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恆傳師:您好!有一事很困惑,請師父解決,去年4月16號當天受完五戒和菩薩戒,至今感到後者有些難以做到,一位師父說,可以在三位受五戒和菩薩戒居士前舍戒,是這樣嗎?我想舍菩薩戒,持五戒!師父,請您開示!
恆傳法師:阿彌陀佛!戒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尚未明白:戒就是道德,「戒」又是我們的清凈心,《瓔珞經》雲:「一切凡聖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持戒,心則清凈,在清凈心中建立萬德,建立萬行,持戒能消惑業,如日出能消罪霧,持戒復本心地,猶如月出清涼,從清涼心地,修一切功德,如瓔珞珠莊嚴法身。」菩薩道的精神就是發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薩戒不但有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攝善法戒以及度化眾生的饒益有情戒。根據《優婆塞五戒威儀經》的說法:「略有二事失菩薩戒:一、舍菩提願;二,增上惡心除是二事。「若舍此身戒終不失」所以,有兩件事情會喪失菩薩戒體:一、捨棄為度眾生願成佛的願力;二、強力助長讓惡心更加增大;除了這兩件事,即使色身死亡了,菩薩戒體也不會消失,另外「菩薩戒義疏」也說:「菩薩律儀方便求受,其體則興;若舍菩提願,若增上煩惱犯十重,其體則廢若無此二緣,至佛乃廢「菩薩戒」,只要有因緣受戒,戒體就會生起。但是如果捨棄成佛的菩提心,以及強力心念助長煩惱,犯十種重戒,這樣戒體就會消失。若沒有這兩種因緣,直到成佛戒體才會消失。所以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戒,不用舍戒,舍戒就是退轉菩提心了。智慧妙在《日光疏》中說,就象殺生、偷盜等是該遮止的一樣,總的來講,佛對舍戒是遮止的,所以不能輕易就舍戒,也不能去勸別人舍戒。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方可舍戒,如自己業障深重,煩惱熾盛,他人又作障礙,無法繼續持戒時,可以舍戒。舍戒的三個必要:
2、遇極大違緣時舍戒,可免造根本罪。
3、如理如法舍戒後,世俗人不會誹謗、譏嫌。如果不舍戒,這時由於不能對治煩惱和違緣而去作非法行,就會被世俗人誹謗和譏嫌。印度《戒律略論》等論中說,在家人或出家僧人,在遇到很嚴重的違緣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舍戒。若今日舍戒而明日受戒,再舍再受,這樣隨便舍戒,如同兒戲,將會造下捨棄證法的重罪,故佛不予開許。另外歷代傳承上師一再強調,若有人以為,捨去別解脫戒做個普通人,可以多享受些世間的快樂,做世間的事務也更方便,以這種對世間法的貪著而舍戒,也有捨棄證法的嚴重過失。佛法分為教法和證法,受戒後相續中所得的清凈的戒體屬於證法。所以,無論在家或出家,以難得的人身獲得戒體後,除在特殊情況下,決不可輕易舍戒,更不能因貪著世間法而舍戒。若輕易捨去了戒體,已沒有機會獲得出世間解脫的功德,這是歷代傳承上師再三強調的。若真正需要舍戒時,舍戒時所緣的人,必須是其他人,無論是在家人或出家僧人、男人或女人、老人或青年人、佛弟子或非佛弟子,只要對方能明白舍戒的話語就可以。自己的道友、親友、阿闍黎或者一般的世俗人,都可以作為對境,只要他們明白了自己所說的舍戒語句的含義,就可捨去戒體。阿彌陀佛,願你時時精進,早得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