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傳法師: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心?怎麼樣才能有智慧呢?

  問: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心? 怎麼樣才能有智慧呢?

  恆傳法師彌陀佛,首先我給你解釋一下慈悲一詞的含義,《智度論·二十七》曰: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簡而言之就是與樂曰慈,拔苦曰悲。你問什麼是真正的慈悲,在《佛本行集經·卷十二》有這樣一則故事很好地詮釋這個真正的慈悲心,現在我分享給你佛陀成道前是釋迦王子,名悉達多。悉達多太子年滿八歲即開始學習,教授太子的是兩位在當時極負名望的老師,一位叫毗奢蜜,另一位是忍天所。太子遍覽群書、廣讀諸論,兼學各類雜術、兵法等,到十二歲時已博通世間種種技能。有天,太子在勤劬園射擊嬉戲,其他五百位釋迦童子,也一同在各自的園林里游戲,此時有一群雁子飛過,一位叫提婆達多的童子,馬上張弓射下了一隻雁子,雁子負傷帶箭掉到悉達多太子庭園裡,太子看到負傷的雁子,心生憐憫,於是除了雁身上的箭,再以酥蜜為葯,為其塗抹傷口。這時提婆達多童子派了一名使者來說:「我射中的一隻雁子掉到你園子里,快點還我,不要佔為己有。」太子回答:「雁子如果死了就會還你,如果還活著就不可能給你。」於是提婆達多再派侍者傳話:「雁子是死是活都應該還給我那是我射下的,只不過掉到你園子里而已。」太子回答:「這隻雁子早為我攝受,從我發菩提心以來,慈悲利他之心即已攝受一切眾生這隻雁子也不例外。」悉達多太子提婆達多僵持不下,於是請釋迦族有智慧長者們來判決這件事。這時凈居天人化身成一位老者,說道:「能以慈悲光明使這隻雁子安穩的人才是真正能擁有它的人。」這位老者一說,其他的長者都表示認同,也說:「這樣是合情合理且極具智慧的。」因為這件事情提婆達多和悉達多太子結下最初的怨結。所以說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我們所想要擁有的,以及這樣的心態會給對方帶來什麼影響。如果這個影響不能是良善的、利益於他的,就不是真正的擁有,沒有真正的慈悲。「擁有」含有「攝受」的意涵,而攝受來自於慈悲智慧光明。如果我們能常常省視自己對於想要擁有的事物態度,依循著慈悲智慧而走,如是因如是果,則所得到的結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而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怎樣才能有智慧地散播自己真正的慈悲心?怎樣才能分辨是真的慈悲還是假的慈悲?怎樣知道那是慈悲還是愚昧?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發心慈悲還是貪心?我給大家講幾個例子,大家區分一下:

  別人打了你,你不理他,再打你,你還是不吭氣,這是慈悲嗎?因為你的縱容你讓他覺得打人沒有什麼,不會受到制裁,直到最後觸犯法律,犯更多的錯!這樣是愚昧,而我們要分清慈悲愚昧

  一個人眼看就要走到邊緣了,你把他拉回來,因為你知道前方的路很苦,這是慈悲心,但是你拉了他,他不聽還非要跳進去摔一次試試深淺,你說佛渡有緣人,我一定要救他,然後讓別人和自己生了一身的煩惱,這樣是你跟他有緣嗎?那是佛的辦法嗎?這不是慈悲,是執著!

  例如寺院牌位,有的說某某寺院慈悲牌位塊錢一個隨便寫,寫滿,寫個牌位一百塊錢掛一年,你自己心裡還在暗自竊喜:可佔到大便宜了!我把我祖宗多少代都寫上都超度了,讓他往生西方,那叫慈悲嗎?那叫貪心!現在的人都是圖便宜佔便宜心態,不是真正的一個平衡的心態,不是真正的無我施捨的心態。很多時候寺院法會目的並不是要多少錢,而是要拿著這個錢做功迴向給你的冤親債主,讓你真心的懺悔,得到冤親債主的理解。現在很多人都是眼裡只看到錢,做個功德迴向都要算計一番,生怕吃虧。所以首先道理要弄明白,並不是說你寫個牌位不要錢這就慈悲這是慈悲,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如理如法去做,不能用貪心去做

  你問怎樣才能真正得到智慧我先給你解釋一下智慧這個詞的含義: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簡單來講就是明了一切事相、事理智慧。而智慧也多慈悲在一起,我們常說悲智雙運,就是這個意思。其實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智慧,沒有智慧就容易進入偏見,容易走偏,做出錯誤的決定,誤人誤己。就像我們上邊講的「依循著慈悲智慧而走,如是因如是果,則所得到的結果必定是光明如意的」,怎樣才能得到智慧呢?得到智慧有三種途徑:一,我們常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多讀誦經書,「解如來真實義,」因為佛陀大智慧,大覺悟者,已經在經中為我開示宇宙人生真相,我們照著佛陀說的肯定沒有錯;二,要通過真修實練,根據佛陀講的修學次第——三無漏學,嚴持戒律,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是戒止惡行,定是定心一處,慧是破妄證真。持戒清凈心則安,心安可得定,得定則可觀照分明而生智慧;三,廣修法布施,不要吝嗇自己的法,多和善知識溝通學習。

  願你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