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  (共一集)  2006/3/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07-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是我們解答問題。首先有網路學院同學提了十個問題。現在我們的網路將近有五千個同學,學習也都很認真,非常的難得。

  問:第一個問題弟子閱讀《訓俗遺規》一書,發現批評佛教內容他有兩個問題,第一個請問是否能重新節錄適合現代人的部分來流通?

  答:《五種遺規》,是前清乾隆時候的兩廣總督,就是管廣西、廣東的兩廣總督陳弘謀先生編輯的,編得非常之好。這一我是把它全部重新製版來流通,完全照原文,都沒有刪改。批評佛教地方,我們要看看了之後要反省為什麼人家批評我們?所謂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能說人家批評,我們就要把它節錄這是錯誤的;換句話說,我們要禁得起考驗,也還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至於誤會的地方,我們解答都不行,解答是什麼?強辯,強詞奪理!我們要用行動、要用行為做出來,那就是答覆他。這就是真正以事實、以理來服人,不用言辭。

  佛門佛教傳到中國來已經兩千年了,這麼長的時間流弊是在所不免的。人家批評都是批評有弊病的地方。還有很多這都事實)對佛教沒有深入,沒有認真的理解,只看到這些佛教他們的行持,在這批評的是最多。如果真正理解,他就不一樣。唐朝時候的韓愈,在早年對佛教批評非常嚴厲,到現在古文裡面都還有他的文章。可是到晚年,他皈依大顛和尚,居然也學了佛,那是他明白了,他搞清楚了。歷代的人很多,像蕅益大師這是凈土宗第九代的祖師,沒有學佛之前,也是批評佛法,嚴厲的批評。到以後明白了,把他以前的東西都燒掉來懺悔,還出了家。不但出家,還當了祖師。近代的印光大師,你們看看他的傳記,他在沒有學佛之前也是批評,念孔子書的,以儒家心態排斥佛教,也是有嚴厲的批評。到以後搞清楚、搞明白,他也家了,也成為近代的一位大德。這種情形很多。陳弘謀編輯的《五種遺規》,裡面並不是他寫的,他是搜集,搜集很多關於倫理道德這一類的典籍。特別是處事為人做事應該要遵守的規矩這是正確的。

  我們常講,佛教如果是宗教,我就不會入這個門來。我在年輕的時候也是非常排斥佛教,不了解,因為看到佛教形象確實是迷信我在年輕時候看到佛教我覺得基督教、天主都不如,為什麼?人家禮拜天教堂還講講道,我們有的時候還去聽一聽,聽了也滿有道理佛教沒有。佛教只有經懺佛事超度,都搞這些。我們那個是小城市,從來沒有法師講過經,我們只知道和尚念經,沒有聽說和尚講經。念的經我們也聽不懂,所以對那個興趣就引不起來。這種情形在這個社會上怎麼會不引起人誤會?我年輕時候就是誤會,所以這是在所難免。

  要人家不誤會,就是我四眾弟子全心全力來弘揚,怎麼弘揚?要做出來。不說別的,你先能夠把十善做到,三皈做到,五戒做到,我相信社會大眾有一個不尊敬的。你能做到,他做不到。不說別的,我們講口業,你真能做到不妄語,他們妄語,他就不能不佩服你;你不兩舌,不說人家長短,他們是隨便說人長短;說話粗魯,惡口;花言巧語欺騙別人。這現在社會大眾普遍都是這樣的,你能夠反其道而行之,他怎麼會不尊重你?所以你真正把佛的教誨做到,才是弟子。否則的話,只掛佛的名,自己所作所為跟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那人家當然罵你,罵你連佛都罵到。所以我們聽到這個批評之後,我們要深深的反省,不要去責問對方,自己認真反省,要認真努力來學習。

  問:第二個問題,請問此類批評佛教內容的書籍流傳至廣,作者會不會地獄出不來?

  答: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他結罪是佛教這麼好的教育,因為你批評障礙許多人不願意學,原因這個地方。所以結罪是你障礙愈多障礙的面愈廣,障礙時間愈長,那你這果報就是不善的果報。要是嚴重的話,什麼時候批評文字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了,才能出得了地獄。所以我們明白因果教育,這是非常小心謹慎。

  古時候印度,天親菩薩,這大家都很熟悉的,無著、天親、師子覺兄弟三個人都是法師。天親在年輕的時候學小乘,在小乘經裡面,他注了五百部論,小乘論,毀謗大乘。他的哥哥是學大乘的,無著是學大乘。以後接受哥哥的教誨,他知道自己錯了,毀謗,自己錯了他在佛前懺悔。口頭上毀謗,手寫文章毀謗,所以他發誓,想把舌頭割掉、手割掉來懺悔。他的哥哥說,你又何必這樣做?你過去用舌頭毀謗大乘,現在用舌頭贊嘆大乘好了;你過去寫那些書毀謗大乘,現在多寫一點贊嘆大乘。他明白了,所以他給大乘教又做了五百部論,我們常常稱他「千部論師」。也就是以後明了的時候,贊嘆!這就是完全正確的,這才真正叫消業障,增福慧,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在現前的社會,這些事情在所不免。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明理。遇不到,不要去找這些事情;遇到之後,要以行為、要以正確的言論來幫助他,這就對了。

  問:第二個問題,他的問題有三個小題。為幽冥眾生印製皈依證,並燒化,請問是否可行?

  答:可行。幽冥有很多不相信,但是也有很多人相信,這個事情絕對不是說就有不信就無。如果信有不信無,那我寧願不相信它。事實上,信有,不信是有,不管你信不信,它的確存在。這個存在就是我肉眼不能接觸,可是在某種條件具足之下,你真的可以跟它接觸。我們同學當中,就有少數人親身接觸過。我讓他們把這些事情詳細給我們報告,也把它錄相做成了光碟。這個我們是不對外流通,避免人家說我們宣傳迷信。但是內部可以做參考資料,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人不會編故事來騙人,確實是事實。他們也求皈依,他們也希望能夠有緣分接觸到佛法,所以印製皈依證幫助他們,這是好事情。

  問:第二個,如果可行,皈依證的印章為黑色,可以嗎?

