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答問:凈土法門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81

學佛答問  (第八十一集)  2001/5/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81

  這位同修說:「佛弟子代老輩問個問題,家婆年紀已大,六十六歲,生活簡單也沒有牽掛任何事情,每當念佛或做運動時,滿身子都好亂,不能平靜,不能專心念佛以及做每件事,想安定下來就是做不到,請問念佛為何會如此,如何做到一心不亂?」

  答:心不平靜就是煩惱習氣念佛方法對付亂心是非常有效果,但是絕對不是說佛號一提起,你心就平靜了,沒有這么快,一定要下功夫,要時間。不要怕愈念佛心愈亂,不念佛就不亂,其實是錯誤的,不念佛的時候心也是這么亂,你沒發現,因為你注意力沒有集中在這個地方,不知道自己亂,到自己想念佛的時候就發現原來是這么亂,決不是因為念佛才亂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現在你用念佛功夫你的心平靜下來,絕對不是說幾天幾個小時就能做到,沒有那麼簡單。通常我們一般人的經驗,大概總得要三年,每天繼續不斷的念,念的時候妄念起來不要理它、不管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佛號妄想可以同時起來,慢慢的讓注意力集中在佛號妄念就漸漸減少。不可能妄念突然斷了,沒這回事情,總是慢慢的減少,一定要繼續念下去,不要害怕,這個道理要懂。做事情,如果不用思考,一樣可以念佛;用思考的,你就好好的思考你的事情事情做完了,佛號再提起來。

  這位同修兩個問題,第一個:「非常崇敬您,我學佛近三年了,晚上睡覺時每到三點鍾左右,總覺得有人猛推我一下,我就醒了,總認為是護法神催我上早課,大多是一推,我就起來上早課。可是有晚上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在我毫無准備,熟睡時猛一哆嗦,後來習慣也就不當回事,請問是病態還是護法神在叫我起床?」

  答:你的想法很好就把他當作護法神,這樣就好,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一定要把專注念佛。在家居士早晚課念佛好, 古大德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除非你是道場領眾,道場一定有它的規矩那是一定要遵照規矩做的;另外一種是發心講經弘法,你要把專注在經教上。如果沒有這些事情,應當專心念佛,決定求生凈土,這才是這一生第一樁大事。

  第二:「晚上有一次在似睡非睡時,一下子就像有人把我推到高處,大概有一分鍾的時間,後來又慢慢將我放下來,持續兩次,我感到很舒服,認為這是佛光普照,當時我以為在作夢,但我用手一摸念佛機還響著大悲咒,才知道不是作夢,不知道這種現象是怎麼事情?還有念佛喜歡打坐默念,有人說出聲比默念功德大,這說法對否?請老法師指教。」

  答:境界現前,這是很普遍的現象,不是你一個人專有,我常遇到同修跟我說,可見得這個境界許多人都有。你守著一個原則:「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也就是說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事情,不理它,所有境界就是好境界。如果把它放在心上,常常掛念這種境界很容易變成魔障也就是說魔得其便,他知道他給你動動手腳,你很在意你很在乎,他的效果收到了,以後麻煩就多了,所以不要放在心上

  念佛打坐默念可以,念佛行住坐卧都可以念,這才自在,所以它比其他法門容易,道理在此地。默念也行出聲也行。有人說出聲念比默念功德大,大概是說出聲念有別人能聽見,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把佛的種子種在聽見人的心裡,這是功德這是你做的好事情。但是默念雖然一般人聽不到,鬼神能聽到,所以不能說沒有功德這就看你自己的方便。

  遼寧馬鞍山居士兩個問題,第一個:「什麼樣情況下算是伏住煩惱,不起作用了?如果行動沒有表現出來,心裡面隨境動了煩惱,但過一陣子又對治了,算不算伏住煩惱?」

  答:算伏,沒伏住。怎麼沒伏住?真的伏住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起作用這是你真的伏住了,不是說伏了一陣子,一會兒又起來,這是你沒伏住。因此,伏煩惱還是要功夫功夫不得力伏不住。你現在伏住了,臨命終時別人動你、碰你,你又起煩惱你怎麼辦?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煉,人家罵你、打你、鞭你,你一點瞋恨心都沒有,若無其事,這是你真的伏住了。清醒的時候伏住,睡覺作夢的時候也能伏住,在夢中有人惹你生氣,你一發脾氣你沒有伏住。伏比斷容易,斷難。伏跟斷的樣子不同,斷的時候,你的能力恢復,我們講的神通,現前了,見思煩惱真的斷了。牆那邊人在做什麼你能看見,別人心裡想些什麼事情你知道,這是他心通。天眼、天耳、他心通很容易得到,那是斷了才有;伏的功夫也有,但是沒有斷的能力來得大。所以伏煩惱狀況,自己一定要清楚,我們還在日常生活當中會起心動念,沒有伏住,要用功

