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不當,會破壞生態平衡

  許多動物愛好者往往選擇春暖花開之時景區放生,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專家對此特別提醒:別好心辦壞事

  眼下,正值野外踏青好時節。很多團體和個人,也習慣萬物復甦之機放生動物。專家特別指出,不規範的放生行為,將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現象:  經常有人去景區放生

  4月21日上午10時,太原市民張女士將5條觀賞魚放生觀賞魚是張女士從魚市上買來的。在省城親賢街附近一家花鳥魚市,記者看到,大多數水族店都賣巴西龜。一位前來買龜的先生說,他經常會買些巴西龜到汾河景區放生。一家水族店的老闆告訴記者,一隻巴西龜按大小從一百元到五元不等,每次趕上假期,來買巴西龜的人特別多,很多人都是買了以後去放生

景區:  放生生物很難適應新環境

  “一年四季都會人來放生,但最近一段時間尤其多!”太原汾河景區管委會衛生管理科張科長告訴記者,放生生物景區的水中隨處可見,漪汾橋下最多,平均每日能打撈到十餘只烏龜,他們還曾撈出過一條價格不菲的熱帶魚“銀龍”。

  張科長介紹,目前景區鯉魚外,還投放了大量適應本地環境草魚鰱魚鯰魚等。目的是通過食物手段除掉水草,凈化水質。但是市民放生的這些水生動物要麼是兩棲類、熱帶類,不適合在景區水中生存,要麼是從外地帶回來或者從市場上買來,放生入水之前,大多在運輸途中已缺水缺氧,投入水溫較低的汾河水中很快便會死去。這些放生生物屍體,對水質造成了新的威脅。

  記者致電汾河二庫等多家太原周邊水域的管理部門,這種來自民間的放生行為,對景區管理部門已經造成很大困擾。

專家:  盲目放生破壞生態平衡

  山西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王應剛,多年從事恢復生態城市生態方向的研究。“盲目放生自然生態系統以及人類本身蘊含了許多風險。一方面放生動物有可能成為外來入侵物種,另一方面,這些動物身上攜帶的疾病很容易成為外來入侵物種。這些疾病如果通過與其他野生動物接觸,很容易傳到當地其他動物身上。而外來物種一旦迅速繁殖,會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新的‘優勢種’,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安全,甚至造成滅頂之災。”

  王應剛介紹,人們經常放生巴西龜觀賞魚等,都是世界上公認的“生態殺手”。“國家鼓勵放生,在法律方面沒有禁止性規定”、“放生是有愛心的表現”……採訪中,很多市民對於放生都持上述觀點。其實,我國相關法規對放生這一行為已有規定。

  農業部4月1日實施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中也明確規定,禁止放流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其中包括外來物種等。放流物種應依法檢驗檢疫合格,確保健康無病害。

  今年4月22日是第40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中國確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題為“認識地球,保障發展??了解我們家園的深處”,旨在通過系列活動提高公眾對資源國情的認識,以及對地學在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管理及防災減災中重要作用的認識。“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於美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