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自卑、沮喪、難過、恨自己,如何對治?



    內心沮喪難過的時候怎麼辦?

    問:常常對自己不滿意而感到沮喪難過時,應該如何克服?

    上師嘎瑪仁波切答:

    其實這有可能是「我慢」太強烈了,這里的「我慢」是指執著自我,太愛自己了。一個人的思惟內心深處,一直執著自我,愛護自我,這種對「我」過度的執著,稱為「我慢」。為了保護、疼愛自己,往往會為自我設定很多優秀的理想,或用最美的語言來贊美自己。但是當達不到目標時,不知道怎麼愛自己,便反過來指責自我,到最後變成恨自己。所以常常變成前一個思惟是想得到圓滿的結局,但是當一切事情不如理想完美的時候,第二個思惟又去否定之前的想法,使得第一個思惟變成奢望,造成前後的思惟產生落差,甚至是對立

    就這樣,不斷地從設目標到否定自己,偶爾肯定,偶爾否定,慢慢形成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一個人會自殺的深層原因是愛自己,由愛而生恨。自卑的原因,就是看到某個人很優秀,因為太愛自己,就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般優秀,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鎖在自我狹隘范圍內,到最後發覺能力無法像別人一樣時,變成自卑、自責。所以有些人希望有美好愛情、數不清財產等等,想方設法去搶,搶不到的時候,就會想:「這一都是能力不夠,或是做法不對。」達不到目標就否定自己,因而越來越感到自卑,或認為自己無能,就開始傷害自己。這個過程始終都是在「我慢」打轉,過度愛護自我而產生的結果。

自己正處於煩惱或是沮喪時,應該如何對治?

    上師嘎瑪仁波開示

    如果現在正在煩惱,就針對引起煩惱的問題好好思考一下:「煩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當然不能,因為如果能解決,為何要沮喪?努力解決才是當務之急,而且還要很高興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而不煩惱和沮喪。如果是無法扭轉或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沮喪,因為問題若是不能解決,事情也就已經結束,而已成定局的事情,其實也只像一場夢,沮喪也無濟於事,所以最好將它放下,當下不需要再追隨著它煩惱

    用回憶來傷害自己,是人類最大的缺點,往往也是沮喪和煩惱來源之一。比如別人講了一句讓自己聽了不高興的話語,對方離開後,我們就邊走邊回憶剛剛對方說話時的用語、神態、氣氛等等,再次將自己置放於當時不愉快的情景中,這時,火氣又開始上升了。

    回到家中,仍然藉由回憶,讓同樣具傷害性的思惟一再重演,例如:「他剛剛是這樣講、那樣講。」如此火上加油的自導自演,不斷地傷害自己,持續的瞋恨情緒將自己折磨得非常疲累,心有不甘。

    可是靜下來想想,自己生氣,真的是因為對方有那麼大的殺傷力嗎?不是,大部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自己,是因為我們拚命的回憶。這好比別人拿一把刀,告訴我們:「你應該身上砍一砍」,然後在我身上稍微劃一下,又說:「你只要這樣砍,就會有血流出來。」便把刀交給了我們。隨後,我們就邊走邊用刀劃破自己的身體,然後還告訴自己:「這是那個人拿刀在傷害我,而不是我自作自受。」

我能不能在舒適安樂名利雙收的同時修法成就呢?

    嘎瑪仁波開示

    有些人以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可以同時圓滿;認為修持正法不需要苦行精進,在現世中從事世間事業,享有名望的同時,可以在舒適安樂中,修法成就,但這是不可能的事。

    一些被許多人公認世間法和出世法都很圓融的人,必定是在世間法比較優秀,絕對不可能在出世法上有真正的成就;想要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兩者兼得的人就好像將一根針的兩端都磨成針尖一樣,那是不能用來縫衣服的。我們偉大的導師釋迦牟尼佛,也是放下世俗一切的榮華富貴,歷經苦行精進求法悟道的,他也沒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同時成就方法。自古以來,所有的大成就者都是經過長期精進修持而證悟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