  答:當然也可以,可是我們要印成紅色的印章,這是我們對鬼神的一分敬意。我們對他的尊重、對他恭敬。人都喜歡美,鬼也不例外。

  問:第三應選白紙或黃紙

  答:習慣大家都黃紙,我們也選擇黃紙較好。實在沒有黃紙,白紙也可以。

  問:第三個問題,在家居士施水,施食,煙供,算夾雜嗎?

  答:煙供,我不曉得是不是供香煙?這問問題的不在現場,是網路上的。供水、供食物在一供養鬼神裡面都有的。也有抽煙的,特別要求的。我就遇到過一個,他抽煙斗,希望給他買煙絲燒給他這是什麼?這個人生我也認識他。死了以後,就在深圳這邊附在一人身上,說出來要找我,傳話給我,那邊打電話過來。在世的時候確實喜歡抽煙斗,我們也滿他的願。但是最好還是不要,不要供這些,他來要,是我們很熟的人這是滿他的願。一般我們不供這東西,像煙、酒都不供;供食物,水跟水果都可以。

  問:第四個問題,在家居士為自己取法名是否如法

  答:可以。名字就是表法的,中國人跟印度古時候兒女取名,很多他有他的性格,我們看到很多這些名字。另外一種,多半都是父母兒女的期望。期望他將來長大,一生的作為要跟他名字相應,叫名符其實,所以這個名字父母給取的,一生不可以改變。改名字那大不孝,把父母對你的期望完全把它掉了這是錯誤的,名不可以改。這個字、號,本來這個字是別人送的,朋友們送的。因為你成年了,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成人;女子十六歲,行髻禮,這都表示成年。成年之後,你那個名字,只有父母叫你的名,你的祖父母、長輩都不叫你名,都稱你字。所以那一天你的平輩,兄弟姐妹、朋友送一個字給你,以後大家都稱字不稱名,這在古禮上。稱名就是父母,除父母之外,還有一個人,老師。所以老師的地位跟父母完全一樣。你在政府做官,皇帝對你尊重,不稱你的名,都稱你的字。如果皇帝稱你的名,你就有罪,你就判了刑,那稱你的名,對你完全不尊重,這是中國的古禮。

  自己取法名就像取號一樣。號,也是自己的一個願望,希望自己真正能夠做到。所以古人有名、有字、有號。像近代,我們看弘一大師,弘一大師的名字恐怕自己也記不住有多少,至少可能將近有一百個名字。他給人寫字,隨手底下寫個名字,可能一生就用這麼一次,隨手拈來的,所以他那個號就太多,非常多。

  問:第二個,居士法名是否可以冠上「釋」?

  答:不可以。冠上「釋」一定是出家了,沒有出家不可以。在家,縱然是受了三皈五戒受了在家菩薩戒也不能冠上釋,這是出家跟在家差別在此地。如果你要一冠上,在家跟出家就搞亂了,所以這個不可以

  問:第五個問題,這是關於因緣果的問題,請問緣有沒有因果?與因果的區別是什麼?

  答:這要把這三個字含義搞清楚。這是講,凡是一樁事物的生成或者是現相,這個現相是屬於果,它為什麼會現相?這裡頭就有因、有緣。譬如我們用植物來做比喻,我們看了這個桃,樹上結了個桃,桃是果實。為什麼這個樹,它會長樹?樹又會結桃?它一定有因,因是什麼?因是桃核種在地下,這個桃核是因。種在地下,這個土壤是它的緣,它要沒有土壤,那個核桃放在茶杯里,放一百年,它也不會長樹,它也不會結桃。為什麼?它沒有緣。所以它要土壤,它要水分,它要肥料,它要陽光,它要空氣,有些還要人去照顧,統統都是緣。緣具足它就得很好,將來的果實一定就非常好。如果緣要是缺一、二樣,也能長,可能那個果實就很差。佛家因緣具足

  經上講的四緣生法。四緣生法是講有情眾生植物是要兩種緣,一種就是因,因也算是緣,親因緣那就種子;第二個增上緣那就是它所需要的條件。那要像我們人、動物動物四種緣,四種緣要不具足就不可能發生。當然有親因緣,親因緣前世的業因,在佛法講就講很長了。

  我們造的這個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個叫引業,一個叫滿業。引是引導你六道去投胎。你到哪一道去,不是閻王主宰也不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外國人講上帝,他們不管你這事情。你到哪個地方去投胎,你到哪一家去投胎,都有原因的。所以這是引業,業力引導你去投胎,到哪一道自己也做不了主,業力做主。這個事情麻煩,不由自主。投胎是不是我們得人身在這個世間,我們看到這麼多人,我們的引業相同,都得人身。但是得人身相貌不一樣,貧富貴賤不一樣,吉凶禍福不一樣。這是什麼?這就屬於另外一種業,叫滿業。滿業是你過去世作善、作惡,從這裡得的果報。如果過去生中行善,那你這一生當中豐衣足食,你是富貴人。過去生中造惡,這一生當中就貧賤,要受很多苦難古人講的話,「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講的滿業不是引業。有這兩種

  在一般人,佛講的人就眾生講到人,他有因緣、有所緣緣、有無間緣、有增上緣,這四種這是佛法里常講的。實在講,連所緣、無間還都是屬於業力,各人業力都不一樣。所緣,阿賴耶識里頭,這是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意識現代人得很籠統意識,在佛法得很清楚。佛法對於心理學的分析,現在真正是像湯恩比這一的人都非常佩服,確實在心理學上面,佛法是獨一無二的。佛法講這個心理面,它講阿賴耶、講末那、講意識。阿賴耶就好是個檔案室、倉庫一樣,我們講什麼?印象,我們見色聞聲落了印象昨天做的事情,去年做的事情你能夠回憶、能想到,那是什麼?那個倉庫里有個檔案,你立刻想到就調出來了,那個印象就很清楚。實際上,起心動念再微細的,統統都落印象印象薄的你都忘記了,可是在某個狀況之下,你調動它,還是可以現行。再微細的,再久的,所以說是幾百年前、幾千年前,多生多劫之前,統統都在,沒有一個遺漏掉。

