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58

學佛答問  (第五十八集)  2001/2/1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58

  美鳳問的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本書裡面,提到一位病者臨終厭惡聽聞佛號,助念團就改念幾卷《地藏經替他懺悔,之後這個病者就歡喜佛號了。請問如以上狀況出現時,可否念其他經典,如《心經》、《普門品》等,還是只念《地藏經才有效果原因何在?」

  答:世尊雖然說到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是眾生的根性並不相同,尤其是無始劫以來業障習氣差別很大。遇到這種情形,很顯然的這是魔障現前,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冤親債主障礙,使你聽了佛號就生厭煩心。解冤釋結,一般講起來《地藏經》確實很有效,為什麼?應機。《普門品》好不好?《普門品》也好。但是我們知道,世尊滅度之後,佛法住持世間,這樁大事世尊確實是委託給地藏菩薩。換句話說,佛不在世,地藏菩薩是代理佛,他的身分跟其他諸菩薩不相同。我們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序分裡面看到它的殊勝莊嚴不可思議,諸位想想,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哪個法會聽眾都是諸佛如來?沒有過,《華嚴經也沒有這麼殊勝。唯獨講《地藏經》,十方諸佛如來都來做聽眾你就曉得這個莊嚴希有的,這部經典的功效當然也是希有。所以一般都念《地藏經》,產生不思議的效果,這是有道理的。如果念其他經也有效果這是他有緣。念《普門品》,觀世音與我們這個世間也有特別的因緣,你不念地藏經》念《普門品》,我相信也是一樣。

  至於感應那就是《了凡四訓》裡面雲谷禪師所說的話,他說畫符的專家講,不會畫符被鬼神笑,畫符跟念咒有異曲同功的效果。其實念經也一樣,怎樣才有感應真誠心,沒有一雜念,這個經咒就有效果。如果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就沒有效果那就是所謂的「口念彌陀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經要訓練,訓練什麼?訓練把妄想止住。《地藏經》相當長,念得很熟念一遍也要一個多小時,一個多小時當中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德相當殊勝,所以才能有感通。假如妄念很多,沒有辦法攝心,改念《彌陀經》、念往生咒都可以。為什麼?這個經咒短,攝心比較容易。總而言之,散亂心決定沒有感應,一心才有感應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真正祈求煩惱輕、智慧長,我相信每一個同修都有這個願望,為什麼求不到?心散亂。真正用功的人,二六時中心都是清凈的,或是念佛、或是持咒、或是參究,不論用什麼方式,目的是保持清凈心。清凈心能生智慧清凈心魔不得其便,我們每一個人無量劫來冤親債主不知道有多少你要想認真修行,說魔不來擾亂,沒有這個道理釋迦佛示現成道還要降魔,魔還來干擾,所以這一關一定要通過。

  用什麼方法平安安度過?真誠心,不為自己,為度眾生。我修行為度眾生,我學教為度眾生,我念佛為度眾生,乃至於我生活也是為度眾生,活在這世間也是為度眾生,魔就不得其便。你有一念私心,你對世間的塵欲還沒有斷掉,魔就得其便,魔來擾亂。世尊用什麼降魔?無非是用戒定慧。戒定慧這是什麼樣的魔都沾不上邊。所以佛子心裡頭常住定慧,魔就不得其便,我們自己道業容易成就成就道業之後,回過頭來,也度這些邪魔冤親債主,他都是我們幫助的對象,是我們度脫的對象,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念《地藏經》有好處,《地藏經》是佛門孝經,是佛法的根本。念《地藏經》又能夠行地藏行,那個效果就無比的殊勝

  第二個問題:「如果家屬之中,有人病至昏迷狀態,但又不能用佛號助念,因病者及家人都不信佛,請問我們應怎麼做?可否在病者面前念《地藏經給他聽,昏迷者是否聽見我們念經?又念經之前要對病者怎樣開示?」

  答:你的問話有矛盾你說「病者的家屬都不信佛」,他都不信佛,你念《地藏經》他怎麼會相信?家屬都不信佛,這個事情麻煩你要說是他不相信凈土他還相信別的法門,行,他相信哪個法門就用哪個法門的儀規與經論都好。

  當然,對於一生中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臨命終時有時候勸他,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時候往往,他聽到生歡喜心。往年我們在美國華府,有一位居士是在臨終時候才聞到佛法,他往生了。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殊勝因緣觸動他過去生中的善根,所以他在很短的時間,兩、三天裡面,他能功夫不間斷,一樣有成就,這個我們在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裡面都看到。

