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教授:如何推動佛教教育

如何推動佛教教育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潘宗光教授 

各位領導、各位大德、各位學者、各位嘉賓:

很榮幸今天能參加論壇,跟大家交流有關推動佛教教育的理念經驗我是一個大學校長,十多年來從事教育工作,深深體會到國之盛衰,很在乎國民的素貭,而國民的素貭,又完全札根於教育之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肩負著關乎國家民生的千古大業,  絕不能掉以輕心。

近代推動佛教教育的先驅,太虛大師曾說: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成佛就是人格的究竟完成,太虛大師認為 「學佛要從人乘行果完成大乘佛道」。在釋而言,就是奉行[八正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在儒 [大學] 開宗明義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在道 [易經說卦傳 ] 則曰﹕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自古以來,中國無論任何宗派,  [大學]指的都是開發智慧,完善道德人格,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 [大學問];不僅是取得專業認可證書的所謂 [大學]。對於學佛人來說,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即證道、悟道成佛慈悲渡眾。因此,我們在推動佛教教育時要保持清醒,確定辦大學和研究所的宗旨,既要提高僧眾的學問知識、和資格,也要薪火相 傳太虛大師『人成佛成的真現實論』和實現印順導師所倡議的《人間佛教》的理想

推動佛教教育,除了辦學,培養弘法人材外,我們也應該著重推廣方法

在推廣方面,  我們不妨參考一些成功的個案,如西方國家教會的手法。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取他人之長時,必須保持佛法的正知正見

我有以下淺見,供大家參考: 

一、鞏固力量團結一致

亳無疑問,西方教會,如天主教基督教組織強大,結構嚴緊,團結力強。例如天主教,無論下面有多少分支,杈力最終回歸教宗,  因此影響深遠,許多國家宗教奉為國教。教宗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比總統國家領導人還要崇高,美國總統布希每天下跪向主禱告、香港特首曾蔭杈,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上教堂,  這無疑給國民起了示範作用; 例如,白宮官員經常手攜[聖經]開會,已經不是秘密

佛教情況很不一樣,佛陀涅槃後四五百年間,單是印度境內的小乘佛教,就分成二十個部派,往往為了很小的事,就分裂成派,終至於七零八落,失去了統一教化的依准力量佛教傳入中國,最初也沒宗派門戶,正是[達摩西來無一字、 全憑心意用功夫],後來由於大量翻譯佛典,以及思想家分類判攝,才有宗派的出現。此後,中國佛教就衍生成十三宗 (除成實與俱舍屬小乘外,都是大乘); 單是禪宗就有不同劃分,如達磨 [一花開五葉] 流傳下來 [五宗七派] 的門庭設立、 和 [五山十剎] 的叢林等級劃分、還有 [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之說;密教則分為黃紅白花黑諸教; 還有傳到世界各地,如日本韓國、越南、歐美等,均各自開花各自香,並無統一的機制和準繩。

當然今日,我們很幸運,有國家宗教局統攝群龍,畢竟它是統理所有宗教國家機構,不是佛教自己內部的統一機制。在增強佛教內部團結,鞏固力量的議題上很值得大家從長計議。

二、凝聚財力物力,積極參予社會

西方教會財雄勢大是不爭的事實,但它深入民間,積極參予社會活動,巨細無遺,影響力無遠弗屆,才是它根深蒂固的原因。西方教會自百多年前傳教士來華,就不斷辦學,包括很多著名學府,如東吳,  嶺南、燕京、協和等,培養了大批西式思維的人才。香港五十年代難民潮,不少市民獲得教會賑濟,如派麵粉衣物等,最終變成教徒。教會除了廣立教堂,還圍繞著[生老病死]的每一環節,積極做工作,開刅了許多醫院學校社會服務中心、青少年中心、賑災民娛等。今天,  香港父母望子成龍,  紛紛把子女送入 [名校],而名校大部份是教會學校。這種長期大量的工作,奠定了教會今日興盛的基石,值得我們參考。

當然佛教界也不乏洞悉先機的大德和善知識,如星雲大師。據大師自己說,他早年在台灣開山,就很注重開犮 [幼兒園] 的山頭。當年諄諄善誘的小朋友,現在成為佛光山的中堅; 幼兒園的園長,也變成佛光山教育學院院長她就是慈惠法師。此外,還有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理想,由印順導師犮揚光大為[人間佛教],再由證嚴法師的[慈濟大愛]一脈相承 ! 這些都是極成功和值得學習的榜樣

