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答中西隨功教授提問(第三集)

仁愛和平講堂-答中西隨功教授提問  (第三集)  2004/9/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8-04-03 

  諸位同修日本西山凈土宗中西隨功法師他也是那邊的大學教授,提出第二個問題,問的是無量壽經》上一首偈頌,《無量壽經》的教旨。這個偈頌是「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這是一首半的偈子,六句,他希望我能把這六句偈做個簡單的說明,供養仁愛和平講堂聽眾。問得也很好。 

  經論上的經文,無論是長行或者是偈頌,誠如古人所說世間好語佛說盡」,這話是真的,又何況佛經典裡面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所以,經典今天講到翻譯,怎樣從中文、從梵文、從巴利文翻譯成外國文字那是相當不簡單事情。為什麼?大經大論上都說,像《華嚴》、《大智度論》都講到佛法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絕頂聰明智慧的人不懂佛法他對世間法沒有問題,對佛法就不行了。為什麼?同樣是這個文字,為什麼說世間智慧不能解?這裡頭有個道理,什麼道理世俗文字我們可以講,講到六道六道我們人道往上去有二十八層天,層層不相同,一層比一層殊勝,但是都是六道六道眾生心動念沒有離開意識。換句話說,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言語都是意識心裡面流出來的,諸佛菩薩他們的言語他們的行為,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就像兩條河流,同樣是河水,源頭不一樣,一個源頭是清水、清流意識心裡頭流水是濁流,叫五濁惡世,這怎麼會一樣。所以用意識你怎麼能夠解佛法佛法清凈心裡頭生的,道理在這地方。 

  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世間人沒有能力了解佛所說的意思,沒有法子。那要人說,什麼人說?過來人說。過來人就佛家標準,能信、能解、能行、能證。中國古來的這些翻經的大德,無論是出家法師、在家的居士居士裡面有很多修行證果的)不是凡人,他們來從事翻譯工作,所以這個經典才翻得這么好,好到超過梵文,這點諸位總是要明了。經典佛說的不是佛寫的,佛是當年天天跟大家上課,講經說法就是上課,每天上課,並沒有記錄,沒有文字。跟孔老夫子當年教學一樣,孔夫子當年教學也沒有教科書,沒有文字記載。那經典怎麼形成的?這我們同學都知道,佛滅度之後,這些弟子們聚集起來開會,想想什麼時候我聽佛講經,大概講的什麼,這些我們重複說出來,把它記下來,整理成為經典。 

  所以經典是後人、學生們記錄的,不是佛親自寫的。這個記錄的東西也沒看過,靠得住靠不住?靠得住。為什麼說靠得住?他這些記錄的學生都是證果之人,至少阿羅漢以上,大阿羅漢,大阿羅漢法身菩薩,稱大阿羅漢,不是凡人。這其中有很多是古佛再來,像舍利弗、目犍連這古佛再來。在家居士裡面,那諸位曉得,你看無量壽經》前面十六正士,這十六位是等覺菩薩,這哪裡是凡人!佛滅度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這像法時期,大量的梵文經典流入到中國,在中國梵文翻譯成漢文,主持翻譯的人、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都是修行證果的人。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參與翻譯工作至少都是三果以上,三果阿那含,不是凡人。 

  所以現在我們漢文經典也好,梵文經典也好,翻成西方文字,里頭問題很多,錯誤百出。從前李老師說這個話,我總感覺到老人家講得過分一點,過失是不免,說過失百出這太多了,怎麼可以這樣說。以後學習經教才真正知道,老師句話千真萬確,一點都不過分這是我們在學習內典研究講座,我說過很多次,一點都不假,一點也不過分。 

  這就說明中國祖宗積德,這是沒有話說的。在我們至少是有文字記載的四千五百年中國人都遵循倫理道德生活這就是積功累德。所以有感,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他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尤其是國家領導人,在中國過去的帝王大臣他們誠心誠意來學習,感動諸佛菩薩應化到這個地區從事於翻譯工作,教化眾生,翻出來的經典比原文有過而無不及。這個話都是從前老師跟我說的,不是一個人說的,方東美先生也是這么說法有過之。這過之恐怕太難了?能講得通,為什麼?因為經典不是佛寫的,是佛弟子記錄的,那就有過之了。就是意思完全保留,沒有錯誤這是世尊滅度之前教導我們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所以意思正確,沒有錯誤,而文字梵文還要華美。 

