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教授:佛教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道德「軟實力」的重大意義

佛教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道德「軟實力」的重大意義

潘宗光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本人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期間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十八年,香港大學教授理學院長前後共二十二年,深深體會到教育,特別是佛陀的教導對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必需與全球同步,平衡愈來愈受國際重視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今天,中國經濟起飛,硬實力和國際地位日益彰顯,樹立起富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軟實力」刻不容緩。深具中國魅力的「軟實力」,它的活水源頭來自五千年的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它滲透了中國儒丶釋丶道三家思想,是中國「軟實力」的根源。因此培養儒、釋、道三教人材,特別是青年一代的弘法人材,對國家未來意義重大。

「軟實力」一詞,源自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院長約瑟夫•奈(josephnye),他提出的「軟實力」包括,意識形態丶價值觀念丶國民素質丶文化傳統丶和國際影響力與形像等。這是對於「硬實力」如學識丶技術丶社會地位丶經濟丶軍事力量等而言。例如,今天大學教育主要分為兩部內容:1.教學:傳授知識啟發創意丶和分析能力;2.科研:創新知識丶和技術轉移;我們統稱為「硬實力」;道德文化、人文關懷等統稱為「軟實力」。

今天,愈來愈國家把「硬實力」建基「軟實力」之上,即是社會行為規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建立在堅實的道德文化基礎上。從佛教的角度來說;道德文化作用在於洗滌心靈。佛者覺也,覺者––心靈的覺醒也,即心是佛,佛教就是心靈覺醒的教育,佛法就是心靈覺醒的方法

六祖壇經指出「佛法僧」的意義與洗滌人心功能: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凡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凈,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心靈覺醒的教育才是一切國家建設、精神文明、和諧社會的基石,它將影響國民素質,經濟發展,國家形象,和國力盛衰。

佛教經過二千五百年輾轉流播,在中國演變成五派十宗,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傳授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的「心地法門」,開演「萬法唯心造」的道理,只有正心誠意,懂得「心」的人,才能「安心」和善用其心,洞察社會各種現象的成因、規律、和對治方法。所謂「心平則天下平」,治心乃治國之大本,和諧世界必需從心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儒丶釋丶道或其它宗教,都把「道德」教育作為最重要的內涵。「人格品德」的培養,儒釋道三家的方法包括:佛家的八正道和六波羅密;儒家的「誠意正心丶修身、齊家丶治國丶平天下」;和道家的「修德明心」。三家的共通點在於「修心」,現代術語叫「自我管理」。佛家「明心見性」、儒家「修心養性」、道家「識心見性」,都離不開心性」二字。「心性」乃三教之「共通點」。

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道德教育,黨十七大曾號召「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胡錦濤主席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受到全國重視。「八榮八恥」包涵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社會風氣的指引。它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成為人道德的規範,也是一種實力,平衡今日經濟物質高度現代化的硬實力

「八榮八恥」正好與佛家的「八正道精神相呼應。

「八正道」的:正見丶正思惟丶正語丶正業丶正命丶正精進正念正定,正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需求,作為糾正社會風氣,凈化人心的指引。

學佛修行,實質上即是完善人格太虛大師提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印順導師進一步發揮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推演成「人間佛教」的理想,在《妙雲集•人間佛教》中指出:「施、戒、禪、慧都不離開人類道德,凈化身心的體驗。從佛出人間的意境中,一重人間,一重佛道。這,我們稱為人間佛教,不是神教者的人間行,也不佛法的人乘行,是以人間正行而直達菩薩道,行菩薩而不人間正行佛教。從來所說的即世間而出世,出世而不世間,今即稱為『即人成佛』,成佛而不為人成佛,即人的人性的凈化與發展,即人格的最高完成。」

學佛就是學做人,人格的最高完成,即是儒家止於至善」,道家的「返樸歸真」。儒家在《大學》篇開章明義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至善」是人格道德的完成,一個人的修養萬善無虧,達到圓滿究竟的境界,在佛家稱「人成即佛成」;在儒家謂之聖人,在道家謂之至人或真人。三家的教育方法如百川貫河,儒家教學有「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佛家有「八正道,六度萬行,五戒十善四弘誓願」,道家有「修德、煉己、持心」,正是殊途而同歸,一至而百慮,。

無論稱之為「止於至善」、「人成佛成」,抑或「返樸歸真」,道德人格的最高完成其實是一種「全人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理想,教育的目標,除了傳授知識學問,專業技能,還需包含「人文關懷」,道德責任,理想的教育需要全方位培養出誠實善良,身心健全的國民。

佛家明心見性,特別注重提升智慧慈悲,它給社會帶來正能量,像無量光明,能除黑暗,扭轉社會歪風。佛教的最高綱領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謂佛教。」也恰好作為社會規範的總綱領。

《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我們必需重視佛教教育,它是社會建設的基建工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弘揚佛法,鞏固道德文化實力,是一項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基建工程。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尤其是在青年人中推行,使它科學化,現代化,和通俗化。

因此,在學校特別是大學,設立佛學系,成立青年佛教協會或社團,培養法理圓融,有理想抱負的青年人,讓青年人接引青年人,十分重要。這樣,弘法利生的事業,得以薪火相傳,和諧社會,得以建立。

當然,「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教還應加強在「社會教育」中,發揮凈化社會道德人心作用。「社會教育」主要透過兩大管道:一、傳媒的輿論導向;二、文化藝術價值導向。這些,包括報章、雜誌、電視電台、電影、動畫片等。

目前,嘩眾取寵,假大空,色情暴力的報導信息時有所聞,掀起社會歪風,毒害國民,必須加強對傳媒和文藝工作者佛教教育,使他們認識「身、口、意」三業不凈所可能帶來的惡果,和因果律報應不爽的事實,自動自覺的提高在職業道德,行為操守上的水平,使業者意識到,每個人在本身的崗位上,除了「立功」之外,還要注重「立德」、「立言」和社會責任;把社會輿論、社會思想、和社會潮流導向積極善良

這是佛教在「社會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不容忽視,它對整體社會,尤其是年青人的影響非常深遠。

從三鹿事件,以至假食品,偽資歷,偽鈔票等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我們明白到道德誠信,對於國家建設,社會規範,人民素質的根本性影響,優秀的「道德實力」展示著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更是訂立一切規章、制度法令家規、國法、和一切守則的根本依據,是安家立國之大本。這是佛教對建設社會道德「軟實力」的重大貢獻

本人相信透過凈化人心,將可實現人間凈土,達至國泰民安,世界和諧,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如果我們的國家有比黃金還要貴重的「誠信」丶有比大海還要寬廣的「包容」丶有比高山還要崇高的「道德」丶有比愛自己還要寬廣的「博愛」;那麼我們這個國家是一個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國家。」

(作者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