  臨終人對開示最重要的是勸導他放下世緣,放下有一切的牽掛。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總對於自己的家業對於自己的家親眷屬放不下這是很大的障礙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勸他萬緣放下,一心向佛,隨著佛去往生這是最上乘的。臨終開示,《地藏經上有榜樣,告訴他,把他自己心愛的寶物或他最喜歡東西,將它變賣,為他修福。修福裡面最殊勝的是供養三寶供養三寶方法:「塑造佛像」,如果財力並不是那麼多,現在可以印佛像,我們結緣裡面彩色的畫像,這是供養佛寶;「印送經書」,現在還包括錄像帶、錄音帶光碟這是供養法寶;「布施家人」,這是供養僧寶。把他的積蓄與心愛的東西變賣來供養三寶,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告訴他,讓他聽到,他自己明白,這都身外之物,帶不走的,供養功德他可以帶走,這樣使他沒有憂慮牽掛。

  如果他的財富很多,就可以修大供養古人自己的住宅布施做為道場,這個功德更大了。過去我們到南京參觀金陵刻經處,金陵刻經處是楊仁山居士住宅是他的家,他往生之後就把這個家捐獻出來做為刻經處,這是供養三寶。這是有財富、有力量的人,這種作法殊勝!他懂得,他是行家、佛學家,他懂得,這種作法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統統具足,「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他把它捐出來做刻經處。我們去參觀過,這些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楊仁山居士念佛往生的,他要是不念佛不求往生這一功德也一定到天上去享天福了,他的福報不在人間

  這些例子我們得多想想,多為病人開導。這個時候不能說羅嗦話,不能跟他講經說法,在那時候時間來不及了,勸他放下萬緣。特別是他跟你說出,看到什麼人在哪裡或什麼人在門口,所說的都是他已經過世的的親朋好友。我們在病重的時候常常看到這個情形,《地藏經》說:「這是是他的家親眷屬?」不是的,是冤親債主變成他家眷屬的模樣來誘惑他,來引他去,引他走之後,就跟他算帳了。這是非常危險的關頭,這叫「魔境現前」,要特別提醒他:「不要理他!」就是這一句話。他要是說「我看見這個人,看見那個人」,大聲提醒他:「不要理他!不要管他!老實念佛,佛來了才可以跟他去!不是佛,誰都不要去理他!」就這一句提醒他就好,這比什麼都重要。

  第三個問題:「家庭發生事故和孩子不聽話,請問可以念《地藏經迴向給他們嗎?若念其他經典效果一樣嗎?」

  答:你既然提到念《地藏經》,又何必再搞其他經典,這不是把你自己搞亂了嗎?諸位要曉得,心一亂效果就沒有了,心必須是定的。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勸勉同修,我們在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前,決定要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有不思議的效果,最忌諱的是夾雜,這個道理希望你多多的去想想,涉獵經論太多,我們自己心念是雜亂的,無論用哪個法門都不能得力,這就非常可惜了。

  這位同修問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居士菩薩戒,戒經中要求受戒者應半月誦戒。但弟子每日讀《無量壽經》、念佛,並沒有去誦戒,請問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這樣做如法。戒經里教你誦戒,你沒有誦戒,你問「如法如法」,我告訴你,這是如法,但是從廣義方面來講也如法。為什麼?《大乘無量壽經》是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你每天讀誦,依教奉行,你已經具足戒品,所以說如法這就說是如法亦不如法亦不如法如法,我就不必再深講了。

  第二個問題:「在菩薩戒註解當中讀到,在家二眾受菩薩戒於誦戒及入壇時可以用縵衣。請問在其他何種情況之下尚需用縵衣,又大家在一起上早晚課時是否需要?」

  答:需要的。跟大眾在一起做佛事的時候,在家菩薩戒可以搭衣;也就是說,出家人搭衣的場合,你都可以搭衣。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常常教誨我們:「戒為無上菩提本」,不持戒,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成就。可是戒學的根本是十善五戒十善都沒有做到,戒就是有名無實,所有一切戒品都是建立在十善基礎上凈業三福得很好,「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條基礎基礎。從這個基礎才建立「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強調十善?沒有十善心,沒有十善行,哪裡來的戒品?所以,真正想有成就的人,在起心動之處,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白,是與十惡相應還是與十善相應?與十善相應,你是弟子,與十惡相應,你是弟子,佛與魔差別就在此地。

