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詮法師:各宗要略——華嚴宗

uploads/content/2022/may/8b3a1a5e7f85f3f40be8311a466a1161.jpg">

宗義及學統

華嚴宗是依《華嚴經》而成立。釋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於其自心證得而宣說與人。但其義理高深,僅有大菩薩真理。述說有情同具如來智慧德相,只是妄執而不能自知自見,為令證得此本具智慧如來宣說法界緣起。此亦為本宗要義。

華嚴經》有三種譯本。晉佛陀陀羅譯六十卷,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唐般若譯四十卷。

唐代有杜順,又名法順。依此作法界觀,為此宗之初祖。繼其道智儼,作十玄門。至法藏時,總判一代時教為三時五教,組織完密,稱為此宗的大成者。後有澄觀,依之而作懸談疏鈔。宗密廣宏此宗教義,為此宗五祖。

判教

本宗判佛一代教法三時五教。

三時

(一)日出先照時:日出先照高山,喻佛初成道,說華嚴經為無上根本法輪

(二)日升轉照時:日升轉照高原,喻佛為小乘人說阿含經等小教,後說般若空理,為依本起末法輪

(三)日沒還照時:日將沒還照高山,喻佛在法華會上說一切眾生皆可作佛,三乘同歸一乘,為攝末歸本法輪

五教:

(一)小教:佛對劣根小機所說我空之理。

(二)始教:大乘初門。有相始和空始之別,相始:立五位百法,示諸法之相,事相互不相融。五性各別(聲、緣、菩、不定、無種),不說一切皆成佛。空始:只說真空無相,未顯大乘妙理。

(三)終教:大乘終極之教,說成佛之理。

(四)頓教:疾速頓悟之教,直指真性妄念不起即得證真,不立階次。

(五)圓教:玄妙之理,圓滿具足一乘。

教義

玄門

真如法界隨緣轉動而成差別諸法諸法各各緣起圓融無礙,稱為十玄緣起無礙。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總說時空相即相入。

(二)一多相容不同門:萬有異體相入之關系,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三)諸法相自在門:萬有同體相即之關系空有相即,諸法融通。

(四)因陀羅境界門:萬有相即相入不只一重,一珠中有數珠影,互相映現無有窮盡

(五)微細相容安立門:極細微中,亦容攝一切萬法。

(六)秘密隱顯俱成門:表裡俱成無礙,無有前後。

(七)諸藏純雜具德門:諸法相互攝藏,一法中具一切法為雜,諸法融成一法為純。

(八)十世隔法異成門:過現未三世,三世各三為九,攝在一念中成十世。前後差別無礙異成。

(九)唯心回轉善成門:或善或惡,皆由心之轉變。

(十)託事顯法生解門:以上所說甚深難解,故託事物令生解。以淺近事法,顯深妙之理。

事物相即相入無礙自在,而差別之相歷然分明,實具重重無盡緣起一體之關系。故觀一微塵,可舉法界而全收之。此事事無礙玄妙不可思議道理,稱十玄門

六相

(一)總相:一法含多法而成。即一含多德。

(二)別相:法有色心之別。多德非一。

(三)同相:事物雖有多義,而同成一總,不相違。

(四)異相:多義相望而各異,雖差別合成一體,然又不失其各部分之特質。

(五)成相:部分相依而成全體,由差別融成一體。

(六)壞相:差別而各住自法不可移動。

法界

為顯示法界緣起,以十玄、六相表示事事無礙,相融相即。

法界事理之別。事:法是諸法,界是分界諸法各有自體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總該萬有曰法界。如天台家之十法界不同。理:指真如理性法界,即實相、實際、法性等皆法界異名,其體一故。界有因義,依之而生諸聖道,或性義,諸法所依之性(同一空性)。

五教分別各一個緣起

小乘,業感緣起,即惑、業、苦三道展轉。

大乘始教,賴耶緣起,藏識執持種子,遇緣現行,由現行法再熏習成種子,以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三法展轉同時因果

終教,真如緣起如來藏俱染凈二道,染道為生滅門,隨染緣現六道;凈道,隨凈緣現四聖。以真如之體,生滅之相因緣之用,說明緣起

頓教,性空緣起諸法雖性空而不緣起之假有。或說頓教知妄即真不立緣起

圓教,法界緣起即是本宗的思想。即法界之事理,有為無為,色心、依正盡為一大緣起,更無單立以一法成一切法,而以一切法成一法,萬有緣於萬有而起,稱法界緣起

法界只是一心,此一心總該萬有,名一真法界(絕對真實真如)。就其融攝萬有而言,便成四種法界

(一)事法界:一一差別事法各各分齊。

(二)理法界:無窮盡的事法都同一體性

(三)事理無礙法界體性差別的事法不相妨礙。

(四)事事無礙法界諸法各自差別,各住自性而事事相望,各別緣成,一緣遍盡多緣,力用交涉,無礙自在,重重無盡,一一事法不壞本相而互相涉入無礙。

以事法界為體,建立三觀

(一)以理法界真空觀:觀諸法無性,當體即空。

(二)以事理無礙法界事理無礙觀:觀理遍於事,事法無不是真理

(三)以事事無礙法界立周遍含容觀:真理遍在事相上,事相與真理無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