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凡眾生,主被正機
答:魏譯言十方眾生,漢譯言諸天、人民、蠕動之類,吳譯言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唐譯言余佛剎中諸有情類,宋譯言所有十方無量無邊無數世界一切眾生,《悲華經》言無量無邊阿僧衹余佛世界所有眾生。
從魏譯難明十方眾生所指為何,但是漢、吳二譯,卻明確指出天、人、畜生三類,這是六凡眾生。什麼世界的六凡眾生?唐譯指出,除了西方佛剎外的余佛剎,宋譯更詳盡指出,除了極樂世界外的所有十方無量無邊無數世界的一切眾生。從以上諸譯可知,十方眾生,是除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外的,所有十方無量世界的六凡眾生。
又《無量壽莊嚴經》第一願為:「世尊,我發誓言:願如世尊,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所有一切眾生,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皆得身真金色。」由此願可知四義:
一者法藏菩薩發願成佛,願所居佛剎,具足無量功德莊嚴,目的是為了三途的眾生能回歸凈土,安身立命。
二者一切眾生中,標出焰摩羅界及三途眾生,表示欲攝盡所有眾生,也顯示越苦之機越先急救,如溺水之人,急需偏救故。
三者三途眾生,皆生我剎,乃是彰顯不嫌任何眾生之罪業;每一眾生皆要救度,更明罪業不礙往生,無礙光攝受故。
四者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乃是顯明非但不嫌三途眾生之罪深業重,還要教化他們速疾成佛,如此慈悲是為大慈大悲。故知,六凡以三途眾生,是彌陀所急救之對象。
問:漢、吳二譯舉出蜎飛、蠕動之類,亦為彌陀所被之機,未知可有事證?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出師子國(今錫蘭),而往波羅奈大城(江繞城)穢惡之處,彼有無數百千萬類蟲蛆之屬,依止而住。觀自在菩薩,為欲救度彼有情故,遂現蜂形而往,於彼口中出聲,作如是雲:「南無佛陀耶。」彼諸蟲類,隨其所聞,而皆稱念,亦復如是。由斯力故,彼類有情,所執身見,雖如山峰,及諸隨惑,金剛智杵,一切破壞,便得往生極樂世界,皆為菩薩,同名妙香口。於是救度彼有情已,出波羅奈大城,而往摩伽陀國。
昔,天竺阿輸沙國中,有一婆羅門,愚痴不信,惡業嚴身。其婦凈信,解念佛定。婦每勸夫曰:「汝可念無量壽佛。」夫不隨。此婆羅門多欲愛婦,情深染著,不知厭足。時婦曰:「夫婦如雙羽,汝如何不似我行?既不隨我心,我亦汝不隨,眾不順情。」時婆羅門曰:「我愚痴故,不能持汝行,將如何?」婦曰:「汝定一時,我修念佛定訖,擊金鼓時,將唱南無阿彌陀佛,入寢屋方交卧。」婆羅門如言而行。
三年後,依微疾而卒,脅下尚暖,婦疑不葬。五日方活,悲泣謂婦言:「吾死入鑊湯地獄,羅剎婆以鐵杖打罪人,打動鑊緣,即謂汝金鼓聲,不覺高聲唱南無阿彌陀佛。爾時地獄如涼池,蓮花彌滿其中,聲所及,罪人皆生凈土。羅剎白王,王放吾還,曰:「以此奇事,傳說人間。」即說一偈雲:「若人造多罪,應墮地獄中,才聞彌陀名,猛火為清涼。」婆羅門憶持而再說,聞者歡喜矣。(選自《無量壽經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