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除了亡者平生睡覺不合眼,如廖添丁者,死後雙眼猶不閉之外,眼張嘴開,乃執著掛礙所現之惡相,蓋相由心生。
一個人死後,眼睛張開,好不好?一定不好的。嘴開開的,好不好?如果你死後,眼睛睜的很大,嘴張得很開,你的家人看了,會不會難過?一定會難過的。外人看了你這樣的遺容,也會心裡毛毛的,或者聯想到你可能有什麼事情放不下心,這是很自然的。
那麼假如有一種人,他是天生在睡覺的時候,眼睛是不合眼的,廖添丁就是。那有的是因為身體的毛病,所以他因為得了某種病,他要休息的時候,眼睛無法完全閉上,或者嘴無法完全合上。師父告訴你們我自己睡覺的情形,我睡覺大部分的時間,嘴是張開的,不好看。所以將來我死了的時候,有可能嘴巴也會張開,因為我睡覺的習慣是這樣子。所以一個人平生睡覺的時候,他的眼睛或他的嘴巴是開開的,可能死後也會是這種情形。
那麼,假如在休息的時候,不是天生就眼睛、嘴巴開開的,那麼死了之後,眼睛睜開,嘴巴打開,當然是惡相,這一定不好。
處理之道,便是探詢亡者家屬,試圖了解亡者掛礙事由,再針對問題處置。倘能就所礙之事,善巧安慰,勸勉放下,不令執著,進而提起正念,稱佛名號,則其遺容自然閉目合嘴。若不能解其礙事,則難轉惡相為瑞相。信願多年來助念不下千人,曾有一助念開示失敗經驗。亡者為一女性,因其夫移情別戀,另結新歡,為此夫妻失和,大動干戈。其妻一時氣憤難平,遂而懸梁自盡,死後臉色泛黑,瞠目張嘴,狀極可怖,名符其實,死不瞑目。我請其夫在靈前道歉謝罪,以消亡靈氣憤,解其心結。未料,其夫非但不從,反而口出穢言,更怨亡妻。致使我無論如何軟語寬慰亡靈,虔誠念佛,皆不見其惡相轉變,甚至以手撫閉其雙眼,亦不見效用。
這個實例就是在大雅。這是師父所助念過的經驗中失敗的例子。這個亡者年紀並沒有很大,師父的印象,她可能還不到五十歲。因為她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很多天下的男人都犯了這一個共通的缺點,很喜歡討小老婆。討了小老婆,自己已經不對了,還埋怨自己的大老婆。所以夫妻兩個人,因為感情失和,大動干戈。他的太太一時氣憤,懸梁自盡。這種因為先生有了外遇,太太自殺,而且是上吊自殺,師父也助念過好幾個case。在台北三峽也助念過這樣一個case,不過這個太太,是因為她本身就有憂鬱症。
這種自殺的例子,如果是因為先生的感情問題,促成這個亡者一時氣憤,忍不過,所以懸梁自殺。如果這個先生不願意跟太太懺悔,求她寬恕、原諒,這個癥結沒有解開,你很認真的為她念佛,有沒有用?沒有用。如果這個杯子,師父要喝水或者要倒水進去,沒有將杯蓋打開,有沒有用?沒有用。杯蓋打開了,才能喝水,也才能把水倒進杯子裡面。如果亡者的心結沒有打開,你縱然很認真為他念佛,不見得能夠幫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縱然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絕對救度,但是亡者不願意念佛,不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用?沒有用。機法不相應,佛凡不一體,沒有用啊。阿彌陀佛對十方每個眾生都是慈悲憐憫絕對的救度,但是不念佛的人,不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不願意往生的人,沒有辦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我們眾生信受稱念,才能機法相應,對不對?當然是這個道理。
因為這個失敗的經驗,讓師父感受到,要度眾生確實很不容易。因為亡者的死相非常恐怖,我為她開示了兩三次,都沒有用,因為亡者非常的氣憤。請問諸位女眾菩薩:假如是你,你會不會生氣?會啦!不會生氣,我不相信。你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還氣在你頭上,還埋怨你,還凶你,甚至還修理你,你內心能夠吞忍嗎?如果你會,哇!你真的是菩薩了,忍辱心很夠,不簡單,我要跟你鼓掌。但是我想,你的內心或多或少,一定為這件事情氣憤不平,生氣的程度大或小而已,說不生氣,我不太相信。
假如先生對你不忠,他在外面有了女人,但是你知道了,他跟你懺悔,可能你就會原諒他,總是夫妻一場嘛,而且我們又是學佛念佛的人,包容他。但是如果先生不懺悔,又對你拳打腳踢,惡言相向,你不會生氣嗎?是他不對在先,而且還對你拳打腳踢在後,我看你一定也受不了,氣不過,我就死給你看。因為這種處理的方式,很多都是三部曲:一哭二鬧三上吊。真的,這就是使用第三部曲,上吊的招式。結果死了,臉黑漆漆的,死不瞑目。我請她的丈夫在靈前跟她道歉謝罪,他不肯,還在師父的面前,在他亡妻的靈前凶她,還跟她說不好聽的話,甚至還罵三字經。如果你是亡者,你會不會生氣?如果你跟師父講不會生氣,那我實在太欽佩你的涵養了,我會跟你鼓掌。如果不生氣,怎麼會死不瞑目?怎麼會瞠目張嘴?一定是很掛礙的,對不對?一定的。
這個時候,如果這個系鈴人,就是這個亡者的先生,沒有跟他求哀懺悔,沒有他來解鈴,助念的效果是不彰的。所以,師父為她助念,我還想辦法用手把她的眼睛撫閉——沒有辦法,無效!無效,師父很想幫她,但是沒有用。我跟她的先生溝通了很久,他還很生氣。這夫妻是結惡緣。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結;父子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記住,不要跟人家借錢,跟人家借錢要怎樣?要還錢。欠人家金錢債要還嗎?欠人家感情債要還嗎?甘願還也要還,不甘願還也要還,要甘願還還是不甘願還?甘願還。歡喜受也要受,不歡喜受也是要受,要歡喜受還是不歡喜受?歡喜受。甘願還,歡喜受,較快還完,較快受完,對不對?學佛的人轉一個心態,你的心境就會比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