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居士名家文集:西方合論卷之三(袁宏道)

西方合論卷之三

  第三部類門

  夫如來說教。廣有多門。經中或偶一拈題。或因緣舉出者。不可勝載。唯念佛一門。頻形讚歎。如高巒之峙平原躍空而出。類金星之晃沙磧映日即明。故知法門殊勝。未有逾此一門者也。今約諸經。但言西方大事者。一概收入。分經緯二義。說文曰。織有經集絲為之。經常而緯變。是故以經則非專談安養者不收。以緯則凡泛舉念佛者亦入。登蔥山而樵玉。首采羊脂。泛溟海而斮香。忍舍牛頭孔子曰。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至於聞所未聞。不無望於來哲。

  一經中之經 二經中之緯

  三緯中之經 四緯中之緯

  一經中之經者。一無量平等清凈覺經。二無量壽經。三阿彌陀經。四無量壽莊嚴經。五齣寶積第十八經。名無量壽如來會。五經同一梵本前四譯稍不精。六即大阿彌陀經。龍舒居士。將前四譯和會者。佛在王舍國靈鷲山。為阿難慈氏等說。中間出寶積者。旨富詞法。不知龍舒何以不見此本。一佛說阿彌陀經。二稱讚凈土攝受經。二經同一梵本。初經簡凈愈於後譯。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舍利弗說。讀誦者多。主此經。一觀無量壽經。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韋提希夫人說。經中言十六妙觀。修持法門。備載此經故孤山判為定善。然三種經。皆專為西方起教。如天中之天。人中之王。不必自相排抑。譬一大虛空。一尚不得。豈有二哉。經中妙義。具見余門。今不贅述。

  二經中之緯者。一鼓音聲王經。佛在瞻波大城。伽伽靈池。與比丘人說。中雲若有四眾受持阿彌陀佛名。臨命終時。佛與聖眾。接引往生。一後出阿彌陀佛偈經。自惟念法比丘。乃從世饒王。至弘此無量誓。世世稽首行。共五十六句。始終惟偈。二經亦專言凈土。言義較前甚略。判入緯髏。又鼓音意。重持咒。偈經是伽陀部。非教本故。

  三緯中之經者。一華嚴經普賢菩薩。勸進善財童子。海會大眾。發大十願。至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退失。惟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無數劫。普於十方不可說可說世界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乃至能於煩惱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生於極樂世界。又解脫長者雲。我若欲見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隨意即見。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所有如來。我若欲見。隨意即見。我能了知如來國土莊嚴神通等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有行處。亦無住處。亦如己身。無來無去。無行住處。一法華經雲。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寶座之上。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凈。以是清凈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如來。一楞嚴經大勢至白佛。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一寶積經。佛告父王一切眾生。皆即是佛。汝今當念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常勤精進。當得佛道。王言。一切眾生雲何是佛。佛言。一切決無生。無動搖無取捨。無相貌自性。可於此佛法中安住其心。勿信於他。爾時父王與七萬釋種。聞說是法。信解歡喜。悟無生忍。佛現微笑。而說偈曰。釋種決定智。是故於佛法。決信心安住。人中命終已。得生安樂國。面奉阿彌陀。無畏菩提。又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凈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凈之心。十者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一般舟三昧經。佛告跋陀和菩薩。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日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譬如夢所見。不知晝不知夜。亦不知內亦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見。不用有所蔽礙故不見。如是跋陀和菩薩。心當作是念。時諸佛境界名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目亦不蔽。心亦不礙。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於佛剎。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聞所說經悉受得。從三昧中。悉能具足。為人說之。一觀佛三昧經。文殊自敘宿因。謂得念佛三昧。當生凈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一大集經賢護品雲。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三昧。偈雲。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一十住斷結經雲。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欲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凈。無淫怒痴。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一如來不思境界經雲。菩薩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凈土中。一隨願往生經言。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何。一以因勝。十念為因故。一以緣勝。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一稱揚諸佛功德經雲。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壞彼正覺心。又雲。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剎。一大雲經雲。善男子。於此西方。有一世界名曰安樂。其土有佛。號無量壽。於今現在。常為眾生。講宣正法。告一菩薩。汝善男子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為諸薄福鈍根眾生。說大雲經。汝可往彼。至心聽受。是彼菩薩。欲來至此故先現瑞。善男子。汝觀彼土諸菩薩身。滿足五萬六千由旬。世尊。彼來菩薩名號。何等何緣。而來此土。將非為度眾生故來。唯願如來為諸眾生。分別解說。善男子。彼土菩薩。欲聞凈光受記別事。並欲供養如是三昧。是故而來。善男子。是菩薩名無邊光。通達方便。善能教導。一入楞伽經雲。大慧。汝當知。善逝滅度後。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一大悲經雲。我滅度後。非天竺國有比丘。名祈婆伽。修習無量最勝善根。已而命終。生於西方。過百千世界無量壽佛國。以後成佛。號無垢如來