  真正煩惱伏住了,往生不但有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我們常講生死自在。你生死為什麼不自在?你煩惱沒伏住,所以你就自在,伏住就自在了。真的是斷掉的話,你想在這個世間住上二百年、三百年、二千年、三千年,沒有問題。迦葉尊者在雞足山,釋迦牟尼佛交代他等到彌勒佛出世,把釋迦牟尼佛的袈裟傳給彌勒佛,我們曉得迦葉尊者世間要住多少年?《彌勒下生經》裡面講,換算成現在的年代,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才真正叫了生死,他要住這么多年是因為他有任務在,他得把事情交代好。如果沒有這些任務,那你就得大自在,你喜歡來就來,喜歡去就去。所以一定要辨別清楚,不可以說是未證,沒有證到這個境界,就以為自己證得,這錯誤大了,對自己修學有很大的妨礙。

  第二個問題:「修行人臨終非常重要,家裡人不信佛不懂臨終常識,請問是否需要到居士林、大陸長春百國興隆寺長住?」

  答:在居士往生這是辦法如果你家裡人沒有妨礙,能同意的話,這個方法好。臨終確實是死生大事,死了之後你再到六道哪裡投生,這是大事,這比你活在世間任何一樁事情都大,所以一定要非常慎重。

  問:「專持佛號正行,請問我們如何修助行?」

  答:所謂「積聚資糧,凈治業障」,專持佛號,希望佛號在二六時中不中斷,這才是真正的功夫,綿綿密密,讓佛號不斷,一切時、一切處。當你工作的時候,佛號放下,認真去把事情做好,做好之後把你的事情放下佛號立刻就提起來,你做工作就是助行。所做一切事都是利益眾生都是方便眾生的,而不自私自利,統統都是助行。「積聚資糧,凈治業障」,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包括在其中。我們常常提醒大家,順境、善緣不起貪戀之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之心,就是說在一人事物,一切環境當中,保持你心地清凈你要不懂這個道理我再告訴你,保持這句佛號不間斷就行,因為你心裡有佛號你就會有妄念。你念頭來了,你的佛號就斷掉了喜怒哀樂念頭起來,佛號就沒有了,你有佛號你就會有妄念

  問:「道家不持佛名,如專念樹葉子,臨終時化為光體而走,請問是否也能了脫生死,脫離輪迴,甚至於生到佛國?」

  答:不可能,如果道家念「樹葉子」也能夠了脫生死,生到佛國,釋迦牟尼佛決不到這世間來。為什麼?了生死三界你們有辦法他來幹什麼?沒有這個必要,他來,就是你們的問題解決不了,他一定要來幫忙。你能解決問題,有辦法解決,他不會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不如無事」。他來這裡幹什麼?就是你們解決不了問題。樹葉子念多了,將來自己就變成樹葉子,到哪裡去?作樹神。「一切法從心想生」,念什麼就變什麼,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它比不上禪宗禪宗叫參究,禪宗不是念,離心意識參,它心裡頭不落印象道家這種修行印象,雖然也能夠到一心不亂,這個一心不亂跟《彌陀經》的一心不亂個字相同,意思境界卻大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懂得。

  問:「若沒有生到佛國,請問他是什麼境界,證到什麼位次,生到哪一層天?」

  答:這些事情與我都不相干,我們無需要知道,古人講:「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你管那麼多事情幹什麼?如果你真的要問,他是什麼境界,生到哪一層天,要看這個用功的人兩個同時用功的人程度不一樣,他們的境界也不相同,他們的去處也不一樣。你問哪一個人?這要知道。你沒有指定哪一個人,含糊籠統,人家答覆你也含糊籠統。即使這個人一生不作惡,不作惡他沒有修善,所以他的境界跟生處都不是很高,這是我們能想像得到。