  所以佛講我們每個人阿賴耶識里頭,十法界的業因都有,就是你有佛的種子。像我這一個儲藏的東西,裡面有佛的種子,有菩薩種子,有阿羅漢種子,有天,有人,有畜生,有鬼,有地獄,統統都有。統統都有這就十法界,你到哪一道去?十法界都有因,親因緣都有,到哪一道去就是緣。那個緣是什麼?是自己想到哪裡,你自然跟那一道感應。佛在經上給我們得很清楚,平等心是佛心,就是佛種子對於一切人事物,你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種子。他決定跟佛這一道相應,他就是緣這個路走,那他成佛了。菩薩六度心、四無量心。有六度四無量心,這個意念重,起心動都會想到這個,他就菩薩,他自然就成菩薩了。現在諸位想想,我們在人道人道裡面是五戒中國傳統教育裡面,五常(仁義禮智信),我們起心動念不違背這個原則來生決定到人道這就是引你到哪一道去。

  我們中國人俗話說,人死了都做鬼,明明有十法界,為什麼人死了就變成鬼?實在講,我們聽這個話,聽聽想想,不無道理,絕大多數到鬼道去。鬼的業因是什麼?貪,你看看哪個不貪?不管貪財也好,貪色也好,鬼的那個心就是貪心貪心是鬼心。瞋恚是地獄心,常常喜歡脾氣的人不好,他走的路是走地獄道。所以發脾氣,我們一定要有個高度的警覺,遇到再大的侮辱也不會發脾氣。為什麼?那一引導我們發脾氣,我們立刻就覺悟到,他要把我拉到地獄道去,這不能去。他要引導你的時候,你果然發脾氣,那你就中了、上了當。他一引誘你,你果然就去了這是自己愚痴,不能怪別人。再大的侮辱也不脾氣,如如不動。你入地獄道,我不去我不跟你去,這要有很高度的警覺。別人貪,我不貪,貪是鬼道,我們不能幹這個事情。干這個事情你就錯了,你往鬼道去了愚痴畜生道,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不能上當。

  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起貪瞋痴,那你三惡道的緣斷掉。三惡道的因是有,三惡道的緣斷掉,就可以說你來生絕對不墮三惡道。如果你還有貪瞋痴,那就麻煩,裡面有因,現在又有緣,這個事情就很麻煩。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那是什麼?你走佛道那就十法界,無上道。起心動念統統是阿彌陀佛,其他的都叫雞毛蒜皮小事,不要去理它,絕對不是好事,只有阿彌陀佛是好事,這個道理要懂。所以這個緣,所緣緣都是自然的,自自然然他與這個相應。

  我們的心,我們心平等清凈,覺而不迷。三皈依裡面教給我們,佛是覺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正知正見,僧是清凈不染。所以佛教給我們,一開頭就把這個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給我們方向目標非常正確。不但不墮三惡道,超出六道,超出十法界。問題就是自己能不能守得住?你能不能真正做到?然後你守住這個原則方向目標正確了,你再去研究經教,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到底是什麼回事情,你自然就能得很清楚、很明白。

  心正行就正,你看經就很容易明了。這就好像佛菩薩加持我們,其實佛菩薩並沒有加持,為什麼?你的心佛心相應,他說的話你怎麼不懂?當然就懂了。我們的心跟佛心不相應,人家怎麼講,我們也聽不懂道理在此地。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感應你的心是覺正凈,佛的心也是覺正凈,佛的行持,佛的言語(經論),全是從覺正凈裡面流出來的。你心覺正凈的時候,那有看不懂道理?佛所講的就是自己講的,佛所做的就是自己做的,這就相應。如果我們的心還是迷、還是邪、還是染,佛菩薩自來教我們都沒辦法你也沒有辦法理解他的。難跟易就在此地,只要把握這訣竅,你契入如來境界就不難。真的要覺悟,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緣。這無間緣就是不間斷。像我們現在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我們自己有極樂世界種子每個人都有這就是因緣我們現在一心想求生極樂世界這就是所緣緣。我這念頭不斷,斷了就不行,斷了,換個別的,那就去不了,這是念頭不斷,所緣緣,這是不間斷。增上緣到時候佛來接引你,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去,這是上緣。所以用這念佛法門來解釋,大家就很容易懂。

  問:第六個問題,請問犯重婚有罪嗎?

  答:有罪。離婚也有罪,你要問什麼罪?你破壞了整個宇宙自然和諧必須要知道,夫婦結合是我們社會生活最小的一個單位就像我們的身體細胞一樣,離婚,這個細胞壞了。你一個人壞,不要緊,你會影響別人,別人會跟你這樣做你看現在全世界這離婚率有多少?離婚率多,社會就不安定。你破壞了社會和諧,破壞了社會安定,那個罪是從這裡結的。法律上沒有,因果上有,這不能不知道。我們在社會上,要給社會做好樣子,不能做樣子。有人是離了婚,現在離婚的人很多,聽了這個話很難過,怎麼辦?趕緊求懺悔,要好好做人,重新做人。知道人在這個社會上,一定要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不能再犯錯誤,這點比什麼都重要。

  問:下面一個問題,在街上遇到出家化緣弟子會做捐獻。但如果是假冒的,捐獻會不會助長他的惡業

  答:會,確實是會。但是布施是你的善行善意,他作惡是他罪過,各人因果各人負責,要懂這個道理這個問題很複雜,怎麼樣改善?這是佛門裡面的事情那就出家制度必須要建立,不能隨便出家出家,這不可以中國古時候,在清朝以前出家要考試,很不容易考。這個制度順治皇帝廢棄的。我相信他有私心,因為順治自己想出家,如果制度在那,他總不能去考,他考,人家都認識他,他出家是偷偷出家。所以我相信他是為了自己方便開了這個例子。但是這個例子開的時候,在當時是沒有關係,可是兩百年之後,弊病就出來了。這個因果他真的要負責任,這不管是有心、無心這都做了壞事。所以凡是做一樁事情,一定要考慮它的影響,它影響的面有多大?影響的時間有多長?這一要想到的。

  這個事情,我們希望將來(也常常講)國家能辦一個宗教大學,能辦佛教大學,以後出家,不是大學畢業的(佛教大學畢業的)不能出家,這樣把考試制度就恢復起來。受過好的教育,我相信以後就不會到外面去托缽,這個現象就沒有了。