  四緯中之緯者。一如華嚴毗盧遮那品雲。爾時大威光童子。見波羅蜜善根莊嚴如來成等正覺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又光明覺品雲。爾時光明。過千世界。乃至一切處。文殊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一切威儀中。常念佛功德晝夜無暫斷。如是業應作。又賢首品雲。見有臨終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於佛所深歸仰。是故得成此光明。又十無盡藏品第八念藏雲。此念有十種。所謂寂靜清凈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塵念離種種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能障礙念。又兜率偈贊品。離垢幢菩薩雲。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此人得見佛。其數與心等。又十迴向品。第十迴向雲。以法施迴向。願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世界未來現在。一切諸佛。又十地品中。從初至末。地地皆雲。一切所作不離念佛。又佛不思議法品雲。如來十種佛事。一者若有眾生專心憶念。則得現前。二者若有眾生。心不調順。則為說法等。又入法界品雲。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根清凈。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具清凈行。往詣十方。供養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諸佛。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而師子吼。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常見一切諸佛國土。種種宮殿悉嚴凈故。令一切眾生念佛門。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令見佛。得清凈故。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入如來十方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門。見無量佛。聽聞法故。照耀諸方念佛門。悉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切微細境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於諸劫念佛門。一切劫中。常見如來諸所施為。無暫舍故。住一切時念佛門。於一切時。常見如來親近同住。不舍離故。住一切剎念佛門。一切國土。咸見佛身。超過一切。無與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門。隨於自心之所欲樂。普見三世諸如來故。住一切境念佛門。普於一切諸境界中。見諸如來次第現故。住寂滅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一切諸佛。示涅槃故。住遠離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佛。從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廣太念佛門。心常觀察。一一佛身。充遍一切諸法界故。住微細念佛門。於一毛端。有不可說如來出現。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莊嚴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剎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住能事念佛門。見一切佛。出現世間。放智慧光。轉*輪故。住自在念佛門。知隨自心所有欲樂一切諸佛現其像故。住自業念佛門。知隨眾生所積集業。現其影像覺悟故。住神變念佛門。見佛所坐廣大蓮華。周遍法界。而開敷故。住虛空念佛門。觀察如來。所有身雲。莊嚴法界虛空界故。一法華經雲。若有因緣。獨入他家。一心念佛。乞食無侶。一心念佛。又雲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一凈名經雲。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舍眾生來生其國。持戒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舍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礙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品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缺。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意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凈。隨佛土凈。則說法凈。隨說法凈。則智慧凈。隨智慧凈。則其心凈。隨其心凈。則一切功德凈。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又雲。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於凈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閡。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恆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一涅槃經雲。菩薩六念。念佛第一。又雲。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得斷煩惱一大悲經雲。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一大般若經雲。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能正修行一相莊嚴三昧。疾證菩提。修此行者。應離喧雜。不思眾生相專心繫念。於一如來。審取名字。善想容儀。即為普觀三世一切諸佛。即得諸佛一切智慧。一坐禪三昧經曰。菩薩坐禪。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一增一阿含經雲。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殼-一)/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一文殊般若經雲。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應處空間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彼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未來見在諸佛。念一佛功德。與念無量佛功德無二。阿難。所聞佛法。猶住量數。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晝夜宣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阿難多聞辯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一大集經雲。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現身見佛。即得往生。一法華三昧觀經雲。十方眾生。一稱南無佛者。皆當作佛。惟一大乘。無有二三。一切諸法。一相一門。所謂無生無滅。畢竟空相。習如是觀。五欲自斷。五蓋自除。五根增長。即得禪定。一那先經雲。王問那先。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於船上。因得不沒。人雖本惡。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頌曰。

  如來金口言  讚歎西方土
  如入長安城  東西南北入
  入已即一城  無別天子
  普賢長子  文殊七佛師
  授記及迴向  是果位往生
  釋種得法忍  善財證佛果
  面奉阿彌陀  是菩薩往生
  龍樹破有無  祈婆最勝根
  皆得佛授記  是禪師往生
  聞佛心信樂  誦念與持諷
  大石置船上  是下劣往生
  阿難多聞  佛子中第一
  不如念一佛  頓了諸經法
  雲何義解家  得輕易念佛
  諸正念法門  經中皆悉載
  但一大乘法  無二亦無
  奉勸悟達士  趁時歇狂解
  一心念阿彌  蓮花念念生
  此是常寂光  非報非方便
  作是觀為正  勿妄生分別
  禪教律三乘  同歸凈土
  一切法皆入  是無上普門
  教海義無量  瓮觀舍少許
  一臠遍鼎味  是中有全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