  下面一個問題:「學習講經,請問初學者應選哪一種經與自己最能得益?」

  答:這也是各個人根性不相同。往年我向李炳南居士學講經,我們有二十幾位同學,每一個人學的經都不一樣。什麼原因?根性不一樣;如果再細分,所從事的行業不一樣、工作不一樣、生活不一樣,這都要觀機。李老師用的原則,讓你自己去選,挑選你最合適的,你最喜歡的,你選了之後送給他看,他看了之後,他覺得這個還不適合你,為什麼?這些學生都是聽李老師講經說法十年以上,都很熟,所以他對你的狀況了解得很清楚,這個不適合再去選,三次選的都不合適,老師給你選。老師替每個學生選,那不累死!所以總是叫你自己選。選經不但是對自己有利益,還要考慮對社會利益

  這是上海居士問的問題:「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我信佛已經有八年之久,一直都是凈土法門,可是現在我由於外界的影響,如自身年齡問題,(這裡括弧寫十七,是不是十七歲?)有些動搖,我自己深知凈土法門是第一法門,可總是心靜不下來念佛,請問這是為什麼?」

  答:第一是凈土法門認識不夠深刻,第二是你修學的功夫不得力,第三是你的善根福德還不夠,《彌陀經》說得很好,「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要在這上面加強。凈土法門要是不能成就,其他法門就不要談了。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比凈土難,凈土可以帶業,其他任何一個法門沒有聽說帶業的。換句話說,任何一個法門要想入門,一定要斷見思煩惱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要是斷不掉,你就不可能入門這是實話,這太難了。凈宗的方便是伏煩惱就可以不需要斷,斷比伏難得太多了。伏,說老實,我們這一努力肯定可以做到;斷,任何人都不敢說有把握,這是真的。

  問:「其他法門是否可以與凈土一起修?互相彌補,可以說是幾種合起來修。因為我已經堅持誦法華經》兩年了,請問誦《法華經》與凈土有關聯嗎?」

  答:《無量壽經講得很好,修學其他大乘法門,將你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凈土都行。但是問題在哪裡?你修其他的法門一定要有功德,不是說那部經,我每天念幾遍就行了,這是不行的。不是說念經的人都能往生,沒這個道理,念很容易。我們在講席里說,「信、解、行、證」,一定要這四個字統統具足,這才叫受持。有很多人把讀經當作受持這是誤會。受是接受,接受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接受經典裡面所說的修學方法,接受經典所講的境界,完全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叫受。持是保持而不失掉,不是我今天有了,明天就沒有了,你雖受,你不能保持,那沒有用處。許多人受持兩個字意思搞錯了,產生誤會,念了一生的經,將來還要搞六道輪迴,立刻回頭來罵佛,「佛騙了我,佛不靈,我天天受持現在還墮惡道」。這是罪上加罪,佛說得沒有錯,你解錯了。所以統統要落實,不落實怎麼行?

  佛教人的基本法,不要談什麼經,基本法是「凈業三福」,無論修什麼法門這是基礎就像房子一樣,不管你蓋什麼房子第一個教你打地基,把地基做好。凈業三福有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沒有?如果這四句沒做到,你的一生修學都變成了阿賴耶識裡面的佛種子這一生得不到受用,就是古人講的:「你該怎麼生死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是怎麼輪迴」,你只能得一點小福德,沒有功德,所以要認真做。我常勉勵念佛同修,這四句確實做到了,念佛求生凈土,是生凡聖同居土。四土裡面生得不高,是生凡聖同居土,因為三福三層基礎,你才做了三分之一,你基礎並不厚。

  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受持三皈,不是我們找個法師你做三皈就是受持,那等於零,一點用處都沒有。三皈依,第一條是「皈依佛,覺而不迷」,就是從一切迷惑顛倒回歸,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第二條是「皈依法,正而不邪」,從錯誤思想見解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第三條是「皈依僧,凈而不染」,僧取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取這個意思,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保持自己的清凈心,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這三條我們要是做不到,那就沒有法子,統統落實做到了,這叫受持三皈;這不是形式形式沒用,等於零。還要加上「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就是說你在世間一舉一動都是社會廣大群眾最好的榜樣。這個功德加上念佛求生凈土,生方便有餘土,比同居土高一層。