  問:第八是佛弟子可否做無人飛機,晶片類的生意?無人機是具有靶標、觀測、偵察等功能的無人駕駛的飛機,百分之九十軍用,百分之十民用。

  答:你有這種技術,如果轉到其他的行業我覺得比這個更好。科學技術不要太高,能夠利益我們一般人日常生活那就是無量功德。如果這些科學技術走得太快,外國有很多專家學者說,恐怕會把人類帶上毀滅,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的倫理道德不上科學技術,人都迷信科學技術,把倫理道德、把宗教都拋棄掉,這個世界危機就產生。今天世界天災人禍層出不窮,原因在此

  問:底下一個問題阿彌陀佛畫像很多,在選擇自己的本尊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選擇你喜歡的。你看到這個像,看到起喜歡,這個最好。而且選擇一尊之後,最好是一生都不改變。現在照相的技術很好,你家裡面供的這一尊,一尊阿彌陀佛,你把它照下來,照成照片,無論你去旅行到哪個地方,還是供這尊佛,你都看這尊佛,看久了印象深刻。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你。我天天拜他,終歸拜來了,是不是?這個很好。你常常換,看很多,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的相恐怕你不認識

  問:最後一個說,若有歡喜世尊雕像,是否可作為彌陀供養

  答:可以,這沒關係。佛佛道同,可以。

  下面有五個問題,這是中國同修提問的。

  問:第一個,這個時代物質生活對大多數寺廟來說都不是很貧乏,甚至有些寺廟很富裕,在家眾應如何四事供養

  答:很富裕的話,我們的四事供養就可以改為法供養,因為他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沒有問題,都有了。法供養什麼?經書。像現在講經的這些光碟,這些東西他們會缺乏,物質生活他很豐富,精神生活缺乏,幫助他這些。幫助他們建立佛學院,幫助他們教學,這好事。我們這個小道場,很多同修他們的力量用在這裡。我們的生活,他們就是很少,但是我們的生活,實在講,比哪個都富有。你看中國大陸來的,一個團一個團都帶了菜,帶了米,帶了麵粉,帶了包子饅頭,吃不完,所以我們就分給大眾吃,好事情。我們沒有買過米,沒有買過菜,都是大家帶來的,而且帶來的都是最好的,非常難得。所以這邊同修所有的供養,我們都拿去印經,做光碟,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都做到這上面去。

  問:第二供千僧齋、萬僧齋有必要嗎?弟子理解這樣做是在培養福德資糧,是否正確?國內大約每一次需要幾十萬人民幣用,大約五十萬左右,就打個千僧齋、萬僧齋。

  答:我覺得如果是這些錢用在這上面,我也干過,我在新加坡干過三次。但是我那個千僧齋是九個宗教一起來,不是一個宗教,那個目標宗教團結一九九九年過年的時候我們辦了一次,就是溫馨晚宴,我們總共請了三千八百人,是新加坡九個宗教他們的老人院、孤兒院。過年的時候,他們很難過、很痛苦,我說我們過年歡樂,把他們統統請來一起過年。第二年,二000年,八千人。第三年差不多也有七、八千人。我辦了三次。以後我就移民到澳洲去,到澳洲我們就舉行小型的,每個星期辦一次,星期六。不管什麼人,我們都歡迎他來吃飯,完全免費,素齋供養。所以很多當地人,每個星期六都到我們這來吃飯,我們把佛法介紹給他這是什麼?多元文化。我們希望宗教宗教之間,要消除誤會,不要對立大家都能夠團結一致,共同來貢獻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叫那溫馨晚會,就叫做千僧齋,就叫水陸大法會。

  問:下面一個問題,《彌陀經》講若一日至七日念佛,是否指這七日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間,不睡覺,一刻不準停頓的憶佛念佛

  答:佛不是這個意思,經上沒有這個說法。這個七天,但是這個七日確實是七日七夜,真的是七日七夜念佛不間斷。可是念累的時候可以休息,休息好了,趕緊進念佛堂接著念,這就是如法的。並不是說洗手間不可以去,佛經里沒這個說法

  問:弟子感覺念佛時間久了,大約一個小時,很累、很疲倦,不知是念佛換氣的方法不正確,還是業障原因

  答:初學佛都有這個情形,你只要把這個瓶頸突破,就不會了。所以念佛功夫得力,要打佛七。七天,一般大概是第五天第五天的時候,你也不想睡覺,也不吃東西精神非常旺。最前面的兩天痛苦也就是你從一個習慣改變成另外一個習慣,有點不太適合,總得要三天才勉強,第四天就正常,第五天是最正常。往後去,你愈念就愈自在。如果佛七,有兩個七連到,三個七連到,所以有很多。像我們在澳洲是十個七連到,就是七十天,所以第一個星期突破之後,往後是非自在,你念得很舒服,法喜充滿,精神飽滿,睡眠時間很少,一天二、三個小時足夠。

  問:末後一個問題弟子在家買來小米供養院子外面的小雞。父母看到了生煩惱,說弟子在造惡業,因為將很好糧食拋散掉很可惜。不知這樣做是善還是惡?

  答:這個不惡,可是一般人覺得是,你拿到這是一般人都吃不到的,喂鳥的時候,當然人會產生嫉妒心。喂鳥有喂鳥的鳥食,這在國外就很多。國外鳥很多幾乎都是人喂養的,並沒有籠子。我們在澳洲山上,鳥就非常多,我們供養它的食物,真的一天到晚都不間斷。一批來吃了之後,跑了,第二批又來了。所以很多人就看這鳥是你家裡養的?也可說是家裡養的,你一招手,它就來了。絕對不是關在籠子養,是它生活在大自然,它想吃東西它會來,所以在國外幾乎每一家都喂鳥。

  這下面也是中國同修提問的。

  問:弟子們依照《西藏度亡經》,為中陰身救度,助念跟開示,不知是否如理如法

  答:依照經典去做,也是如理如法的。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凈、要虔誠就會感應,誠則靈。

  問:《度亡經》描述佛光,強烈耀眼的光。而老法師講席當中卻說佛光柔軟的,接觸到舒服的?

