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讀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問:讀經功德多少於念佛功德?

  答:讀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大行和尚說:不念佛修行,讀經猶如讀藥方,念佛猶如服藥。讀藥方,病即難除,服藥,病則易瘥(chài)。讀經修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正是修道,以此事故,功德最多。

  第二十三個問答仍然和前面第二十二個問答、第二十一個問答都是同樣的為文方式。《念佛鏡》的作者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以念佛和讀經做一比較,在一開始也同樣先說結論的話,讀經功德也少於念佛功德然後再說明原因

  讀經與念佛事實上是凈業行者每天都要修持功課。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教導凈業行者要修五種正行,其中讀經與念佛,都包括在五種正行之中。五種正行就是第一讀誦正行,第二觀察正行,第三禮拜正行,第四持名正行,第五贊嘆供養正行。所以五種正行的第一讀誦正行就是讀經,讀經一定要讀自己所修學法門,根據的經典,如此才是修相應教。如果讀經是修不相應教,那麼解行不相應,有可能徒勞工夫,而未能有成就

  如果修觀音法門行者,當然要讀《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是讀《大乘莊嚴寶王經》;如果是修地藏王法門,當然要讀《地藏經》;如果是修藥師法門,當然要讀《藥師經》;如果是修學天台宗,當然要讀《法華經》;如果是修華嚴宗,當然要讀《華嚴經》。所以看你修哪一個法門,根據那個法門的所依經典一心讀誦。

  讀經即讀誦經典是為了修定、解義、祈願,或迴向而讀誦經典,讀經包括多種類別。若為贊嘆佛德而讀,稱為誦經或諷經,諷誦的諷;若為通解經義而讀,稱為看經。所以讀經、看經、誦經,雖然意思有的地方是相通,但是詳細分別也有不同的意義。如果為祈願而讀大部經,稱為轉讀;在心中默讀經典稱為心讀,也就是並沒有看經文,在心中默讀經典事實上誦的意思就是如此。讀經與誦經還是有差別,請經本從經文一字一句直下讀下去這樣叫做讀經。如果讀的很熟了,所要讀的經典經文全部都記住,不必看經文直接誦出來,那就叫做誦經,所以讀經與誦經差別,就是在對文與不對文而已。以身實踐經典義理稱為身讀,根據經典道理奉行叫做身讀。

  諸經論多有教勸讀誦受持、廣說其功德世尊所說經典,無論大乘經典或是小乘經典,到了流通分通常會開示受持這部經典功德利益,然後勸勉佛弟子讀誦、書寫、奉行、演說、流通,在流通分通常都有世尊如此的勸勉。

  如《法華經》卷七陀羅尼品記載,若能於本經受持、讀誦、解義,如教說修行功德甚大。依《法華經》這部經來舉例說明,在第七卷的陀羅尼品記載,佛弟子根據《法華經》受持受持就是信受奉行,讀誦就是讀誦《法華經》,解義就是了解《法華經》的義理,如教說修行,就是根據《法華經》經文修行,這樣得到的功德甚大。

  其實不只《法華經》是如此,每一部經無不如此,世尊無論所說經典大乘小乘,當然希望佛弟子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當然是經歷修行的信、解、行、證這四個階段。信是相信、解是了解、行是修行、證是證悟,所以沒有讀經,要如何了解經文意義?沒有了解經文意義你要如何修行?沒有了解經文意義修行有可能是盲修瞎練,修偏了,不能得到根據經典奉行所得到的利益。所以讀經是為了要了經文道理,然後真心實踐,就是如此。

  如《觀經》記載,求生極樂世界所修三福之一,即是讀誦大乘。《觀經》三福第三福是大乘福,叫做行福,修行的行,福報的福。大乘修行福報四句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讀誦大乘就是讀誦大乘經典,為何不說讀誦小乘?當然世尊如此的演說是有甚深涵義,因為《觀經》是大乘經典,當然想要成就佛道往生西方,要修大乘教法,當然要讀誦大乘經典

  再來《觀經》所說的三福,是三世諸佛如來凈業正因。意思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修的教法雖然很多,一定是修持三福。三福第一福是世福,第二福是戒福,第三福是行福,三福有世出世法,第一福是世法,第二福戒福與第三福行福。三福有大小乘,第二福戒福是小乘福,第三福行福是大乘福,所以三福是三世諸佛如來成就道業必修,所以稱為三世諸佛如來凈業正因。

