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民居士:如何保證往生一心不亂

如何保證往生一心不亂

吳立民

一、往生成佛要一心不亂

學佛目的就是要了生死成佛釋迦牟尼佛就是為度娑婆世界眾生生死而成佛這一大因緣而來人間示現各種教化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人了生死成佛佛教的大小乘、顯密教,也都是教人了生死成佛。顯教各宗,教人轉識成智以成佛禪宗教人即心成佛密宗教人即身成佛,而凈土宗則教人往生成佛往生成佛關鍵則在臨終一念,必需一心不亂

人生最後一念,至為重要,其力甚大,可以決定其人是往生或是輪迴念佛之人,按理臨終應得佛念,必然往生佛國。根據《阿彌陀經》所說,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及聖眾,現在其前,是人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問題是如何修行,才能一心不亂,而臨終時,又是如何修行,才能保證一心不亂

二、三種佛法之比較

往生成佛法門很多,主要是念佛念佛不單是口念,而且要心念,所以念佛法門中,就有實相念、觀相念、持名念三種方法。實相念就是入第一義心,觀佛法身實相,其所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這一法門,本屬於禪,但禪心所顯的境界,便是凈土,故亦攝於凈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兩根,便不能普及。觀想念就是依照《觀無量壽經》,對阿彌陀極樂凈土的依正莊嚴,作十六種觀法,觀行若得純熟,則開目閉目,無非極樂,立可轉娑婆凈土其所三昧,是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但此觀法微細深玄,修成較難,所以也難普及。持名念則較上述兩種念佛容易,不論上中下根,但如法念,無不成功。念到一心不亂,便得三昧其所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法門,經歷二千年來佛門大德不斷弘揚和實行的結果,已成為最普通而深入民間的佛法。就因為它有修必成,三根普及,利鈍全收的緣故其所度脫的總人數,可說佛法以來總人數百分之七十以上。其實講理論,說實踐,談難易,論效果,確都融通各宗,易簡卓絕。所以諸經所贊,都在彌陀佛法修行,即在凈土

三、念佛的各種方法

為了要適應念佛時的環境心境,為了要適合念佛根器便有各種不同的念法,每一種念法,都有它的特長和作用行人念佛,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只要這種方法能使你在這一刻定心掃除妄念的,便是這一刻的好方法,譬如醫病,但醫得病好的,便是對症良藥眾生妄念是病,佛名是葯,能除妄定心,便是良藥。持名念佛凈土修行核心,現將各種主要念法列目於下:

1出聲念,包括高聲念。

2蓮花念,念時觀想聲從自己舌上蓮花出。

3金剛念,念時聲音不大也不小,甚為中和,行者一面念,一面聽,自念自聽。

4默念,舌根而不出聲

5覺照念,一面念,一面f8bc光反照自性,凝成一片。

6觀想念,一面念,一面作觀想

7追頂念,用金剛念法,將字句之間連綴緊密,形成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中間不留空隙,故名追頂念。

8禮拜念,念時一面念一面拜,或念一句後拜一拜,念拜並行,身口合一。

9記十念,念時用念珠記數,每念十句,拔過一珠。

10定課念,將念佛定為按日功課,一日念好多遍,日日實行,道心不退

11四威儀念,行往坐卧四威儀中皆念,熏成習慣

12念不念皆念,此即無時無處不是心念,念茲在茲,行茲在茲,造次必如是,顛沛必如是。

13十念、十念往生,凡有五說:

(1)念佛十德,如毫光等觀,如《觀無量壽經所說,比較難行。

(2)總稱十種念法為十念,即寂靜念、清凈念、不濁念、明澈念、離塵念、離種種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樂念、無能障礙念。此種解析,較為支碎。

(3)十口氣念,即用追頂念法,不論佛號多寡,但以盡一口出氣為度,待到出氣已促,勢須抽吸進一口氣,方能再續念時,名為一口氣,如是十次,名為十口氣。即十氣為一念。

(4)十念者,十念相續也,謂當念念相續

(5)臨終十念,此說根據《無量壽經》,當屬正解。臨終十念,易得往生凈土宗,古德亦稱之為時宗,即以臨終念佛正當時,而臨終之人,亦為正當之機。此因臨終之人,易生懇切殷重之心。且不久即逝,更無造罪之機。故臨終十念,最關緊要。