  講到戒律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古時候戒律真正下功夫、有研究的人,有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師及近代弘一法師,他們在修學過程中對戒律非常重視。而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比丘來傳授,比丘沒有了,比丘戒就斷了。所以我們今天去受比丘戒,弘一大講得好,這是形式,是名字比丘,假的不是真的比丘戒要不要受?要受。受了之後自己清楚,決定不得戒;你受了之後,如果自己稱為比丘,這是有罪過的。為什麼要去受?受了之後就能研究比丘戒、讀誦比丘戒,避免譏嫌;你沒受戒,這個戒本你不能看,你也不能學。「我受了之後再學,回過頭來學,學一條得一條,學兩條就得兩條。」受了之後知道自己不得戒,但是我努力認真的去學戒,這個態度正確的。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是這樣教給我的。他老人家非常重視戒學,我跟他三年,三年當中常常提到持戒重要。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老人所說的「重實質不重形式」,是要求你做到。

  譬如,「不殺生」這一條,要真正做到,不是天天念戒本。念的沒有用處,看到蚊蟲螞蟻還是把它殺死,這有什麼用處?要真的去做到。「不偷盜」,戒經裡面講不偷盜講得非常嚴,叫「不與取」。這東西是有主的,主人沒有答應,我把它移動位置就犯了盜戒。有主人,這有主,他是這樣放法,我把它搬到這邊,可不可以不可以。我們知道,有很多人有習慣性的放東西,你移動之後,他再找找不到了。所以「不與取」,主人沒有答應,決定不能夠移動,這樣嚴格。我講得比較更容易懂一點,就是把佔人便宜的念頭斷掉。還有想占別人便宜的念頭,這個心是盜心,不管你有沒有行為,你有沒有去做你還有這個念頭,叫盜心。「不邪淫」,要從念頭上去斷,還有這個念頭這就錯了,在大乘法裡面,你就犯戒了。所以持戒要從起心動之處去檢點,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也就是損人利己的念頭,要徹底斷掉。別人對我們怎麼看法,那是他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最重要是自己心地清凈言語正直身心端正,這比什麼都要緊。

  底下還有一個問題:「弟子曾認識一位摩門教的教徒,與他進行過交談。他說摩門教的目標是求永生,並且也是二力法門與我凈土宗的二力法門是一樣。弟子對摩門教不甚了解,請問他們所求的永生是否在天界?」

  答:摩門教是從基督教裡面分出來的一個支派,我們知道在美國非常盛行,我們佛教講大本山,摩門教的根據地在加州,信徒也不少。是不是能夠得到永生?這個很難說。佛法裡面是跟我們講理。凈土的二力法門第一個要靠自力,第二個是他力。他們也講二力法門我在美國遇到過基督教的傳教師跟我們談,他們也是二力法門,但是他第一個是神的力量,第二個才是自己的力量,他跟我們是相反。他們也講信願行,可是他們是以信天主為中心,我們不是,我們以信自己為中心。蕅益大師講「信」,第一個是信自,第二個是信他。他們不是如此,他們第一個是信他,第二個才是信自,跟我們恰恰相反。不是說信了就得救,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信了能不能得救?信了下面要有修行,能不能得救就看你修行功夫,決不是說信了就成功,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生天,生天之道十善業。基督經典裡面,他們的根本經典就是《新舊約》,現在比較大的教派,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摩門教,原始的經典就是《新舊約全書》。這個經典里所教導的,你做到了幾成?這就跟我講《無量壽經》一樣,你百分之百的做到是上上品往生,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是上中品往生,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上下品往生,這個有道理的。

  《新舊約全書》裡面所講的這些道理、教訓,你能做多少?你要是全做到了,大概你在天道是最高的那一層天。因為他們沒有斷欲,換句話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具足,沒有斷掉;沒有斷掉,我們曉得,他生的天是欲界天。欲界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你不能完全做到,能做到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你生天降一等,生化樂天,功夫再差一點的,下面有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一層一層往下降,你是生哪一層天?最低的是四王天,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要做到兩成才能生天,單講「信」而不修行,沒有修德,是生不了天界。這些道理佛經講得透徹,講得清楚,所以我們讀了,感到佛所說的話如理如法,就是合情、合理、合法,我們歡喜接受。

  講到「永生」,這個的確是有問題。天人壽命人間長,福報比我們大,不是永生。永生這個問題難!至少要超越三界才能得永生。超越三界,這就不是一個簡單事情,換句話說,最低限度你有能力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六道輪回最低的層次是阿羅漢,要斷見思煩惱,要超出六道,這才算是永生;如果不能證阿羅漢果,永生是有名無實。