  因此,佛經中國通過漢文翻譯之後,讀漢文經典足夠了,不用再去讀梵文經典了,所以梵文經典中國不受重視,失傳了,大量流通漢文,失傳了。我當年初學佛對這個很懷疑,為什麼這么多梵文的原典會失傳,沒有人保留?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就是翻得太好,中國人可以肯定,依照這個華文經典去修學決定沒有錯誤,用不著這些梵文經典。你就想到過去中國人的自信心多麼強。中國最近這二百年來受這么多苦難第一個因素是什麼?從前胡秋原先生告訴我,喪失民族自信心,他話講得對。古時候中國世界是個強大的國家,自信心之強我們無法想像,哪裡像現在提起中國東西都打問號、都懷疑,所以要受這么多苦難。這是說翻譯的人要真正修行,要真正證果,證果就是契入境界。 

  我們今天學佛為什麼不能夠契入境界?這經典說得很好你有障礙,你之所以不能契入境界你有障礙,這個障礙業障業障太多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障,《地藏經上講的話。佛說法有善巧方便,把無量無邊的業障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個業障就是煩惱無明煩惱,第二個是塵沙煩惱,第三個是見思煩惱具足這三大類的煩惱,就出現六道輪迴現象。要知道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就是這三種煩惱變現出來的,變成六道輪迴,變成十法界。所以,佛告訴我們最嚴重的是見思,見思是什麼意思?「見」是見解錯誤,「思」是思想錯誤也就是說,你對於宇宙人生萬事萬法你看錯了,看錯了就是見惑;你想錯了,想錯了就是思惑,思想錯誤你看錯想錯,你說出來當然錯,你做的也是錯,這叫什麼?造業,錯了就是造業。造業於是乎就有果報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因果報應,你造作的善因就有好的報應,你造作不善,那就有惡報因果報應就在六道。 

  六道裡面,三善道是善因變現出來的,三惡道是惡因、惡行變現出來的,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你真正是通達了解,你就不會再惡業了,不造惡業決定不墮三惡道,但是這個不能解決問題。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所以惡不能造,善也不能造。為什麼?你造善業你生三善道,三善道跟三惡道都是報應。我們學佛的人明白,三惡道是消除你的惡業,消業障你在那裡受罪,消業障;三善道是消你的福報,你作的有福,福也要消掉;真如本性里頭沒有禍也沒有福這叫清凈。所以學佛的人叫修什麼?修凈業凈業怎麼修法?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遠保持著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叫凈業凈業里頭沒有六道輪迴,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這三種煩惱在《華嚴經》裡面沒有用這個名詞,它換了個名詞,《華嚴經•出現品》裡面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這個話說得好,這給我們來了無比的信心。一切眾生包括我在內,我們每個人都有如來智慧都有如來的德能,都有如來相好。這三樁事情要用現代話來說,我們講得粗一點、俗一點,大家好懂,相好是什麼?福報;德能是什麼?德能是技術、能力智慧,這三樣東西都是我們現在想求的。我們希望我們自己有智慧,最好有超人的智慧,真的,佛跟我們講每個人智慧平等的,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我們的能力叫萬德萬能,沒有不會的,沒有不能的,沒有做不到的,這是自性本來具足的;相好福報,「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所以智慧圓滿的,德能是圓滿的,福報圓滿的。 

  世間人今天所希求的,還不就這三樁事情!頭一個想發財,發財是屬於福報相好;第二個想自己有能力,很能幹,多才多藝,這屬於德能;第三個希望自己有智慧,還是求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我們現在掉了,怎麼失掉?妄想、分別、執著,失掉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三種煩惱妄想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樣一對照好懂!我們修行修什麼?只要把煩惱去掉,把障礙去掉,智慧、德能、福報是自己本來有的,一絲毫都不欠缺,它就現前了,你就得用了。如果你這三種煩惱具足你是六道凡夫,你的性德就是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那你是一絲一毫受用都得不到,那怎麼辦?要靠修。 