  答:這個沒錯,強烈耀眼的光不是佛光佛光柔和的。佛的磁場你會感覺到很舒適,魔的磁場你會感覺到緊張。這個強烈的光是魔的光,不是佛的光。我相信大乘教裡面講得道理,尤其《楞嚴經》裡面講五十種陰魔,把佛跟魔辨別得很清楚。我們一般人如果不知道這個事實,往往會把魔看成佛,他也有金色身,也有金色光明,你對他會有畏懼,你又敬重他又害怕他。但是對佛菩薩沒有,佛菩薩是一片慈悲。你尊敬他,你不會在佛光下面感覺得有恐懼、有不安全,沒有這種感觸。

  問:中陰身,七期是從何時開始計算?《度亡經》說應從亡者身故第三天算起也有說從亡者身故當天算起

  答:在我中國佛教里頭,一般講都是亡者斷氣之後當天,從這一算起七期。

  問:以下是我們依據《度亡經》給亡人的開示,「當你見到強烈耀眼的光,要立刻勇敢的投入,那是阿彌陀佛接引你的佛光當你見到柔和黯淡的光,千萬不要投入,那是三惡道的光」。

  答:三惡道的光不柔和,黯淡是真的,它黯淡不強烈。可是佛菩薩的光是很強、很柔和這一定要知道。但是我們依哪部經修行,就要依這個經的理論與方法如果你依《西藏度亡經》修,就完全依它的儀規,要請上師指導你。顯跟密所依據的理論跟方法不一樣,不能混雜在一起。就像我們求學,這一老師教的,你不能跟第二個老師。每個老師有他的教學方法、有他的思路,並不相同。所以你同時跟兩個老師你就亂了,就很難成就老師講的東西並不一致,這一定要懂得。佛開這麼多法門,就是讓你自己選擇,選擇之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得受用。求學也是如此,中國自古以來講求師承師承就是跟一個老師學,這個老師一定對你責任,幫助你成就。你同時跟三個老師、四個老師,像現在學校這種教學的方法那就很難了,你很辛苦。

  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早年我在台灣有很多佛學院請我去教書,我不去,什麼原因老師太多這就很難得受用。我自己求學,是一個老師教的。我學哲學,方東美先生一個人;學佛法,章嘉大師,開頭是他老人家,三年之後,他過世了,我才找到第二個老師,李老師跟他十年。所以一定是一個老師指導,一個方向,一條路你不會有妄想,這樣容易成就。自己沒有成就,最怕的是像現在很多信眾喜歡跑廟,喜歡親近很多法師,到處去皈依,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實際上,一竅不通。但這個話我們不能講,講了會得罪人。所以很難說,現在真話不可以講,要說假話這是比什麼都重要,一個老師教出來,他的心專,所以他戒定慧,他心是定的,定就開慧,開智慧。你心裡雜亂,怎麼開智慧?我們也只能說講經,在經典裡面這樣教,我們這樣說,看聽的人你們能不能領悟?不能領悟,還到處去攀緣,那是他事情。這個關係很大。

  問:下面一個問題的是,何謂自性?何謂神識?自性與神識有何關係有何不同?

  答:沒有迷惑的時候叫自性,迷了的時候就叫神識,它不同地方在此地。其實,神識跟自性是一不是二,一個是在覺悟狀態,一個是在迷惑的狀態,我們中國人稱它作靈魂這是世俗稱的。其實他迷了之後,他什麼也不靈。他靈,他怎麼會去做壞事?靈,他怎麼會跑到三惡道?就是因為他不靈,迷惑顛倒。所以孔子講得好,孔子在《易經.繫辭》裡面講,他講遊魂不講靈魂,這個講法講得非常有道理,非常正確孔子雖然很少講這個,從他寫這《繫辭大傳》,他不是不知道,他知道這個事情,但是這個理太深,一般人很難聽得懂,所以他少講。

  佛講得很多,佛在印度那個環境,佛出現在世是印度宗教最發達的時候,許許多多的宗教都修禪定。那個禪定功夫到達六道輪回他們都見到,所以佛就講得多中國環境印度完全不一樣,中國人學,是很樂意去學,但是沒有定功,不能夠突破,現在的話就是空間的維次。印度人,那些宗教很容易突破,所以佛對這樁事情就講得很清楚。

  這就是神識跟自性,體是一個,但是呈現的狀況是一個自性空寂的,沒有形相。神識有形相,但是我們肉眼看不見,它不是沒有形相。佛給我們講,三界裡面最高的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有沒有形相?還是有形相。無色界天人,就是色界天也見不到他,但是佛能見到他。這種色,在佛家稱之「無表色」,表是表示,他沒有表示。譬如我們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會作夢,在夢中有沒有形相?夢中有形相夢中形相你在作夢,你旁邊隔壁睡一個人,他為什麼看不到?你就曉得神識現的色相,就是屬於那一種的。但是自性自性真的沒有相,確實沒有相。自性能現,變現出來之後,你才能夠覺察得到;沒有變現出來,你覺察不到。用現在科學家的話,自性就是場,能量稀薄的時候;現相是能量集中,它就變成物質,變成形相兩個是這種關係,我們也要認識清楚。
  問:下面一個問題,聽說某處有災難,應保持什麼心態?是認為與自己無關,是眾生因果報?或是自我反省,沒有努力認真修行,沒有給眾生帶來福報

  答:這兩種思惟要有災難確實是業感,確實是業力感召。特別從江本勝博士水實驗裡面,我們得到明確的科學證據,大家心不善,念頭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召的。可是我們自己要知道,大乘教裡面所說的,共業里頭有別業大眾造的這個業,如果我有特別的善業,我在這個災難里頭可以免除,所以有別業,共業有別業。我們個人的別業如果修得好,修得很功夫、很得力,也可以能夠幫助眾生的共業,能把他的共業化解一些。譬如我們看這個波浪,眾生的共業,惡業,大風大浪;我們學佛的人的是善業,純善,就是風平浪靜。這兩個一接觸的時候,我們也會起浪,那個浪就減少了,就這個道理。所以眾生那個惡業,大災難會化成小災難;我們沒有災難也會受一點災難,就這個意思。這所謂是代眾生苦,代眾生受苦,就是這個意思。

  你從這現象里頭能夠體會到,所以我們修行人愈多愈好。譬如香港這麼多人造惡業,我們這個地方有幾百人在這裡修善業,可以能夠把大浪沖擊,把它減少些,這就是不能把它消除,是把它災難減弱,把它災難時間縮短,這是做得到的。這從理論上,你能夠想得通。還是要認真做。他們是不知道,迷惑,他要知道的話,他就不會造惡。尤其是這個殺業太重你看每條街上都是海鮮店,這真是不得了。所以我們在此地很認真努力替他消災免難,他們並不感激我們,還罵我愚痴

