筆者表達對該刊(第一至八期)的粗淺印象

一、突出人間佛教主旨。星雲大師在(發刊詞)中強調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人間佛教來臨的時機」,他確立了《普門學報》的主旨,就是用學術方式,立足於當代社會,從各個方面研究人間佛教。慈容法師在(發行人的話)中提出「尤其注重人間佛教學術理論」,也強調了這一主旨。從論文的構成來看,該刊確實做到了突出這個主旨。據不完全統計,在「論文」欄中的文章,標題中含有「人間佛教」一詞者十六篇,含「人間化」一詞者一篇,含「現代一一詞者八篇,含「現代化」一詞者二篇,含「現代性」一詞者一篇。而有些文章雖然標題中不含有明顯的人間佛教標誌,但其內容也是討論人間佛教的,特別是第一期第一篇。

二、圍繞主題探討深入。對於人間佛教學術理論如何深入地加以研究,在研究風格上,星雲大師提倡「拋開過去玄談、考據,甚至批評、辯難的佛教」  ((發刊詞)),研討具體的問題。這說明此刊的風格和學界有些刊物常有的重玄思、辯難將會有區別。也就是說,學術化要落實到研究、解決實際的問題上來,做不到這一點,將是懸空的、半路的學術化。要研究哪些問題?星雲大師談及人間社會層面的研討、人問家庭倫理的建設、人間佛教生活化等(同上),這是一個總括。(發行人的話)也有相關的表述,涉及到義理的展開、資訊的發揚、倫理的規范、生活的提升。

以第一期為例,星雲大師的頭篇(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以人間佛教時期概括二十世紀以後的中國漢傳佛教之發展。其中談到,人問佛教具有人間性、利他性、喜樂性、生活性、普濟性、凈化性;人間佛教佛陀的本懷,每個人生命的凈化;人間佛教的基本規范,依據不同的針對性,概括為三皈五戒、四攝六度平等富足、和平共生和民主自由,特別是融人了平等、民主、自由的現代理念這是基調性的觀點。其他諸篇,或從總括的角度,或從個案的視角,或以人物為中心(如惠能、韓清凈星雲),或以斷代(如晚唐、五代)為對象或以具體的論點(如生命轉化)為切入點,或從比較(如人間佛教生活儒學)的層面,這種多角度的風格在各期得以保持。其中對人間佛教的總括性研究,以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藍圖)和楊曾文先生(人間佛教的展望)頗具代表性,前者概括了人間佛教二十個方面的內容,極具指導意義;後者概括人間佛教的特色是與時代社會相適應的、會通大小乘佛法的、戒律倫理結合的、僧俗融洽相處的、重視文化教育的諸方面,極具啟發意義

從第二期開始,增加了從各個方面探討人間佛教思想特點和影響的文章,特別是第三期之(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所具有的當代問題意識,堪稱典範。各期的文章中,有多篇是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為研究對象的,尤其以陳兵教授的(正法重輝的曙光)有代表性,這顯示出星雲大師人間教理論和實踐在中國當代佛教中的重要影響。

三、突顯多元包容精神。(發行人的話)指出,該刊沒有宗派的限制,容納各宗、各派,容納古今中外種種論說,甚至不同的思想觀點,和傳統佛教差異的理論,只要言之有理有據,都可以刊出,這也是;曰門」精神的體現。學術需要容納多元的觀點這是思想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從該刊的內容看,這一點得到嚴格的遵守。這種多元性,從文章的討論方式看,還涉及到西方哲學、佛耶比較、佛道比較、佛教藝術佛教歷史等。

四、匯聚四面八方學者。和此多元、包容相聯繫,該刊的作者層比較廣,以海峽兩岸的作者為主,又有其他諸國學者作者們既有來自學界,也有來自教界。就筆者比較了解的大陸作者而言,涉及到長期活躍在學界的各個年齡層次、基於不同知識背景的著名學者這一作者群體的逐漸匯聚,是重要的思想資源,將給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帶來極大的生命力。相信大陸教界學僧的文章今後會更多在該刊出現。

從另一個角度看,該刊實際上涉及到如下的關係

五、古與今。古,涉及的是經典、古德;今,指當代社會,當下的現實。該刊既注意闔發佛教經論和歷代重要高僧大德人間佛教思想,作為思想資源和經驗的重要來源,更注重探討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如何建設人間佛教?依星雲大師觀點,「要把佛教研究論述落實在當代的社會÷。((發刊詞))古今關係的處理,可以理解成以今為本,古為今用。從刊載的文章看,這個今,涉及到當代的人物(星雲等)、當代的問題意識(民主、平等自由、環保、社會福利、女性觀、現代教育、佛教現代化等)、當代的意義、當代的切入點等等。

六、一與多。一,一理,即人間佛教的原理;多,人間佛教的多元發展。這種一理,來自佛陀的本懷,多元發展,來自大德們根據時代、本地特色及自身的領悟,在四依原則規范下的創造性詮釋和發展。一與多的關係處理,該刊的特色是以一人多,以多顯一。

七、自與他。自,佛光山自身的人間佛教理念和實踐;他,其他各種流派。在突出以星雲代表的「佛光宗」的前提下,對於其他各種言之成理觀點,行之有效的做法,也持開放的態度,在開放中完善自宗。這一特色的發揮,還有很大的空間,「佛光宗」之外台灣各派佛教、各路學者以及大陸佛教人間佛教思想和實踐,相信在該刊會有更多的展示。

八、中與外。中,中國佛教:外,外國佛教佛教適應現代、當地社會,使得人間佛教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不同的關心主題,不同的理解內容。在中外關係的處理上,該刊以中為正,以外為依,外為中用,同時,實際上也能起到中為外用的作用。該刊以多種文字並用的方式,介紹海外學人觀點,特別是對於人間佛教的理解,這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對於外國佛教發展中與中國人間佛教相類似的理論和實踐加以深入研究,也是處理這種中外關係內容之一,且有利於吾人對中國人間佛教發展的反思。比如流行於歐美的engagedbuddhism或social engaged buddhism,對中國人間佛教論,很有啟發,因為其基本精神是以佛教解決當代社會中的問題,這也是中國人間佛教涉及的重要方面。

摘自2003年《普門學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