  再往上提升,三福第三條也要落實,「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就是為人演說,自行化他,這樣才能夠生實報庄嚴土。經上講得這么清楚明白,你自己錯了你要是怪別人,你的罪過大了

  所以我們對經教不能不涉獵,不能不明了,為什麼?如果不明了,往往依自己的意思來猜度佛的意思,全都猜錯了,還以為自己學佛學得不錯,以為自己已經入了佛知佛見,這太冤枉了。所以佛教我們深入經藏,深解義趣,這是很重要開示大乘經你也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有效果,如果學得太多太雜,你的心散亂,不能成就

  他底下問:「現在我成立一個念佛小組,他們大多數都是年齡比較輕的人,他們不習慣凈土法門一句佛號、一部《無量壽經》,他們《無量壽經》已經很熟,想學誦些其他經典,如《地藏經》、《葯師經》、《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請問可以嗎?」

  答:可以,你去學,這叫雜修。實在講,這是在一人心地很亂,不能專一,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廣學多聞。佛在經上教我們,四弘誓願講:「法門無量誓願學」,但是不是現在學,它是有階段的、有層次的。佛先勸你發心,勸你發度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勸你發這個心,為什麼?這個心是推動你修行力量社會大眾每天辛勤的認真工作,為什麼?他為名利名利在推動他,他才拚命工作。如果沒有名利,天天做,做了什麼也得不到,保險他什麼都不做了。中國在過去,尼克森最初訪問中國,回來之後,那個時候我也美國,聽到回來的人告訴大家,全世界的人中國人最懶惰不願意工作。為什麼?因為工作自己得不到,什麼都得不到,他就不做了。每天在人民公社集體一起吃大鍋飯的生活都一樣的,你工作辛勞也是吃這么多,你不做事也是吃這么多,每個人誰願意做事?做事都傻瓜

  現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勤奮了,為什麼?做的自己有收獲。所以今天在中國擁有百萬、千萬、億萬的富翁很多,我見到不少。他為什麼拚命工作?有名有利。不但中國人,美國人也一樣,如果叫他每天辛勞工作,一分錢都不給他給他吃大鍋飯,他也懶惰人,他也世界上第一懶人。所以,社會推動是名利在推動。佛法既然不要名又不要利,什麼力量在推動他?願力。眾生無邊誓願度,願力在推動他,他要將他的弘願兌現,他不能不用功,不能不努力他不名利在推動他,他是心願在推動他。

  怎樣滿這個願?第一個階段是斷煩惱煩惱斷盡才學法門。我們今天學法門,不是在真的學法門,是用學法門方法煩惱你想想,你學一個法門煩惱容易,還是學許許多多法門煩惱容易?你從這裡想就明白了。煩惱的根就是你的心散亂,你學十幾種經、二十幾種經、三十幾種經,你的心力不集中,你還散亂的,難!學一部經,整個精神力量集中在這裡面,容易!

  《無量壽經》念得很熟了,不想再念了,經的文字可能你很熟,經的義理你一竅不通,所以你會念得厭煩。如果你通達義理你會法喜充滿,不但是佛法,世法也有這個效果。孔夫子在《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他不會疲厭。會疲厭,自己就要反省,自己一定錯了,不是在理論上錯,就是在方法錯了。為什麼別人學習能得到法喜,我們學習會厭倦?你不反省不懺悔怎麼行?

  你要想通一切佛法,先通一法。古大德講的話一點都不錯,「一經通,一切經通」。我們要想通達一切經,最殊勝方法是從一部經,我這一部經通了,全部都通了。一部經到什麼時候才算通?明心見性,任何一部經都能達到明心見性。所以佛在《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選修哪一部經典,佛都會點頭同意,為什麼?都好,沒有不好的,只要你喜歡的,你就學習,專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見性,你才能在這部經得定開慧。你的心不能定下來,你心是亂的,你的智慧怎麼開?所以這個同學問的,他的心是亂糟糟的,這個問題很嚴重,他什麼成就都沒有。你要問我:念很多經可以嗎?當然可以。為什麼?現在社會民主自由開放,誰也管不了誰,怎麼不可以,我敢說不可以嗎?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希望自己能夠得真實利益這一點很重要