  這位同修他寫的像一封信一樣,我念給大家聽聽:「士為知己者死。此次因緣之見,學生深有相見恨晚之感。自從聽了師父講的,如何挽救社會人心系列講演之後,我就發願此生要跟隨師父。我這一生什麼也不希求,只求給師父做一個令你百分之百滿意的好學生。」學生名字沒有寫,不知道是哪一位?「把我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全部獻給佛陀教育事業,去繼承神聖而宏偉的如來家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這一生願受持師父的教導,繼而把凈宗學會推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把現今的末法轉變為正法,從而達到人類種族和平全球世界大同的殊勝壯觀局面,以新加坡地區為榜樣,使現今五濁惡世轉變為地球極樂。」

  答:弘願很大,的確是菩薩的大願。可是這個願怎麼落實,如何落實?如果不能落實,這個願就變成虛願。我想,你一定不願意人家說你是個虛願,你一定要做,你一定要認真去修行,要苦學,要發憤,一切為眾生,絕不為自己,你才會有成就

  往年我在台北「華藏圖書館」,我勸導同學們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最低限度要學七門功課,做為我們自己修學的基礎。我講過很多遍勸導大家,有沒有人去做那是你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這七門當中有四門是佛經:第一部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是小乘經,我們選擇這一部。這一部小經裡面,世尊教導我們怎樣親近知識,怎樣接受善知識的教誨,如何落實五戒十善這是行門的大根大本。接著是凈宗六經裡面,我們選三種最重要的,《無量壽經》和《彌陀經要解》,《要解》是蕅益大師著的,原文並不很長,經、解都要能背過,《彌陀經》能背的人多,蕅益大師註解能背的人不多,《要解》要背;第三種是《普賢菩薩行願品》。《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無量壽經》、《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是佛經四種。另外儒家的,我們把《了凡四訓》也列入儒家。《了凡四訓》、《四書》,選這兩種道家的我們選《太上感應篇》。這七種經書要能背,統統要能背、要能講、要能行,把它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我們有這個根才會有成就

  現在我澳洲建了一個道場有一同修到那邊去住了,我要求在五年當中這七門功課要完成,就是要讀誦、講解、實行。你住在澳洲道場,我供養你,你憑什麼接受我供養?天天去讀書,天天去學習,我來護法。除這個之外,我還要求要念一百篇古文,我在《古文觀止》裡面選了一百篇,為什麼?沒有文學基礎你沒辦法深入經藏。

  同學們在此地,我也聽說,也風聞,大家以為我都搬到澳洲去了,不在新加坡住了,人心惶惶,你們完全搞錯了。搬到澳洲去,是兩個貨櫃過去。這兩個貨櫃是什麼東西?是我從美國帶來的圖書,不是在新加坡的。從前在美國那個地方存放的圖書,現在沒有時間美國去,我把那邊的書統統運過來,運到新加坡這一年多的時間放在倉庫里,我一想起來,心裡就很難過。

  這些書是無價之寶,放倉庫里沒有人照顧,倉庫濕氣很重,我聽他們講,狗、貓動動不動就往上爬,我非常非常難過。那時候我曾經一度想把這些書捐獻給國家圖書館或者學校圖書館,我請楊老師和幾位同學給我清查。他們清查之後,也非常歡喜,捨不得送。正好澳洲有個教堂要賣,我說:「好,把教堂買下來做圖書館。」所以就把這一批書送到那邊去收藏。

  我還會不會在新加坡住?新加坡辦培訓班,我一在這邊住;如果不辦培訓班,請我在這邊長期講經,我也會住;又不辦培訓班又不請我講經,我只好走路了。所以諸位放心。澳洲既然有這個道場,我們這些書籍統統都運過去了,所以我就想,我們培訓班還有一個英語班,是悟琳法師領導人不多,大概有七、八個人,我就想英語班搬到澳洲去。澳洲那邊的當地人,對佛法非常愛好,悟琳師在澳洲弘法法緣很殊勝,很得大眾的歡迎。所以想我們的英語班搬到那邊去,我們的華語班在新加坡。華語班的人數多,我不懂英語,所以我就不會在澳洲那裡長住,總是在這邊的時間多。除非這邊我們班不辦,道場不歡迎我講經了,我只好走路。所以諸位同修放心,不要說是佛門弟子世間讀過儒書的人,都講道義我跟李木源居士道義之交,彼此都是性情中人,不會受名利的影響,完全是對事不對人,同修們都應當要曉得。

  他後面的願望就是「弘揚凈土,挽回劫運」,這個很好很難得,可惜他沒有具名。末後說「如今我的心願,就是求師父給我剃度,不知現在因緣成熟否?如因緣成熟,待因緣成熟也可以。」到底是誰?我不曉得,希望你來找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