  問:第四個問題,行問訊禮的時候,雙手食指對齊點眉尖有何意義

  答:這是講問訊下去之後,雙手結的印。佛家手印就是現在講的手語這是從古傳來的,點到這個眉尖,你問這是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大概現在也失傳了,形式在。從前我們,哪一年?三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我在此地講《楞嚴經》,演培法師,有好幾個都是法師在一起就談這個問題,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家都不出來。應該可以去考證,為什麼?手印這是密宗最講究。我們對這個事情就疏忽了,應該可以找得到。通常我們合掌是表示一心,十個指頭是散亂的,把散亂的心合成一個,表示這個意思。所以掌一定要合得攏,不能空,空就不如法,一定要合得很緊,對的。有人說這裡面空的,還是要包什麼東西,那你就夾雜了,是要乾乾凈凈的。

  問:後面一個問題,我從前不懂佛法不懂因果,覺得身心自在。現在在道場工作,每天聽師父講經,明白因果佛法,反而帶來了許多煩惱,心不清凈,請問這是什麼道理

  答:這不是心不清凈你的心本來就不清凈。因為過去你不相信因果你也害怕,就是迷迷糊糊的,迷惑;現在曉得,常常感覺得有恐怖、有恐懼道理在此地。

  問:我曾經幾次聯想到離開道場,但小孩在此地學習,所以又留下來。我擔心孩子在這個環境當中學習,以後想出家怎麼辦?

  答:出家好事情不是壞事情。他如果真想出家,那你就有福了。我們中國諺語所說的,「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那你們家福報可大!但是環境確實很重要,要是真正一個有修有學的道場,那才行。如果這個道場不是如法的,那就很難。特別是小孩,對環境的薰染,他接受的能力非常強,這是應當要認真。小孩從小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問:我在道場義工,但常有人毀謗、侮辱我,使道場大眾不喜歡我,請問他們這樣算不算破和合僧?

  答:不算破和合僧,因為這個道場里頭沒有和合僧,他怎麼破法?這個道場里真的有和合僧的話,那他犯了破和合僧的罪。但是要曉得,雖然不犯破和合僧,可以犯跟破和合僧相同的罪。你們想想這相同的罪是什麼?破壞佛法形象佛法清凈平等、是和睦的,六和敬是和睦人人都應當修六和敬。如果說破壞六和敬,在這個道場裡面,天天是毀謗人、侮辱人、欺負人,這第一個三寶恭敬,在三寶面前侮辱這些修行的人。縱然不是修行人,他初次到這邊來接受佛法,一看到佛教是這樣,掉頭而去。然後就毀謗,千萬不要佛教去,佛教里頭都是欺負人的。那你這個罪可就重了,這個罪跟破和合僧的罪是相同的。

  所以一進佛門,頭一個就想到六和敬。我們強調學習《弟子規》,《弟子規》裡面,對於這一戒律就講得很清楚,無論看到別人真正有過失也不能說。說人過便是惡,揚人善即是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能夠隱惡揚善,這對於社會和諧就有很大的幫助。讓別人(作惡的人他會反省,你看我做多少壞事,人家都原諒我;做一點好事,他都表揚我。人會良心發現,回頭是岸,那你真的幫助人。幫助人,幫助一個惡人變成好人你就幫助了整個社會安定和平,這個功德就很大。所以一定要認真學習弟子規,認真學習十善業道,這六和敬就一點都不難,自自然然會做到。

  下面是香港同修提的問題。

  問:第一個問題我很希望在家認真學習《弟子規》,聽蔡老師光碟但也喜歡道場義工,請問這是否違背了一門深入的學習方法

  答:不會。你學習《弟子規》,怎麼個學習法?每天把它得很熟,背得很熟,講得天花亂墜,算不算學習?不算,一定要落實。你到道場義工就把弟子規在這個地方落實。你落實就是自行化他。你自己做到了,做給別人看,所謂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你自自然然就感化很多人,那你這弟子規就落實,你真的學到。所以我們學到的東西一定要做到。學了做不到,等於沒學。做在哪裡做?在家庭裡面做,讓你家人看你學了這個東西之後,完全變了一個人,不一樣,家裡人會感到驚訝,會感到歡喜。慢慢的家裡人都向你學習,那你就感化家人。一家感化,一定感化你的鄰居這叫真正的學習。到道場感化整個道場,這要懂得,這是真正學習的方法

  問:第二個問題,神識不滅是否就是佛法所說自性

  答:沒錯,前面跟諸位講過,神識就是自性自性在迷的狀況之下,叫神識。自性不生不滅,當然神識也不不滅這一定的道理。如何能把迷惑轉變成覺悟就叫成佛,那個時候神識就叫佛性。所以佛性自性覺悟狀態,就是覺的狀態,神識是迷的狀態,這也要搞清楚。

  問:神識是否有男女之分?

  答:你們自己去想,你們想想看神識有沒有男女之分?如果有男女之分,那男人永遠是男人女人永遠是女人女人投胎不會變成男人男人不會變成女人。我們知道六道輪回裡面,很多男人來生變成女人女人變成男人,很多。所以從這裡看,它沒有這種分別。

  問:第四個問題,道場來往的人很多,總不免是非人我,有時雖無心,卻容易造成誤會。例如評論道場是否如法?談論人事問題,不知不覺中破壞了大眾和諧道場團結

  答:這個事情常有,你走遍世界,到處都能看到。這是什麼?這就是佛法衰微的現象。現在不但佛教衰微,你細心去觀察,全世界每個宗教都走下坡路,都是向下滑落。日本池田大作講得很坦白,他說日本佛教的滑落,速度比歐洲基督教的衰退還要快。他說日本佛教現在只有形式,只有寺廟形式,還有保持一點儀規,其他的東西佛教精神幾乎都沒有,這是很值得人警惕的。

  這種現象我在日本看到。我第一次去日本訪問,三十年前,那個時候還有一樣子。這幾年去訪問的時候,三十年前的樣子看不到了。所以我跟他佛教領袖,水谷幸正先生談到,我說要趕快提升佛教的學習,教義經典的學習。如果不從這上下功夫我說再過三十年之後,日本佛教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這幾年我在日本訪問的時候,我覺得基督教裡面有人才,確實是能言善辯。

  我們跟他們在日本電視台舉行過一次訪談,他來問我,五十分鐘播出,問了我十幾個問題,我一一樁給他解答。解答到最後,提出這問題。他說法師,我們基督教心量很窄小,這怎麼辦?提出這個問題問我我當時就告訴他:解決的方法就在經典里頭。他說哪一段?我說你們的經典有沒有「上帝世人」?他說有,我說有沒有「神愛世人」?有。那不就得了!我說你要曉得上帝愛我,不愛你。他感覺得很驚訝,為什麼上帝愛你,不愛我?我說我世人上帝沒有說愛基督徒,他說是愛世人。我說我世人我愛上帝我也世人我跟上帝志同道合,上帝怎麼不愛我?為什麼不愛你?你愛上帝不愛世人,你跟上帝唱反調,上帝怎麼會愛你?