  第三福行福有一句「讀誦大乘」,既然三世諸佛如來凈業正因,那要成就佛道究竟涅槃,當然要讀誦大乘經典。《觀經》如此教導我們,凈業行者讀誦大乘經典,那麼我們來探討《念佛鏡》,知道念佛功德多於讀經功德百千萬倍,千萬不要因為看見《念佛鏡》這樣的道理就認為說,這樣我就一心念佛好了,我什麼也不必修,我也不必讀經,我也不必聞法,我也不必修其他的諸行。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凈報土而言,確實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仰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前往西方極樂世界清凈報土,成就光明、身相、威神、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與觀世音菩薩一樣,與大勢菩薩一樣。但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教導我們凈業行者五種正行,無非也是要導入,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修學佛法專修與雜修,並非在修行行誼所造作,在論專修與雜修,實在是論心。

  念南無阿彌陀佛行者,可以不守戒嗎?當然不可以!因為破戒與念佛不相應,破戒與阿彌陀佛願心不相應,破戒與往生凈土不相應,破戒與真如本性不相應。因為破戒是惡法非是善法,念佛是善法,而且是善中之善、最極上善,所以如果能念佛再進而好好持戒,那不就是與阿彌陀佛的本願更能相應嗎?

  但是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凈報土而言,是仰仗這六字果號南無阿彌陀佛的諸善萬行,無為、無漏、真實功德,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不是說念佛功德不夠,還要加上持戒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清凈報土,不是這樣的意思。所以聖凈融合的道理貫通了,自然就會全面性的接受世尊所說的一切經典道理不可以用聖道門經典,破壞凈土門的經典。同理不可以凈土門的經典,破壞聖道門經典;同理不可以只接受小乘法,不要接受大乘法;同理不可以只接受大乘法,不接受小乘法

  凡是自贊誹他,凡是只信一法不信他法,這都是對學佛態度錯誤這都自我狹窄的分別偏見,這樣和佛陀的心願,和彌陀的願力,和世尊的說法不相應。所以念佛人了解專修與雜修的道理,了解聖凈圓融道理,修學任何一個法門,我相信你的修學都很相應佛心佛願,很容易成就道業。

  讀經在印度原來是以解義為主,所以在世尊入滅之後,印度佛法讀經大多數的主要作用是為了要解義,就是要了經典義理你沒有讀經,你要如何了解經典義理?你沒有了解經典義理,你怎樣修行?

  然而佛經傳譯到中國,為祈願迴向的風氣盛行,所以不單純只是為了解義而讀經。從解門來說讀經是為了解義,就是了解經典義理。從行門來說,讀經是為了修定,修習禪定,讀經、持咒打坐念佛都可以修定。聖道教法無論八萬四千法門的任何一個法門,都一定是以戒、定、慧三無漏學做為修學的總綱領,持戒就是要讓身、口、意三業關閉,防非止惡,使三業清凈內心清凈禪定現前了妄念少了,當然就會消除業障去除無明真如就會慢慢顯露智慧開顯。所以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就是有一切修學聖道教法原則尤其是教下的宗派,譬如天台宗。天台宗的行者,不論修大止觀或小止觀,一定是以修習禪定為主要的功課,因為沒有禪定就不能開顯智慧

  所以念佛與修聖道教法做一比較,念佛行者讀經用意與聖道教法行者讀經,大致上來說是不同,因為念佛行者根據凈土三部經修學,根據《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如果念佛人沒有每天讀誦凈土三部經,怎會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怎會知道有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修諸六度萬行,成就不可思議願行功德六字果號,成就依正莊嚴西方凈土

  所以凈業行者修學凈土門,讀凈土三部經,就是要對阿彌陀佛深入的了解。請問諸位:你每天佛珠拿著虔誠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對阿彌陀佛了解越多,會越心安念佛,還是對阿彌陀佛了解越少會越心安念佛?當然是越多!猶如你對師父了解越深越多,你對我就有信心一樣。你對阿彌陀佛了解多少?阿彌陀佛佛心你有了解嗎?阿彌陀佛的佛願你有了解嗎?你沒有讀《無量壽經》,沒有將四十八願的每一願,詳詳細細讀一遍、兩遍、三遍、十遍、一百遍、一千遍你怎麼會知道阿彌陀佛願心?你不知道阿彌陀佛願心,當你在唱贊佛偈最後兩句話: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你唱的沒有滋味

  當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每一願發願用心,都非常的深入了解了,從第一願無惡趣願,到第四十八願得三法忍願,每一願的因願文之中,你都體會出阿彌陀佛發這願的苦心,體會出阿彌陀佛發這願要誘引我們念佛用心。你體會了你就很認真念佛,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有阿彌陀佛要鼓勵你念佛用心,任何一願都有你能體會這樣的道理嗎?如果你什麼叫做四十八願都不知道,那你對阿彌陀佛了解實在太少了,你對阿彌陀佛要救度你法身慧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可能會心安?也就是你對阿彌陀佛了解太有限了,你念佛的心不可能會認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你對念佛絕對不會放心,對往生這件事絕對不會安心

