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june/ec19fa31c6b62ddfb0af4d44449398ee.jpg" />
觀音靈感真言來源1.唵 嘛呢 叭彌 吽
2.麻葛倪牙納 積都特巴達
積特些納 微達哩葛
薩而斡而塔卜里悉塔葛
納補啰納 納卜哩丟忒班納
3.捺麻盧吉說羅耶
4.沙訶
此即近代漢傳佛教徒日常念誦的《十小咒》之一,從咒語的音譯觀之,乃為元代的翻譯風格,大約是元代西藏喇嘛教進入漢地的結果。
第2段是一首關於觀音菩薩的偈子;
我們著重介紹一下觀音偈,這個發現要歸功於馬來西亞的蔡文端居士,他把音譯還原成梵文,由此才發現是一首偈,這首觀音偈並非無據可查,我們找到 南宋 洪邁 所著的《夷堅志》卷一就有“觀音偈”一條故事,原文如下:
觀音偈張孝純有孫.五歲不能行.或告之曰.頃淮甸間一農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觀世音名號不輟.遂感觀音示現.因留四句偈曰.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農夫誦偈滿百日.故病頓愈.於是孝純遂教其孫及乳母齋潔持誦.不兩月.孫步武如常兒.後患腿足者誦之皆驗.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雲.大智發於心.於心何處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凡人來問者.輒書與之.皆於後書贈以之中四字.無有不如意.了不可曉.
用現代漢語翻譯如下:宋朝張孝純有一孫子,5歲還不能正常行走。有人告訴說,不久前,淮甸地方有一個農夫,腿腳有病,很久不好。但是他每天念觀世音名號,從不間斷。於是感動觀世音菩薩示現,並留下四句偈說:「大智發於心,於心無所尋,成就一切義,無古亦無今。」農夫誦念這四句偈,念滿百天,久治不愈的病,竟完全好了。孝純聽說後,就教導他的孫兒和乳母也持誦此偈,並守齋戒。3個月後,其孫子學步行走如常人一樣。凡是小孩患腿腳病的,誦念這四句偈都很靈驗。
由此可見,此偈在宋代已經廣為流傳,可能到了元代,有通曉梵文的喇嘛把此偈翻譯成梵文,在加“六字大明咒”,敬禮文,咒語結束語,儼然成為觀音菩薩的咒,再則由於此偈靈驗異常,故翻譯後將咒語名為“觀音靈感真言”!
持咒的重點在心,而不在咒文,觀音菩薩的感應來源於你的心念慈悲、虔誠,來源於你的心不散亂,一心不亂才有定力,定力具足乃發神通感應。
諸位虔誠啟請觀音菩薩,奉持齋戒,一心不亂誦此四句偈,必將如張孝純之孫那般感應速至。
南謨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