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宜放生的動物介紹

  

uploads/content/2022/may/c79c504b1d9a57b3b325ee4437a57192.jpg" />

1、密西西比河紅耳龜(巴西龜)

  巴西龜特徵:巴西紅耳龜因其頭頂後部兩側有2條紅色粗條紋,故得名。紅耳龜在市面上更經常被叫做巴西龜,大多數種類產於巴西,個別種產於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巴西龜世界公認的生態殺手,已經巴西彩龜的頭部寬大,吻鈍,頭頸處具有黃綠相鑲的縱條紋,眼後有一對紅色條紋。俗稱巴西龜、巴西彩龜、翠龜、麻將龜、秀麗錦龜、七彩龜、彩龜。

  被世界環境保護組織列為100多個最具破壞性的物種之一,多個國家已將其列為危險性外來入侵物種!中國也已將其列入外來入侵物種,對中國自然環境的破壞難以估量。由於巴西龜整體繁殖力強,存活率高,覓食、搶奪食物能力強於任何中國本土龜種!如果把它放生後,因基本沒有天敵且數量眾多,大肆侵蝕生態資源,將嚴重威脅中國本土野生龜與類似物種的生存。

  而且在只要適於生存的旅遊景點加上民眾積極的放生基本上都可看到滿塘皆是巴西龜的震撼景象!雖然巴西龜壽命僅為二十幾年,但只要達到生殖期,就能順利交配,順利孵化,順利成活,巴西龜中國的個體已呈幾何狀繁衍,占據了大面積屬於中國本土龜種的野外生存空間!所以愛好放生的人們切記不要購買巴西龜用來放生,否則放生則會變成“殺生”。[4]本地龜與巴西龜交配,產下的後代是不能繁殖的(就像驢和馬雜交的後代騾子,沒有繁殖能力)。如果巴西龜在一個區域里數量過多,當地龜類有可能在一個繁殖季節都沒遇到真正的伴侶,而與巴西龜交配。沒有健康的後代誕生,意味著當地這個物種走向衰亡。如果真的要放生這種龜,可以選擇一個寺廟放生池,這樣可以防止他們危害江河中的本地物種

2、大小鱷龜

  鱷龜為美洲物種,生性兇猛,放生到當地會大量捕殺魚類和其他龜類,快速成長,成體鱷龜還可能攻擊人類,造成當地物種滅絕

  大鱷龜特徵:真鱷龜長相酷似鱷魚,集龜和鱷魚於一體,故稱真鱷龜。其頭部較粗大,不能完全縮入殼內,脖子短而粗壯,領背長有褐色肉刺,眼細小,嘴巴上下頜較小,吻尖,尾巴尖而長,兩邊具棱,棱上長有肉突刺,尾背前邊三分之二處有一條鱗皮狀隆起棱背,並呈鋸齒口狀,背殼很薄,上皮以棕褐色為主,偶爾棕黃色,背部具有三條模糊棱,並有放射狀斑紋,後緣呈齒狀,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點,幼時黑色,四肢粗壯,肌肉發達,爪子尖而有力,善於爬行。

  小鱷龜特徵: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觸鬚僅有少量,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棱脊逐漸磨耗。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尾略短,最顯著的特徵是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

3、牛蛙

  牛蛙特徵: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放生牛蛙的危害:美國牛蛙原產於北美東部,但現在已經被引入全世界各地,並危害生存於低地的赤蛙族群牛蛙成蛙會捕食其他蛙類,蝌蚪也會捕食其他原生蛙類的蝌蚪,牛蛙蝌蚪期可長達1-3年,所以對其他蛙類蝌蚪的影響相當大。牛蛙成蛙會捕食其他蛙類,蝌蚪也會捕食其他原生蛙類的蝌蚪,牛蛙蝌蚪期可長達1-3年,所以對其他蛙類蝌蚪的影響相當大。棲息地的破壞經常在牛蛙的危害扮演加成的作用,尤其將大片、暫時性、淺水的濕地改變成養殖魚類的小池塘時,不僅有利牛蛙繁殖,原生蛙類的成蛙及蝌蚪也因為躲藏的草澤環境減少,增加被牛蛙魚類捕食的機會

4、“四大家魚”(青、草、鰱、鱅)

  “四大家魚”(青、草、鰱、鱅)雲南、青海、新疆地區也是不能放生的。

  雲南是我國魚類種類最為豐富的省份,然而從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出於產業經濟目的,兩次大規模地移殖和引進外地魚類。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間引進“四大家魚“等經濟魚類,並帶進麥穗魚和〔xia〕虎魚等非經濟魚類;第二次較大規模的引進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銀魚和間下〔zhen〕魚等引進滇池、星雲湖等湖泊。現在雲南原有的432種土著魚類中,近5年來一直未採集到標本的約有130種,約佔總種數的30%;另外約有150種魚類在60年代是常見種,現在已是偶見種,約佔總種數的34.7%;餘下的152種魚類,其種群數量也均比60年代明顯減少。在過量捕撈、水利工程、圍湖造田、外來魚類,這4個導致雲南魚類瀕危的因素中,外來魚類是導致土著魚類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最大因素。滇池蠑螈的滅絕也與滇池引入外來種有密切的關系

5、小龍蝦

  克氏原螯蝦,俗稱螯蝦、龍蝦等,個體較大,甲殼很厚,身體呈暗紅色,由於肉可食用,許多武漢市民對它情有獨鍾。它原產於北美洲,後被日本引進,本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由於螯蝦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都很強,分布範圍日漸擴大,如今在我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的諸省市都能見到。

  螯蝦能給堤壩造成危害是由喜歡穴居的生活習性決定的,它的前端長有一對鉗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範圍也較大。由於它們經常生活在江、河、水庫池塘和水田等的岸邊,因此對於堤壩的危害可能比白蟻的危害更大。實地考察發現,螯蝦主要出現在堤壩的背水面,只要有水坑、水溝或很潮濕的地方,一般就會有它們的蹤跡。而長江及其支流的大堤一般都是土堤,在取土築堤時往往在背水面形成水坑、池塘低窪地,成為螯蝦生長和繁殖的適宜場所。螯蝦對魚類尤其是幼魚也有很大的殺傷力,人們還發現過螯蝦把藕塘中新長出的藕芽都咬斷吃掉的情形

6、清道夫

  特徵: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體表粗糙有盾鱗,頭部扁平,背鰭高聳,尾部側扁,吻圓鈍,口下位,有豐富的吸盤,須1對,胸腹棘刺能在陸地上支撐身體和爬行。魚體呈半圓筒形,側寬,尾鰭呈淺叉形。口下位。背緒寬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從腹面看,很像一個小琵琶,故又稱為琵琶魚。魚體呈暗褐色,體上布滿黑色斑點

  危害:成年魚會吞噬其他魚類的魚卵,每天3000~5000枚,在江河中容易大量繁殖,清道夫會嚴重威脅到本地魚類的生存,破壞生態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