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了早日圓成佛道,我們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但怎樣去理解《大圓滿願文》中的「一切勤作即為修習過」這句話?
答:「勤修」在這里可以理解為特別執著地去修。對法也不應該有執著,對法的執著也是一種障礙,應該不緊不松。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跟阿難學禪修,始終沒有成就,有一天他去向世尊請教。世尊問:「你在家時擅長彈琵琶嗎?」他回答:「極為擅長。」世尊又接著問:「那你彈琵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極度綳緊時發出,還是在琴弦十分鬆散時發出?」「兩者都不是,只有鬆緊適度才能發出妙音。」「那你修心也與之相同。」
真正證悟大圓滿的時候,在那個狀態中,是無修無證的。從諸法本體的角度來看,都是無實有的,都是空的。但是從諸法顯現的角度去看的話,都是不空的,都是實有的。
精進和不勤修,這兩個矛盾嗎?不矛盾。勤修,執著地去修,是修法的一個過患。那我們可以不勤修了嗎?也不是。你真正證悟大圓滿以後的修,和現在修還不一樣。那個時候不用為了自己的成就而修,而是為了表法。
很多佛菩薩再來的人,他們從小聞思修,也都是表法,是為了自己所化的眾生。有時他自己的境界很高,但是還宣講小乘法,宣講人天乘,這是為了隨順所化的眾生的根基。他度化眾生的時候,必須要和眾生有一個共同的修法,這樣這些眾生才會來學,才會來修。如果說他現在境界很高了,他在上面修,讓眾生在下面修,眾生是不會接受的。這時候,他自己也必須要去下面修,這是表法。
佛在印度菩提樹下是示現成佛,他在密嚴剎土中早就成佛了。他離開皇宮,到森林裡去,出家修行,為什麼要經歷這么一個過程?也是為了給眾生表法。他當時所化的眾生都是小乘根基的。對佛來說,在皇宮裡和在森林裡有什麼區別啊?他就是為了所化眾生。他苦修六年,這也是表法。他告訴眾生,尤其是那些小乘根基的人,你要看破紅塵,必須要離開世俗,你到森林裡、山洞裡苦修才能成就。
大圓滿的境界里沒有因果,但是不等於不用取捨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作用永遠是不空的,因果的規律是不會變的,這是諸法的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