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因緣瞬息萬變,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編者按:死亡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當年釋迦牟尼出家,也是有感於生老病死痛苦。近日,希阿榮博堪布接受人物雜誌採訪,就生死問題作精彩解答。  

uploads/content/2022/june/5bc56558dee69c36a5bf1d9add7d856e.jpg" width="410" height="273" />

  佛陀曾經告訴弟子生死只在呼吸之間。

  一、您希望以怎樣的方式離開人世?

  答:我希望到時候不要干擾到別人,至少不要給別人麻煩或帶來困惑。

  二、到目前為止您離死亡最近的時候?

  答:我十幾歲在外求學時得了嚴重的胃病,當時沒有條件醫治,拖到後來差點死掉。這是我知道的離死亡很近的一次經歷,我所不知道的應該還有很多,因為我們可以說是時刻與死亡相伴。佛陀曾經告訴弟子們生死只在呼吸間。生與死的距離就是一呼吸這麼近。因緣瞬息萬變,或許無數次我曾與死亡擦肩而過,只是我自己不知道罷了。

  三、佛教認為「生死事大」,您怎麼看待「事大」這點?

  答:「事大」就是說很重要,需要認真對待。一個人怎麼看待死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對「活著」的態度。為什麼活?怎麼活?具體到一事一物怎樣取捨,都會受到影響;而人怎麼活,一輩子都做了什麼,想些什麼,也決定了他在死亡時會經歷什麼。生和死,對彼此都很重要

  除此以外,對於佛教修行者,「生死事大」還有更進一步的含義,就是把超越生死輪回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在煩惱中無盡流轉,身不由己,求出無期。

  四、世人對死亡這件事充滿抗拒和恐懼,您會對此說點什麼?

  答:對恐懼的事,我們一般有兩種選擇:面對或逃避。死亡這件事卻是無可逃避的,抗拒和逃避只會讓我們更加被動。佛法教人以務實的態度看待人生,如果一件事無法避免,那麼就正視它,這是最明智也是最節省精力的做法

  如何正視?你得慢慢調整自己對死亡的態度,接受它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疾病衰老一樣,每個人都會經歷,在這件事上你並沒有比別人更倒霉。由抗拒轉向接受會是一個漫長而痛苦過程,尤其當你身邊真的有親近的人在面臨死亡,或者你自己在面臨死亡時,你很難怨恨。有這種情緒也正常,但關鍵是不要允許自己沉浸在其中,這於人於己都不會有幫助。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幫到自己和別人?正視死亡的第二步,就是了解死亡的過程:死前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里,生命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人在臨近死亡時,身體會有哪些變化?會想什麼?需要什麼?你對此有所了解,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做什麼

  佛法中有詳細講到,當修行者看到自己身上出現某些「死相」,說明壽命已經到終點,這時應開始為死亡做準備。有些人能預先知自己的死期,並提前料理好一切,然後安詳往生。做到這樣,靠的是平時修持

  現在的人大多對死亡一無所知,當有親人朋友臨近死亡,雖然很關切,卻並不知道怎樣去幫助。臨終者對事物的感受迥異於常人,而人們往往是想當然的根據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去判斷他想什麼、需要什麼。可想而知,這不但幫不上忙,反而有可能製造麻煩

  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著想,都需要對死亡有所了解和準備。死亡不知何時會突然降臨,所以這種了解越早開始越好。

  五、您是何時真正卸掉了對死亡的恐懼?

  答:修行境界很高的人的確能不懼死亡,他們對「死往何處去」是有把握的。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人對他們很敬佩,但我不敢說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對死亡無所畏懼。我的修行還不夠,還需要努力

  六、說一件您慶幸的去世後再也不用在地球上做的事?

  答:如果一件事不該做,現在就可以不做,不用等死亡來解決問題。死亡能不能解決問題很難說。

  七、您期待在哪裡度過您的最後一天?

  答:對一個修學佛的人來說,在哪裡度過最後一天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心的狀態,是否有正知正念。正知,是指對自己身心狀況有持續清醒的覺察。正念,是心住正法,心處在對正法的憶念、定解、覺受或證悟中。

  八、如果死後有一次可以回到人間機會,並可以暗中「探望」某人,您會選擇誰?為什麼?

  答:佛教為人死後一般會經歷不同的中陰階段,這其中某個階段可能會出現你所說情況,亡者可以「悄悄」的回到人間。說「悄悄」,是因為普通人看不見他,而他能無礙地看、聽、感受。不過通常這時候亡者會去哪裡,看到什麼人,見到什麼情景,自己很難做得了主。他只是在業力和中陰身異常敏銳、隨時變化的感受、情緒的共同牽引下忽忽東西業力簡單地解釋,就是一個言行思維的無數前因後果不斷疊加而形成的強大慣性。人在生前死後都受到這股慣性的支配,死後尤其如此,因為在中陰身的覺知中,業的力量表現為強風,在強風勁吹之下,他無法控制自己近於無形的身體。所以,一般人到這個時候,幾乎談不上選擇,即使勉強有點想法,想什麼,也是在慣性作用中。

  我希望自己以後不要落到這樣被動的地步。佛教修行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如何把握住臨終死後不同階段出現的解脫機會。前面我說了,人死後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如果生前修行得力,在死後最初的幾個階段就可能解脫,後面的階段將不會出現。

  九、死後可能會後悔的事?

  答:我希望不要有到死還後悔的事。藏傳佛教中有一位著名的大師,米拉日巴尊者,他曾經說:「我的宗教生死無悔。」不該做的事,不做,以免自己將來後悔;該做的事,去做,不留遺憾。該與不該,如何判斷呢?會給自他製造傷害、障礙的事,是不該做的;而能帶安樂,能彌補傷害的,是應該做的。千百年來,無數修行者努力以這樣的原則指導自己的言行,在每一件事上謹慎取捨,儘可能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後悔機會

  十、如果生命只剩24小時,您會做些什麼?

  答:我會把所有時間用來祈禱我的上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