  這個牧師以後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到日本打電話,他就來了,石井牧師,他是個大學教授,所以還算很不錯、很明理。然後我就告訴他,「上帝世人」是很抽象的,上帝怎麼愛法?上帝如何去愛世人?就是你們神職人員,你們是上帝信徒要把上帝的愛從自己身上發揚光大去愛世人那就對了。否則的話是空話,這一句。正跟佛教裡面,佛菩薩大慈大悲也是抽象的。佛菩薩大慈大悲慈悲在哪裡?是要佛教裡面的傳教師,佛教徒,要把大慈大悲從自己身上發揚光大去對一切眾生這就對了。我說了,他服。我說,這樣心量就拓開了你能夠愛世人就拓開,你光愛上帝不愛世人,你心量永遠是那麼小,那就錯了

  所以這個問題你要把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發揚出來,不要批評別人的是非人我。說話言語要非常謹慎,所謂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就會產生誤會。所以孔子教學,言語列在第二科,非常重視,第一個德行,第二個是言語一句話說錯了,就跟人結了冤讎,多生多劫都不能化解,你說麻不麻煩!所以佛家禁止戲論,戲論就是我們今天講開玩笑。佛菩薩跟任何人接觸,從來不開玩笑,這一定要懂得。這是我們講很小的事情,為什麼佛菩薩這麼重視?它有原因。所以一切,尤其在現在這個社會,要常常想到和諧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要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這才能和得起來。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永遠也沒辦法,永遠處於對立狀態這就錯了

  問:底下有兩個小問題,請問會產生什麼樣的果報

  答:我剛才講過了果報里頭會產生誤會,由誤會產生了矛盾、產生了對立,到最後產生了對抗,這個麻煩很大,這是一定要警覺到的。

  問:如何避免?

  答:你就遵守佛的語業,《十善業道》裡面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你就避免,就不會有這個事情發生

  問:底下一個問題,請問如果用火燒小動物將來是否會受火燒報應

  答:這是真的,確確實實,你用火燒它,將來你在地獄裡面也會火燒。甚至於我看好像有一個,最近有一靈媒附身報導,他墮在地獄裡受這個火燒痛苦他說什麼原因他在生的時候喜歡吃燒烤的眾生肉,喜歡燒烤,現在在地獄,天天被這些小鬼燒烤他。叫他躺在鐵板上,下面燒火,也像燒鐵板燒,差不多的樣子他在受那這個罪,很苦很苦,透了這麼一個訊息。所以你要用水淹它,將來你也水淹,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以傷害,再小的眾生不可以都有果報

  問:第六,念佛時分辨發音準不準確,是否是妄想

  答:是,是妄想音準不準確沒有關係最重要你的心虔誠,誠則靈。不是說音準就靈,音不準就不靈,不是的,誠則靈。如果說音準確,恐怕現在沒有一個人念佛音是準確的。釋迦牟尼距離我們三千年了,他老人家當時念的什麼聲音,誰知道?傳了三千年,統統傳了不一樣,哪裡有可能准?所以這個念,念佛,念是今心,現在的心,心裡頭真有佛,那叫念佛口裡有佛,心裡沒有佛,古人講的話很有味道,「口念彌陀散亂」,口念彌陀,心裡沒有,心裡還胡思亂想,「喊破喉嚨也枉然」。最重要的,心裡頭有,心裡頭確實常常念著、惦念著佛,希望我能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常常有這個念頭。這個世間的拉拉雜雜全放下你想這個世間的,那個念頭就是輪回心;學佛也是輪回業,也出不了六道輪回。我們要把這個念頭換掉,念頭完全跟佛相應,這個世間一切放下。不要等,等我將來快死的時候再放下那時候,準定放不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就不要去理會,你的心就得清凈清凈心生智慧清凈心對身體健康是最大的幫助,你不生病你也不會衰老,所以清凈心比什麼都重要。

  問:第八個問題,夫妻不斷正淫,是否能往生

  答:如果沒有貪愛就會往生,如果還有貪愛,就不往生關鍵這個地方。為什麼?有貪愛,你還不願意離開,你這夫妻還斷不掉,還在留戀,那怎麼辦?來生再做夫妻你還往生嗎?你不往生,所以關鍵在此地。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問:底下一個問題她說我的夫家,這個家是家庭家庭的家,寫錯了字。我的夫家開餐廳,殺業很重。如果用這些盈餘所得布施,是否能減輕我們的罪業?

  答:當然,你能夠把賺來的錢去做好事,是可以減輕。你要誠心去做,可不要為了賺錢。為了賺錢,你造業就太重了。你把餐館,雖然是個海鮮餐館,也拿來做道場。這些海鮮進來的時候,你天天給它超度法會超度這些亡靈這是好事情,餐廳就是道場。來吃這些東西的人讓他佛法你這家餐廳裡面放佛號,他雖然來,聽經,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餐廳裡面掛佛菩薩的相,讓他看到佛菩薩,聽到都是阿彌陀佛。雖然吃了一餐,他也有過失,結冤讎,那這些眾生把它超生,讓他在這裡結一點法緣,讓他種一點佛的種子你這個餐廳是道場,不一樣。

