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答疑:如何增長福報?天人福報極大,為何不能修行?


 如何增長我們的福報

  星雲法師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緣深厚,因為有時候增加財富財富不一定是我們的,增加物質財產有時反而是個累贅。唯有福報是真的,到哪裡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報呢?

  一、少貪多舍:舍就是一種布施、結緣,緣結得越多就像播了種,必有收成。所以少貪多舍,必能增廣福報

  二、少聚多散:不要積聚財富,因為財富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富轉眼成空。錢要用才是自己的,因此要多布施、多結緣。

  三、少執多放:人不要太執著執著於一點往往失去全部。要把眼光放大、放遠、放開,要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四、少傲多謙:做人要謙虛,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太自滿、太傲慢讓人看不起,謙虛的人才會尊敬

  五、少私多公:人不只為自己而活,因此不要處處只為自己著想。要常常想到別人,想到大眾,能夠少私多公,才能融入大眾,才能擴大小我。

  六、少憂多喜:人生苦短,不要讓生命充塞太多的憂鬱、傷感。要把歡樂、喜悅常駐心頭,並且影響他人。

  七、少愛多慈:愛是有染污性的,是自私的,是不究竟的,唯有把愛升華為慈悲,才能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才能對人有所助益,所以我們要少愛多慈。

  八、少色多德: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愛情美色的追求上,因為愛情、美色會隨著時間遷流而產生變化。我們應該在道德修養用功,這才是永恆不滅的。

  九、少自多他: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想到自己以外還有他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朋友、同胞及一切眾生

  十、少拒多容:泰山不辭土壤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夠少拒多容,才會增加福報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積累福報有何必要呢?

  索達吉堪布:作為學生,首先,學習知識是很關鍵的。然後在此基礎上,若能行善積福,這是分明智的選擇。

  前世有福的人今生一切都不順利,運氣也非常差。所以,古籍中說:「精勤如山王,不如積微福。」只有精勤地積累福德,做任何事情才會事半功倍,否則,僅僅是依靠精進努力,不一定就能如願以償。

  就如同有些學生考試,福報不夠的話,平時學習成績再好,結果也考不上。所以,積累福報非常重要。佛陀也說過:「具有福德者,所求皆如願。」

  對你學生而言,倘若造了很好福德,即使沒有特別勤奮,學業也會很容易成就,同時依靠福德力,心中智慧能夠自然開啟。一般來說,有了前世福德之果,再加上今生努力學習,人生的前途就會美好。同樣,依靠這樣的因緣自己的上半生、下半生,乃至未來生生世世也會非常幸福快樂

  因此,長期護持這樣一顆善心,以及上供下施的善舉,並如理如法地行持,這一點極為關要,請大家牢記。

  天人福報極大,為何不能修行

  濟群法師: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人沉溺於欲樂,覺得享樂才是最要緊的,根本想不到接觸佛法佛典有個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位叫耆婆的在家弟子是名醫,僧團有人病了都找他治療。他醫術高明,藥到病除。因為這一功德,耆婆死後就生天了。一天,僧團又有比丘病了,目犍連尊者就上天找他,想讓耆婆再來人間治病尊者找到耆婆時,他正率領眾天女去參加舞會,遇見尊者後,只看了一眼,車都沒停就揚長而去尊者是耆婆的皈依師,覺得耆婆很無禮,我到天上找你,你居然看我一眼就走。遂以神通將車定住質問,結果耆婆答說:享樂要緊,我念在師徒一場的份上還看你一眼,其他人連看你功夫都沒有。可見,天人福報雖大,但往往沉溺於享樂,早將修道置之度外。色界天的情況又是如何呢?那裡的天人安住於禪定帶來的喜悅中(這可是遠遠超過欲樂的喜悅),也不能進一步修習解脫道。

  天人雖因往昔善業帶來極大福報,可以隨心所欲地享樂,但也因此缺乏修行動力不像娑婆世界,到處有天災人禍,有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能激發人們為離苦得樂而不努力天人雖有善根福報,但對於欲樂和定樂的貪著,使其自身智慧被覆蓋而不再產生作用,並因耽於享樂而無暇開發智慧。相反,人類有心追求真理、追求解脫,更容易通過聞思修解脫得度。

  求來的福報為什麼不穩定

  達真堪布:現在很多人都是那麼認為的:今天念咒了,或者參加法會了,身體上有舒服了,家裡平安了,事業順利了,就覺得學佛意義,佛有加持上師加持。過幾天身體有點不舒服了,或者家裡又出事了,再或者工作上有點坎坷了,就覺得學佛沒有意義上師三寶沒有加持了,然後心裡開始產生懷疑,心灰意冷了。

  如果你佛法的理解是這樣的話,你還是沒有領悟佛法。你修的就是人天福報,修的是世間法,修的是今生而不解脫

  你向佛求平安,求健康,求長壽,求發財,就算是求到了,這也是你自己本來的福報。如果在你的命中沒有這些福報,佛菩薩也不給你。你求到了這些的福報,這也是消耗自己的福報福報受了以後就會沒有了,根本不可能永遠地平安健康、發財。這都是暫時的,無常的。

  求來的福報為什麼是債呢?

