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綽大師的一生:生逢末世,勸歸凈土

  道綽大師的一生可概括為:生逢末世,勸歸凈土。道綽大師所在的時代是末法時代。對佛陀出生的年代,大概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公元前五百多年,一個是公元前九百多年。如果按第一個說法——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那麼道綽大師時代還沒有進入末法,仍屬於像法時代。道綽大師自述“當今末法”,可知應根據第二個說法推算。

  道綽大師出生於南北朝後期,北齊武成帝年間。十多年後,南北朝結束,於公元581年進入隋朝時代。這裡之所以交待時代背景,因為其所時代大師思想有很大影響。

uploads/content/2022/may/2cad32a8d10122e3b19ea7c8fddf5365.jpg" />

  大師生逢末法,又處於動盪的南北朝。南北朝分為北朝和南朝,長期以來處於對峙和戰爭狀態。北朝或者南朝本身,也存在朝代頻繁更替和戰爭時發,而大師家鄉北齊,正好是當時的戰爭據點。

  道綽大師生在戰亂年代又不幸遭遇法難。中國的“三武一宗”滅佛,北魏武帝滅佛,發生在曇鸞大師時代之前。所以,曇鸞大師並沒有遇到法難,大師比較幸運地出生在法難之後,佛教興起的年代。而道綽大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的幼年經歷了戰爭,家破人亡,後來又經歷了法難。再加上當時也有末法之說的興起,種種因素決定了道綽大師的末法觀念

  曇鸞大師著作沒有提及末法,善導大師也提得不多。而道綽大師著作中,多次明顯地提出了末法。《安樂集》開篇第一門就講“約時被機,勸歸凈土”,“約時”,即末法之時;“被機”,即末法之時眾生根機,這樣的時代決定了眾生根機不堪修行大師本人選擇歸心凈土,於末法眾生亦勸歸凈土在這樣的末法時代眾生如何修持,如何解脫,這也是道綽大師一直在追尋和思考的。最終歸入凈土,可謂大勢所趨,亦是最後唯一的選擇。如其著作言:“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凈土一門可通入路。”

  我們了解大師時代背景,便能理解道綽大師為什麼提出末法,以及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時代因緣下“約時被機,勸歸凈土”。

以下詳細介紹大師一生

  道綽大師(562——645年),出生於南北朝。曇鸞大師也出生在南北朝,兩位大師差不多同時代。如果按照曇鸞大師往生年代——公元542年算,道綽大師大概是在曇鸞大師往生二十年出生。道綽大師自誓為曇鸞大師弟子,雖然沒有禪宗衣缽相傳,但道綽大師在法上傳承於曇鸞大師,他們之間有一致的法脈相承。

  道綽大師在世的年代公元562年到公元645年。道綽大師出生在南北朝,生活於隋朝,往生於唐朝,大師跨越了三個朝代。唐朝善導大師親自前往玄中寺拜道綽大師為師,親授道綽大師瀉瓶之教。道綽大師往生公元645年,善導大師在道綽大師往生後,回悟真寺著《觀經疏》立宗,凈土宗開宗即是公元645年。

  道綽大師出生的年代,正好進入末法十一年。正法有教有行有證,像法有教有行無證,末法則有教無行無證。現在經典還在世,比如一些大眾比較熟悉的經典——《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涅槃經》等等,大部分人只是粗淺誦一誦,很少人能理解其幽深的道理,更別談依教修行了。沒有修行,證果就更談不上了。末法時代眾生根機即是如此。末法除了眾生根機漏劣外,還有其它征相,如戰爭頻發、佛教法難等,亦可為末法之顯兆。大師逢此末法之年,以上征相接踵而至。

  在介紹大師遭遇法難與戰爭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大師之家鄉的佛教盛況。道綽大師國家北齊,當時北齊的首都是鄴城,相當於現在的太原。今天的太原,即在當時道綽大師家鄉並州,太原是並州的一個縣。北齊政治中心是鄴城,並州算是第二個政治中心。

  當時的並州,佛教猶為興盛發達。近代發現山西蒙山大佛位處於並州,發現之時,佛頭已不見,人稱“大肚涯”。考古學家根據史料記載,確定其為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的大佛,據專家認為蒙山大佛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其高度僅次於世界第一高的樂山大佛。大佛前還有一寺院,名開化寺,凈土祖師曇鸞大師早期即住錫開化寺,乃受東魏開國君主孝靜帝之敕令。

  大師早期是四論學者,不知其住錫大岩寺期間是否已轉歸凈土。開化寺,曾名大岩寺,最早建於東漢明帝時期,之後又重建於北齊天保二年。當時的大岩寺香火極為興盛,據《北齊書》記載:後主高緯“鑿晉陽西山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盞,光照宮內。”一夜之間燃燈上萬盞,燈火光明可以照亮當時的皇宮城,其香火之盛可見一斑。現在日本凈土學者信仰者來中國朝拜祖庭,也會至此禮拜,有學者認為大岩寺亦是凈土宗的祖庭。

  曇鸞大師之外,還有一位慧瓚法師在此住持弘法。慧瓚法師是當時的一位大德法師,禪、教、律並弘,在當時的影響非常大。道綽大師學了涅槃經》後又去親近慧瓚大師,直到大師圓寂,道綽大師才離開。而後到玄中寺見到曇鸞大師碑文,感於大師往生殊勝,始歸向凈土

  道綽大師與曇鸞大師皆是山西人,曇鸞大師山西雁門關人,位於五台山附近,所以曇鸞大師從小就聽聞了很多五台山感應事跡,小小年紀即發心出家了。道綽大師家鄉不挨著五台山,乃並州晉陽,是戰爭之地。查閱南北朝歷史地圖,上面是北朝,下面是南朝,北朝有兩個政權,北周和北齊,北周的右邊是北齊北齊和北周之間並不團結兩個國家經常打仗,北周地盤比北齊大,北周屢屢侵犯北齊的境地,多次發起侵略戰爭,志在吞併北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