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這四種人

uploads/content/2022/may/fbdebefbe781fc97fcdb699b7a1a917c.jpg" />

  舍利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時,有一日,舍利尊者告訴比丘們:“世間四種人。哪四種人呢?

  一種人與結使煩惱相隨,然而不覺不知自己內心煩惱

  一種人與結使煩惱相隨,但是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煩惱

  一種人不與結使煩惱相隨,可是不覺不知自己內心煩惱

  一種人不與結使煩惱相隨,並且也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煩惱

  諸比丘們!在前二種同樣是有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中,以不知道自己內心煩惱者為下,能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煩惱者為殊妙。後二種同樣是無結使煩惱相隨的人當中,以不知道自己內心煩惱者為下,而能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煩惱者最為第一。諸比丘們!當知世間有這四種人。”

  目犍連尊者舍利尊者請教:“是什麼因緣,讓同樣是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為下,另一種為殊妙?”

  舍利尊者回答:“與結使煩惱相隨而不自知的人,常思惟身受心法皆為清凈在這錯誤知見的驅使下,面對六塵境界以為清凈,而起了染著的慾望,不但不知反省、厭離,也不勤求方便法門滅除欲心,甚至還合理化慾望,所以隨著時間不斷地增長貪欲、瞋恚、痴心等煩惱,直到命終。尊者啊!猶如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來時就塵土垢坌,十分地臟。此人不但不以為臟,還覺得它是乾淨的,沒有加以擦拭及洗滌,所以銅器上的污垢,不僅沒有消失,而且還日漸增厚,最後變得極為不凈就像結使煩惱相隨卻不自知的人觀念顛倒,認為一切法皆是清凈,隨境增長欲心,欲心為根,貪欲、瞋恚、愚痴隨之增長,一直到命終,最後惡業果熟,自作自受,故此為下。

  第二種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如實了知自己內心執著一切為清凈煩惱,於是便思惟‘今可舍此凈想,思惟不凈想’。因為思惟不凈,時時返觀自照,便能不生起欲心,進一步勤求方便法門,以真正滅除欲心,欲心滅除了,清凈解脫自然不得而得、不獲而獲、不及而及,如此持續用功,便漸漸舍離貪欲、瞋恚、愚痴,乃至滅除一切煩惱結使。就像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買來就已被塵垢染污此人為了去除塵垢,同時防範不讓銅器再添塵垢,非常認真地隨時清理,滌盪塵垢,使銅器上的污垢逐漸減少,最後恢復銅器本來清凈的面貌。就像結使煩惱相隨,但如實了知自己內心煩惱的人,以正知見經常思惟不凈,時時觸物起照,勤求方便法門,出離欲心,欲心不生貪欲、瞋恚、愚痴隨之斷除。目犍連尊者這就是同樣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人為下,另一種人為殊妙的因緣。”目犍連尊者接著又向舍利尊者請教:“又是什麼樣的因緣,使同樣是不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人為下,另一種人為殊妙?”

  舍利尊者回答:“不與結使煩惱相隨而不自知的人,以為不需勤修方便,就會得到清凈解脫自在,所以遇到境界生起了欲心,也不知檢討反省,更不求方便法門以對治欲心,於是不斷地增長貪欲、瞋恚、痴心等煩惱直到命終。猶如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後來沾染塵垢此人卻不隨時加以洗滌清理,放任塵垢污染,結果銅器上的污垢隨日漸增,最後極為不凈就像雖然不與結使煩惱相隨,卻不覺不自知的人,沒有觀照檢討,而放任欲心隨境增長,欲心不除,以至於讓貪欲、瞋恚、愚痴隨之增長,一直到命終。

  不與結使煩惱相隨而且如實自知的人,即使現在沒有煩惱,遇到境界也不放任欲心生起,勤求方便法門,戒慎恐懼始終不讓結使煩惱生起,如此精進直到命終。猶如有人到市場上買了銅器銅器本身沒有塵垢極為潔凈,此人不因為銅器無垢就放任不理,始終勤勞隨時加以洗滌修治,不讓塵垢污染銅器,所以這銅器買來日久,益發明凈就像不與結使煩惱相隨且自知的人,不讓欲心有機會生起,因此隨順覺性,勤求方便法門貪欲、瞋恚、愚痴始終無法造作,保持清凈心,一直到身壞命終。

  目犍連尊者這就是同樣不與結使煩惱相隨的人,一種人為下,另一種人為殊妙的因緣”。

  典故摘自:《增一阿含經·卷第十七·四諦品第二十五》》

省思:

  佛法有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不生。”修行成就關鍵在於能否自覺觀照,勤求方便隨時對治煩惱。所以雖有煩惱,但不自甘墮落,隨時覺察覺照,反省檢討,老實精進,再重的煩惱都能滅盡,成就自在解脫。相反地,雖然現在煩惱輕薄,可惜沒有繼續保任,放任不覺,煩惱逐日深重,仍舊與解脫無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