  自己家裡本有的,譬如說你自己家裡有金礦、有銀礦,礦產非常豐富,你是世間第一富人,但是怎麼樣?沒有開採,埋在地底下,現在每天還是捱餓,這就是凡夫,雖有你不得其用。你要生活怎麼辦?生活要想辦法打工,臨時賺一點錢臨時用,我們今天講修福。佛也教我們怎麼個修法,你怎樣修福報,怎樣求聰明智慧,怎樣求健康長壽這是你所希求的,能不能得到?能。打零工得小的,像如來果地上那是沒有份的,看你做多少,你才能夠得多少報酬。佛教我們打工是怎麼個打法?你想財富財富果報,它的因是財布施,你肯修財布施,你才能得財富六道裡面發大財的,擁有億萬財產的這些豪富都是他過去今生修的布施多,他得來果報,有因果的;過去生中沒有修,那你這一生窮困。 

  聰明智慧果報,法布施是因。你吝法,法不肯布施給別人,你得愚痴果報佛法裡面,諸位常念《彌陀經》,《彌陀經》上有一位周利盤陀伽,諸位都曉得。這個人是佛弟子之中最笨的一個,最愚痴的一個,很難調教,他沒有記性也沒有悟性。他哥哥出家了,也都是佛弟子哥哥看這個小弟很可憐,沒有能力出家,什麼事都學不會,其笨無比,教他兩個字,教上一個字下一個字不曉得;教下面這個字,上頭忘掉了你說有什麼法子哥哥想送他回去,佛陀看到了(釋迦牟尼佛看到了),叫他過來,告訴大家不要緊,留他在此地。佛陀教他兩個字,教他念「掃帚」,天天派他去掃地,拿著掃帚掃地。也是很麻煩,你教他掃帚,教他掃,不知道有帚,知道帚,掃忘掉了,這樣的人世尊有善巧方便,過相當一段長的時間開悟了,佛才告訴大家,周利盤陀前生三藏法師,為什麼會得這個果報給人講經說法的時候總要留一手,不肯完全教別人。為什麼?怕別人超過自己,心量很小,所以教人只教一半,不肯完全教,得這個果報。 

  所以佛說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你乾的什麼因,你就得什麼果報,就這么一樁事情。我們這個道場法寶很多,要流通、要結緣。如果擺在那裡不肯流通,不肯跟大家結緣,將來我們這些人果報大概比周利盤陀伽還不如,一點智慧都沒有,愚痴到極處。怎麼能幹這個事情?歡歡喜喜流通,歡歡喜喜介紹給別人,你的果報是得聰明智慧每個人都有悟門,有人悟門是敞開的,那心量大,什麼都願意歡歡喜喜的願意幫助人,願意先成就別人,後再成就自己,菩薩發心。自己要守住這些東西,自己守住如果自己又不不看又不給別人看,愚痴果報,不能再干這個事情。從前不知道,現在知道了,知道就不幹了,要反其道而行之,舍己為人。所以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認知,然後讀佛經經典里頭字字句句無量義你就能看得出來,你能看出來,智慧開了。 

  這六句偈,「其有眾生」。這是佛法里常說的佛度有緣人,這個「其」就是有緣,眾生很多,哪個遇不到佛光佛光遍照,佛光普照,佛光沒有障礙,哪個人不佛光佛光自性般若光明佛光是遍照、普照,而你照不到自己,這什麼原因業障障礙住了。像陽光之下我們偏偏打一把傘,遮住它不給它照,就這么樣子。這把傘是什麼?就是見思、塵沙無明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妄想、分別、執著。你只要有這個東西的話,障礙住了,佛光雖然遍照、普照也照不到你,雖照不到你,你並沒有離開,只是你自己障礙而已。 