  凈土門的讀經與聖道門的讀經,雖然同樣讀經用意卻不同,不少人將聖道門讀經修定的方法用在凈土修行這就是筷子原本是要挾菜的,結果用筷子去舀湯,用筷子怎麼能夠舀湯?方法一定要用對,器具一定要用對。要裝菜你會盤子不是用碗,你要裝飯才會用碗對不對?當然是這樣,萬事萬法各有其用,這句佛號作用就是要救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讀經對我凈業行者而言,作用就是要了阿彌陀佛,了解我將來永永遠遠安身立命西方凈土。我若對西方凈土不了解,我怎麼會有一份死心塌地非往生西方凈土不可的決心,對不對?當然!如果西方極樂世界你了解非常的有限,你想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那份決心絕對不會是百分之一百的,你的心會有往生也好,沒有往生也不要緊,就是如此。

  你對阿彌陀佛信心不夠,你念佛的心進進退退、懈懈怠怠、悠悠散散,差不多是屬於海外散仙這一班。也就是有念佛南無阿彌陀佛真好,沒有念佛也不要緊,無關緊要、要修不修的,這都是對阿彌陀佛了解的太少了

  如果你阿彌陀佛要深入了解,你將一切凈土經論讀個一百本,一切凈土的經論還不只一百本,你看要讀哪一本,不然你來跟師父說,我借你或者是送你,因為我凈土經論實在太多太多了。我讀過的凈土經論,把它放在地上一本本迭起來,比我的身高還要高,這是真實的。因為師父一天用很多的時間,認真研究凈土的經論一門深入,所以我對阿彌陀佛,雖然不敢說百分之一百的了解,但是我對阿彌陀佛非常有信心。全天下的人告訴我念佛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的心也不會被搖動一分一毫,就像一陣涼風吹過來涼爽涼爽,對我一點都沒有影響。任何人告訴我念佛可能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不會改變我一老實念佛的決心。你對念南無阿彌陀佛有這樣的決心信心?有可能人家告訴你兩句話,你就不要修念佛法門嗎?不可能?有可能會再四處跑道場嗎?不可能?為什麼?很簡單道理跑到天邊海角你都要念佛,你跑到哪個道場不必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必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如何往生?對不對?你跑到五湖四海,都跑不出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是不是要念佛,對不對?

  讀經對我念佛行者而言,剛才說過了,為了要了阿彌陀佛,所以每天做早課晚課除了念佛以外,時間的人一本阿彌陀經》,或者讀一本無量壽經》,或者是一本《觀經》。如果時間很多的人,不妨將上下兩卷的《無量壽經》,早晚各讀一遍然後一心念佛,每天從經文之中,體會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發願名號要度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願。如果體會了、了解了、明白了,當然你在起行念佛內心一定比較安心這是自然心理

  「讀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大行和尚說:不念佛修行,讀經猶如讀藥方,念佛猶如服藥。」

  大行和尚是《念佛鏡》兩位作者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師父,所以在《念佛鏡》善道與道鏡這兩位大師,經常引用大行和尚開示法語。這段法語大行和尚譬喻說法,譬如的非常的奧妙,大家跟著師父來念一遍

  「讀經猶如讀藥方,念佛猶如服藥」

  請問諸位菩薩:讀藥方能夠治病嗎?不能!服藥才能治病,所以下面說:

  「讀藥方病即難除」,只有讀藥方沒有服藥,當然病苦不能消除。「服藥,病則易瘥」,瘥就是治癒的意思,服藥病才容易治癒。但是沒經由讀藥方這個程序也不知道要抓什麼葯來服用,對不對?所以也是要讀經,也就是從讀凈土三部經了解阿彌陀佛發願,要度我的真心。了解明白了,就進入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修行,不要就一直停留在讀經,也就是讀藥方。知道要抓什麼葯煎來服藥治好感冒,如果知道治好感冒的藥方,要趕緊抓藥來煎,服下藥方才能治好病苦,不要知道之後,還繼續一直讀藥方。

  很多人就修行的次序把握的不好,信、解、行、證一直停留在信解階段,沒有進行到行證的階段,藥方讀一讀趕緊去抓藥,葯抓回來之後趕緊下去煎,煎好趕緊服下,感冒的病苦才能治癒。所以解行並進、行解相應,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無不如此。所以讀完凈土三部經,對阿彌陀佛了解了,趕緊一心念佛,就是如此。

  「讀經修道功德,亦少於念佛功德。」

  當然就讀經與念佛做一比較,讀經非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阿彌陀佛的本願。對第十八願而言確實如此,如果就第十九願而言,讀經功德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往生,此時的讀經就成為往生因,就是如此。(選自《念佛鏡摘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