四、要心息相依才能一心不亂

以上各種念法,可說都是善巧方便,目的是為了臨終時能一心不亂。要真心做到一心不亂,就要在任何一種念法時,都能心息相依,也就是念頭能夠和呼吸相應。因為佛法任何法門都是要在定中修,定中證。凈土法門也不例外。上述各種念佛法門,也都是要在定中修,定中證。也就是證得念佛三昧。如何才能做到念時心息相依呢?這就要在念時注意調養呼吸,使呼吸能跟著念頭走,使念頭能夠支配著呼吸佛法修定講安那般那,安般是梵語,安那是入息,般那是出息,安那吸,般那呼,吐故納新,呼吸一定要調理得順當,但最重要是在呼吸的轉折上,呼後必有一吸,吸後必有一呼,一吸轉為一呼,一呼轉為一吸,這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講呼吸就是講這一息。佛家深層禪定功夫在一呼一吸,而在一呼一吸的轉折上,呼轉為吸,吸轉為呼,這就是息道,而不氣功。息與氣不同,道與功也不同。凡是講到都是有為的,講到道是無為的。氣是一呼一吸,而息則是一呼一吸的轉折。氣功是在一呼一吸上做功夫,在十二經絡上做工夫,在後天氣和生活力上做工夫。息道則是在一呼一吸的轉折上做工夫。在奇經八脈上做工夫,在先天氣的生命力上做工夫也就是在命根氣上做工夫人生臨終最後一口氣就是命根氣,它不是上行氣、下行氣、平行氣、遍行氣,而是命根氣,人生最後的結束就是命根氣的結束。

人的生活,在肉體呼吸不能斷,一斷人就死了,而是息息不斷。在精神上,是念念不停,念一停精神就沒活動了,像植物人。息與念在一人身上常常是不統一的。管呼吸的司令部是呼吸神經中樞,管思維的司令部是思惟神經中樞,兩個神經中樞不統一,我們大腦皮層得不到好的休息。假使按安般守意的方法:推開尾閭,視鼻端白,安那般那,持出入息,使念頭呼吸走或呼吸念頭走,使息與念相融合、相協調,息和念就能一致,心息相依,心系於息,息住於心,這樣就把思維神經中樞和呼吸神經中樞兩個司令部協調統一,神經中樞兩個司令部協調統一了,我們大腦皮層就處於最佳狀態,既不是興奮態,也不是壓抑態,而是陰平陽秘的平衡態,這樣才能一心不亂。所以念佛就要心息相依,安般守意。安般守意,也就是心息相依,安般不能守意,那就是心息不相依,息和念是分開的,兩個司令部是不統一的,念佛就不能一心不亂。人臨終時,最後一口命根氣能跟著念佛念頭走,或者念佛的最後一個念頭跟著這最後一口命根氣走,息念相依相應,那就臨終念佛,一心不亂,決定往生無疑。

五、如何保證往生一心不亂

要保證臨終念佛一心不亂,除了平日堅持修行,特別是要在心息相依情況念佛外,還要注意臨終時順逆因緣,要增加臨終順緣,減少或避免臨終逆緣。但就一般人來說,這種念佛行持,都是帶業往生;西方允許往生,帶業終須消了。所以臨終念佛,往往出現業障,一時不能一心不亂這就要靠《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經》(唐寶思惟譯,大正藏第十九卷九五六,簡稱《末法經》)中所說的「一字心咒」來加持也就是大日金輪佛頂——一字頂輪王的種子加持。《末法經》雲:爾時光中復出聲日,告釋迦如來我是一切如來轉輪一字心咒,於一切過現未來一切諸佛我是最上秘密心咒。即說咒曰(勃嚕唵三合音)。《末法經》又雲: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為此咒,受持供養所得功德,如我身無異。依咒功能就能保證臨終往生一心不亂。如經所說,若人臨命終時念阿彌陀佛,欲生極樂,心數散亂佛法不現前,誦此一字咒,明王本誓故,助行者令住正念,令生彼界。也就是說臨終念佛,心散亂時,誦此一字咒,即能保證一心不亂這是真言密法,一字金輪佛頂尊的獨特加持

為什麼此一字心咒有如此大威力和獨特功能呢?因為此一字心咒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分舍利已變身為此咒的。釋迦牟尼佛為度娑婆眾生生死一大因緣而在人間示現八相成道釋迦牟尼佛是人,同常人一樣是四大和合,五蘊俱全的肉身。但佛修行禪定,修四念處,其色蘊因觀身(四大)不凈而凈,四大合成舍利,成為法身。其受蘊因觀受是苦而樂,其想蘊因觀想無我而(大)我,其行蘊因觀行無常而常,受想行三蘊成為解脫。其識蘊因戒定慧而轉識成智,成為般若。所以般若解脫法身涅槃三德相,而常樂我凈是涅槃德性。佛涅槃之後分舍利已,法身變為一字有無量光,如天鼓雷音,此光此音皆從佛頂放光而出,故能加持眾生成就各種特異功德,特別是臨終念佛,心若散亂,依靠此咒光音加持,能助行者,令住正念,一心不亂,決定a往生。由此可見密宗凈土關系,因凈與禪,均系大密宗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