  這位同修問的有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果到朋友家中去宣傳法師講法光碟,並一同觀看,請問在觀看前可否著海青衣對光碟頂禮敬拜?」

  答:你要問我,我勸你不必。為什麼?這不是正式道場,可以不必拘這些形式尤其是對於初學,如果一定要這么多規矩,往往就把人嚇到了,他看到規矩太大,他不願意學佛了。我們曾經遇到很多知識分子,他對頂禮不習慣,所以問他要不要學佛?他搖搖頭。為什麼?他說要磕頭,要磕頭,他不學佛了。如果告訴他學佛可以不要磕頭,他就來了,我們目的是要他來學佛,不是要他來磕頭的,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一舉一動都是接引眾生,給眾生有一很好啟發,這樣就很好,所以禮節不需要拘束。如果一同看錄像,你看時間久、看得多,裡面的內容你懂得比別人深刻一點,一面看一面可以為別人講解、介紹,這是好的。所以這些禮節不重要,除非這裡面有一些特別的人物,你刻意要度他,知道你這作法有正面的影響,這就可以,總而言之,要觀機。

  我們在國外,在許多公共場合,尤其我們往來都要經過機場,有一外國同修他們在機場,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跪下來向我禮拜,我知道他們這是眾生的,做給大家看的;中國信徒對我禮拜,大家漠不關心,看到外國人向我禮拜,每一個人眼睛都瞪起來了,那是有度化眾生的意思。所以,什麼時候怎麼做都要觀察當時的時節因緣,不是對自己有利益這是利益眾生的,影響別人的。

  第二個問題:「請問居士們穿海青的原因意義作用?」

  答:海青是中國古時候民間的禮服,不是佛教的,佛教禮服只有搭的三衣,我們叫福田衣,那是佛教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佛教是非常開明,一切隨俗,絕沒有刻意的規定。我們現在交通方便,到印度的人很多,印度人穿的衣服是什麼?一塊布裹在身上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是一塊布裹在身上印度人的衣就是這個,衣很大才能裹得住。

  到中國來之後,因為隨中國風俗,他們出家人都穿中國人的衣服,只有在典禮、集會時,把他們的衣再披在身上做一個象徵性的紀念。中國的衣已經縮小了,大概縮成二分之一,沒有那麼大,我們現在用鉤環比較方便,以前是兩根帶子系起來。你們看到中國隋唐時代壁畫、畫卷,你能看到出家人這個地方是用帶子系起來的,那時候還沒有鉤環,鉤環比帶子方便。衣已經把它縮小了。

  日本人比我們就更簡單日本法師他們搭的衣,二十五條衣做成小方塊,平常放在西裝口袋裡,到典禮的時候,他有一繩子掛在脖子上,象徵性的。所以海青是中國古時候禮服,不是出家人專用的,這個要知道。中國古時候禮服,隨著自己的身分地位,上面綉花紋,花紋是不能隨便用,上面有分階級,顏色、花紋都代表階級。從前皇帝穿的是黃色,宰相穿的是紫色,大概穿紫色的官位就非常高,下面是紅色,再下去是藍色、綠色,它都有分等級,這叫章服。皇族是穿黃色,繡的是龍,龍也有階級。階級從哪裡分?以龍的爪分,皇帝的龍是五爪,親王是四爪,就降一等了,像滿清時候的貝勒又降一等,是皇孫一類,龍是三爪。你看幾個爪,就曉得什麼人穿的,它分等級的。

  出家人素服,裡面完全沒有花紋,所以一般穿灰色、黑色,一個顏色很樸素,取這個意思。所以海青在家人可以穿,沒有限制,但是搭的衣有限制,沒有受過菩薩戒不可以搭衣。現在有很多人受三皈、五戒就搭衣,那是絕對錯誤這是戒經裡面所沒有的。戒經裡面,在家受過菩薩戒才可以搭衣,搭的是縵衣,沒有條紋的,條紋一定是出家人搭的。在家菩薩受戒時間再長、年歲再大,他搭縵衣,縵衣就是沒有一格一格的相,這一定要懂得。但是現在很混亂,亂世,非常混亂!我們要懂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