  所以念頭一轉,惡的那些事都變成好事,都變成接引眾生。你再把佛法簡單單介紹給大家,讓他明了,讓他覺悟。先不要勸他不吃肉,說不吃肉,他嚇得不敢來了,先不談這個。你們吃,照吃,希望怎麼樣?吃三凈肉,你到我這個地方來吃三凈肉,你沒有看到殺,你沒有聽到殺的聲音,這不是為你殺的。就是告訴他,家裡頭可不能買活的東西回家去殺,那罪過就重了。到餐館要去預訂,我要去訂,要什麼,那是為你殺的,不要去預訂。這種講法大家都可以接受,這就好事情。我相信這樣做,你的生意一定會很好,為什麼?有佛菩薩加持菩薩眾生方式很多,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有用這些手段眾生你看他不善,用心很善,專門度這些惡人惡人有惡的方法去度他。

  問:末後一個問題,我介紹朋友道場來學習,他們感覺基督教的環境中,很容易感到熱情、關懷與友愛,很有親切感,但是佛教道場,卻反而比較冷漠,請師父開示

  答:其實佛教道場決不是冷漠,而是什麼?現在的佛教徒沒有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一個個還是自私自利,還是貢高我慢,自以為是,看到新進來的人不愛理會,這是錯誤的。所以這個錯誤不是佛法,不是佛教,是現在道場裡面這些住眾他們錯了。他們錯也不能怪他,他沒有學過。他要真正學習了,那就不是這樣子

  佛沒有教你用冷漠的態度對人。釋迦牟尼佛接觸大眾都非常和藹,所以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親近他的。如果釋迦牟尼佛要天天板著面孔,還有信徒敢接近?哪有這種道理?大慈大悲從哪裡表現?就從這些地方表現。世尊從來不責備一個作惡的人,當然他的智慧高,神通廣大,他看人,你過去世生生世世事情他都看到,所以他接引、他度化就非常方便,他能把你宿世的善根引發出來。你造作的惡業他能夠對治,為什麼?你過去造作惡業的根他知道,像治病一樣,他從根本治,這個容易。我們要學佛,要學佛的慈悲要學佛的方便。你看佛教導我們,教菩薩、教弟子「四攝法」,我們現在完全忘掉了

  我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新加坡有一位部長就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宗教都能團結變成兄弟姐妹一樣?我說這是佛在經上教我的,教你哪個法?四攝法。四攝法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公關法,就是交際法,就是人與人相處的方法,非常重要。你能用在家庭裡面,你一家和睦用在夫妻上,百年好合。怎麼會有問題出來?你學了會用。你們學佛的人,誰會?

  四攝法第一個是「布施」,四攝法裡面的布施,跟六度裡面的布施,是一樣的名詞,不是一個意思。六度是要度自己成佛的,所以它那個布施是斷慳貪的,目的是在這個。四攝法裡面的布施意思可不是這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多請客、多送禮。你看看頭一條件,你跟人往來,你多送一點小禮物給他,常常送給他,不一樣!所以我解釋四攝法,頭一條,跟人往來,多請客、多送禮。第二個「愛語」,愛語就是關懷,親切關懷、照顧。比基督講得詳細,講得更深、更廣,沒人去做。「利行」,我所作所為,對他絕對是有利益的,決定沒有絲毫損害。

  最後一個是「同事」,同事那是要有定功,要有智慧。沒有定功,沒有智慧,不能學。譬如說,他喜歡跳舞,你跟他同事,一起去跳舞;他喜歡麻將,你跟他一起去打,那個厲害,那是什麼?跳舞,你比他跳得好,他就跟你學。你怎麼跳這麼好?佛教我的,就把他來了。你打麻將常常都贏,你從哪裡學來的?我從釋迦牟尼佛那裡學來的。所以「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那是要有定力。沒有定力好了,你跟他跑了,結果被他度跑了,你虧就吃大。所以同事這一條,我現在都不敢講這個,這是很難做到的,真的你會被他拖下水去。我現在同事這一條講的時候,我們要學菩薩,佛菩薩怎麼做,我們學他么做,這就決定不會錯誤

  利行是什麼?利行就是戒律,我們學弟子規,我們學十善業,以這個做標準,來修正我們日常生活一切不善的行為。我們自己做到,我們影響他們,這就沒有過失。所以前面三條,那是絕對沒有問題。我們跟宗教這些團結我跟各個宗教團結在利行這一方面,一定是要不僅僅表面上朋友,還要有理論的基礎,你的朋友友誼堅固。那個理論基礎是什麼?要學他們的經教,他們的經典我要認真學習,這樣就帶動了。我學習你的東西,我懂你的,你不懂我的,你跟我往來,你就吃虧這是要學我的,你不學我的,當然你就沒有法子跟我比。

  而且我學習的時候,我就告訴他,我學習的態度非常認真。我絕對不是佛教好,你們就差一等,我沒有這個念頭,不會把你看成是外道、外教。我說我基督教,我是虔誠基督徒,我比你還虔誠,所以我才能學到你的東西。我學《古蘭經》,我比穆斯林還要虔誠,我真正學到你的東西。你那個經典我懂得,我也能講,我講的不會輸給你們。所以釋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師耶穌也是我的老師,穆罕默德也是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在我心目當中是平等的,我都是真誠恭敬。你們的東西我統統都得到了,我的東西,你們完全不知道。宗教團結才扎得了根,你不在這上,扎不了根。他一講,你不懂,這不行,外行,不可以。你講的,我都懂;我說的,讓你也點頭,你也不能不服!

  聖經上這兩段話到處都有你看那個教堂都有「神愛世人」,我們常常走在馬路上都看到,但是他還是愛耶穌,他不愛世人。他講這些,沒有我講得圓,沒有我講得深刻。我講給他聽,他也點頭。所以這是不可以不深入的,彼此了解,那個根就扎深,才不會改變。

  所以我們學佛,四攝法重要。夫妻,先生出門,都會帶一點小禮物給太太太太出門也會帶一點給先生,你就是學到了四攝法。夫妻為什麼不和?為什麼鬧離婚?不懂四攝法。懂四攝法,問題就解決了。所以團體家庭團體統統都一樣。公司行號,老闆對待員工老闆出去,員工有一點小禮物,員工覺得老闆常常照顧我,他就會對你忠心。員工出去,到哪裡去,都會帶一點東西送給老闆,他這個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這個秘訣,人跟人相處的秘訣,永遠和睦這是中國人講的有恩有德,有情有義。要用這個方法,懂得這個方法,你才能夠真正做到很圓滿。今天很好時間正好,我們這個問題都答完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