三、善於變通,推廣方式現代化

教會傳道的手法推陳出新,緊貼社會潮流,不斷現代化。現代化包括觀念手段現代化。

i). 從觀念上而言,由於科技和交通愈來愈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短。全球一體化,巳經不僅是一種經濟政治策略,更是文化思想社會、和國際交流的大方向。[地球村] 是一個愈來愈受歡迎的概念,這象徵[融合],象徵各國人民間互相理觧、團結和諧的 [大同] 世界

西方教會巳經滲入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佛教可以更進一步[融合],

例如,南傳與北傳 [融合]; 禪、凈 [融合]; 出家、在家 [融合]; 乃至生活上、社會上、世界上各個方面的[融合]。我們有了這種[融合]的善願,也是一種[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ii)、從手段上而言,  例如天主教,早期用拉丁文唱聖詩讀經,現在已改用本土語言,配上節奏輕快的流行旋律,使一般人朗朗上口。同樣,佛教傳統的梵唄唱誦亦應現代化,可採用白話和較明快的音樂使人易於共鳴。據悉佛教已經起步,如願炯法師、衍空法師等正積極推動佛教音樂現代化; 被譽為香港前衛劇場代表的[進念二十四面體] 和衍空法師合作,將於今年六月把[華嚴經] 不可思議的華藏世界搬上主流舞台。

現代化手段,隨著高新科技的發達,變得愈來愈方便,例如互聯網佛教可善用來說法、讀經、教學、聽歌、看電映、佛教論壇、佛教 bbs、 佛教聊天室等。凈空法就是 [空中說法]一個空前成功的例子

現代教學法愈來愈靈活,不再是傳統刻板的書本教學,我們可以更活沷生動地透過藝術,如美術、動畫、電影、文學等,潛移默化,觸動人心

四、聚會家庭化、活動大眾

西方教會擅長攪定期活動,如每周的主日彌撒、主日學、讀經班、詩歌崇拜等; 還有家庭式的小聚會、如查經、祈禱、讚美歌誦等; 還經常作家訪,關懷教友的日常生活,和教友建立真正的友情; 此外還舉刅少年團、興趣班等。這些都是日積月累的長遠工作,不知不覺間使教友養成習慣,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有時不參加反而變得不習慣

佛教界不妨多做一些這類細水長流工作,使佛教天地得以從廟宇、講堂法會禪堂、擴展到更遼闊的天空。總之,我們就是要靈活地使方法現代化、大眾化、家庭化、軟性化、多樣化、使佛教活動變得老少咸宜,成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五、訂立策略主動拜訪弘法

西方教會善用名人效應;  國家領導人、名人演說經常公開謝主; 歐美國家每天唱國國歌求主庇佑。佛教除了東南亞一些國家外,兒乎沒有這種優勢。但我們以勤補拙,積極主動推廣,例如有效地組織一些大德居士,策略性地主動拜訪,如學校、機構、單位,舉刅講座、交流、生活營等,把佛法直接帶到社會每一角落。

這種拜訪可分兩種,第一種就是[明星]級的大師,如星雲大師,他們弘法通常一呼百應,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在此贅述。我想多說的是二種,就是組織法師學者居士知識分子,經常性地主動到處拜訪、交流、演說。我覺得這是可行的、方便的、所費無兒,和刻不容緩的。

上面是我一些粗淺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也希望有關大學和研究所,能夠對上述迠議作出認真的[專題研究],找出具體的可行的方案。 目前中國形勢大好,傳統文化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又得到領導人大力支持,例如去年四月,舉刅了[首屆世界佛教 壇]分別在杭州普陀山、上海舉行;今年在西安香港舉行的[國際道德經論壇]和相關展覧剛在五月九日結束; 這些活動我都應邀參加了。今天,我又飛到此地和大家一起討論學習,最近,我兒乎都在飛來飛去,風塵朴朴,格外繁忙,可是想到機會來之不易,更難得是國家大力支持,彌足珍惜。我相伩在坐的各位也一樣,不辭勞苦,為法忘身。 其實渡眾和自渡是分不開的,只要我全心全意把大小事情做好,這就修行。我記得家師上凈下慧老法師的一個偈,寫出來,和大家共勉 !

十字街頭別一天,忙中凈土鬧中禪。

耳邊常奏無聲曲,八萬塵勞火里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