  「遇斯光者」。遇斯光就是被照到了,那照到的時候我們就曉得,他障礙已經除掉了,他要不除障礙他不會遇到這個光。陽光之下我把傘收掉,不要,丟掉了,那你就遇到了。由此可知,諸佛菩薩教我們沒有別的,放下業障而已。我這一生學佛,比我同年齡的一些同學,確實我超過他們。當時像賽跑一樣,我們是一條起跑線的,我跑到最前面。什麼原因老師關係大了,所以我們學佛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老師是樞紐、是關鍵。教我佛學第一個老師,章嘉大師,他教我看破、放下,把菩薩修行成佛秘要傳授給我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能下一分,煩惱輕一分,智慧就長一分;智慧要學智慧是你自性本具的般若,就是福報,此地講的福報,自自然然就往外透。你要不肯放下那就沒有法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你放下一分就幫助你看破一分,看破一分又幫助你放下一分,看破、放下相輔相成,互補。放下功夫,看破是智慧放下煩惱輕,看破是智慧長,智慧長幫助你放下更深,放下更深又幫助你智慧更往上提升,相輔相成,你就做這個功夫,不斷的要放下。我們做學生的人對老師尊敬、聽話,老師我這么做,我就真幹了,幹了真有效果。所以我跟他學了三年,三年在這上用功夫,以後他老人家圓寂了。隔了一年我認識李炳南居士,我辭掉工作到台中跟他學教,跟他十年。那個看破、放下奠的基礎產生效果,我聽經能聽得懂,能夠理解義趣,能夠依教奉行,自己真得利益了。菩提道上重重難關,那個難關是過去今生所造的不善業,這個都能夠突破,是辛苦一點,但是業障消除。這個業障一除,智慧增長,德能、福報都現前了。 

  遇斯光者,「三垢消滅」。三垢是貪瞋痴,所以你要放下放下慳貪,布施布施教我們放下慳貪,持戒教我們放下惡業忍辱教我們放下瞋恚,精進教我們放下懈怠禪定教我們放下散亂般若教我們放下愚痴佛教菩薩波羅蜜,你修這六法,消除你的煩惱習氣,垢是代表煩惱習氣,這樣才能夠成就你要不認真去做,修布施,修布施不斷慳貪,有沒有這事情?有,我為什麼修財布施?希望得大財富,為什麼修法布施?希望得大聰明智慧你有條件的,你有希求的。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得到的不多,完全看你施跟報成比例。如果你只是布施不希求果報,根本連果報這個念頭都沒有,那你得來果報不可思議,與性德相應。裡面還有自己,還有我執,還有我見我執,你所得的是有限度的,就是你的修因跟果報完全成正比例,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所以菩薩布施一文、二文錢,他的福德法界虛空界,為什麼?隨著心量拓開了。萬法唯心,心造萬法,他跟真心相應,真心沒有邊際,所以福報沒有邊際。妄心就是意識心,有邊際,有界限,所以你修的福就有多少能力聰明智慧,亦復如是。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三垢消滅是要修,不修滅不掉。不是說我每天念念這個經,貪瞋痴就斷了,找一個仁波切,找一個法王活佛給我灌灌頂,我貪瞋痴就消滅了,沒有這個道理,很多很多人都把這個灌頂的意思搞錯了。 

  我第一個老師章嘉大師密宗大德我有一個好的道友黃念祖老居士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你看他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解釋灌頂,那個講得好,那正確的,灌是什麼意思?灌是傳授、灌輸,頂是什麼?頂是最高的佛法。換句話說,灌頂兩個字就是把最高的佛法傳授給你,灌輸給你這叫灌頂。不是用一點水在頭上淋一下就是灌頂,如果那個是灌頂的話,現在每天我們沖涼的時候用蓮蓬頭,那不叫大灌頂!沖一下我們的煩惱習氣都能衝掉嗎?沖不掉,所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水是代表甘露,是代表清凈,是代表正法,那個灌是象徵的,你自己要真正體會到,依教修行,正信、正解、正修契入境界,這三垢真的消滅了。 

  這個事情理可以頓悟,事須漸修,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的話,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磨鍊,把貪瞋痴磨掉。貪瞋痴年年少,月月少,天天少;智慧年年增長,月月增長,天天增長,你的功夫成就了。那個時候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不求也應了,何必要求?自然它就感應。 

  「身意柔軟」。柔軟是沒有煩惱,這講第一個果德,輕安自在,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歡喜踴躍」。這個歡喜踴躍就是孔夫子在《論語》裡面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得到法喜了,佛法里叫法喜充滿,大乘經里佛常講的常生歡喜心。「善心生焉」。這個善心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你自自然然跟諸佛菩薩一樣,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你就有應,這叫善心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我們也印了不少千手觀音跟大家結緣。千手千眼,眼是見到,見到手到,千手千眼表這個意思,這就是心生焉。這六句經文我們果然能夠理解受持,受用無盡。現在時間到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