  達真堪布:你有所求,這個求本身就是一種貪。有貪就不解脫,就要繼續輪迴輪迴的因就是貪,貪著於世間法就要輪迴輪迴無頭無尾,無始無終,就是一個圓圈。你在求這些福報過程中,又種下了很多的惡因,結下了無數的惡緣,所以將來要加倍地感受這些果報,加倍地償還。

  福報的人怎麼厭離娑婆

  凈界法師有些人厭離娑婆困難,為什麼他對於厭離娑婆困難?因為他前生積集的善業太大了,由於前生善業太強,所以今生事事如意身體健康,人也長得庄嚴眷屬對他又很孝順福報廣大!他對眼前的因緣產生迷惑顛倒,他以為他生命永遠如此,既然生命是追求離苦得樂,現在就很好了,我不想改變什麼。

  這時候,這種福報的人怎麼厭離娑婆佛陀告訴我們思惟死命無常思惟無常道理無常道理兩種思惟方式第一個屬於粗分的無常,叫做敗壞無常。敗壞無常第一個思惟今生一定要死,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有生就有死,死亡決定要到來的!乃至於佛陀乃,至於阿羅漢都要面臨死亡的。第二要思惟死亡隨時要到來的,不是年紀大才死,年輕死的多得是!

  甚至可以思惟說今天或者明天就要死,所以宗喀巴大師建議我們思惟今天就要死,為什麼要這樣思惟思惟今天就要死,就會產生一種警惕,就算今天沒有死也很好你還明天你還有更多時間積功累德。你思惟今生要死,而且死亡是隨時要到來的。第三思惟死亡到來的時候,除了佛法功德以外,其餘都沒有幫助的,都會無常所破壞。本來我們對現前的果報,包括我們的色身、外在因緣,我們都很滿意,這時候你以無常智慧觀察這些因緣發現你現在果報是如此的脆弱,你就會從現前執取當中跳脫出來,你會知道我該面臨來生我不會被現前的因緣所迷惑。所以無常敗壞對於福報非常好的人,他可以從今生果報的執取當中跳脫出來,這就是所謂敗壞無常思惟死亡的到來。

  第二個思惟剎那無常,就是細分的無常微細的!我們不用等到死亡到來,就知道生命無常,變化的。比如說我現在的心情感覺很好,但是你講這句話的時候,你的生命已經不是你所形容的相貌生命就像水流,你所形容的是前一剎那心情下一剎那心情就變化了,我們講過去現在未來,嚴格來說,其實生命沒有所謂的「現在」,你講「現在」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了生命不是停止的,它是活動的,這時候我們看到剎那剎那無常,我們就知道要找一個歸依處了,現前的因緣是如此的脆弱、不可靠,隨時會變化。我們思惟死命無常,有助於福報的人對於今生因緣的執取,而因小失大,幫助我們厭離娑婆這是對現生果報愛取的對治。

  修福報與修道,到底有何差別?

  如本法師:修福報圓滿佛道部分之一,不能代表佛道的全體,因為修福報不修智慧,始終無法出三界梵語trayo dhatavah)之外,固然能得人天之大富大貴,亦免不了受善惡之業所牽纏,控製得三界不得出,三業致使自己身不由己,隨其擺布故。

  不修道就沒話說,一旦要修行福報是應該修,智慧梵語jnana)亦不可或缺,何以故?有福無智成顛倒,有智無福成煩惱,是故,福智應雙管齊下,相得益彰,不得偏失一邊。

  盡管努力勤修福報,但不修智慧來破煩惱,凈化業障窮盡來生罪亦存在,因為福報不能滅罪,滅罪有滅罪之法,豈可不慎哉!

  六祖慧能大師雲:「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還在。」

  接受別人的布施消耗福報嗎?

  達真堪布:接受別人的布施,不一定就是消耗福報,主要是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接受。若是你能發一個慈悲心,不會受不好的影響。你接受他的布施,對他來說,你也是個布施的對境,也是一種福田你能當他的福田,也是好事

  若是你不發心發願,怕背業,認為我還是不接受的好,那麼你不接受布施是一種自私。「我不能造業啊,我將來要下地獄啊。」表面上雖然在斷惡行善,實際上都是自私自利

  你的心到位了,真正能為了利益眾生而造業,這也是一種修行,也是一種功德。不敢造業,怕自己背業,那是自私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作為大悲商主的時候,殺死短矛黑人,圓滿了四十劫的福德

  其實境界也是在一層層的證悟中提升的。對空性的了解也是,從有到沒有,沒有到有,最後才是真有。現在我們的「有」叫執著。先從有到沒有,從沒有到有,才是真正的成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