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我們做了很多惡事,為什麼沒有一直行善?

  學生老師,最怨恨的人好度嗎?我的意思是我們做了很多惡事,為什麼沒有一直行善?

  老師菩薩的四攝法分別是:布施、愛語、同事、利行。這個內容非常好找到,可是為什麼是這四條,而非其他的?修持菩薩攝受眾生的部分應該落實這四條,而非六度萬行,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這四條非常淺。

  我們粗暴地把四攝拆開來看,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沒有一直行善,為什麼做了那麼多惡事。四攝里最簡單的,也是最中規中矩的是布施布施就是給人東西幫人忙、急他人所急,身口意、內外財,做這些,無外乎是要和眾生接洽一個良好的緣分,因為伸手不打送禮人,人家給你東西了,就算咱們心態不好也不能因為別人給我東西怨恨他,對不對?眾生還是比較貪的,所以給眾生東西布施眾生是和眾生接洽善緣最好的方式是非常中規中矩的修法。可是這個行為必然是在輪迴里,我們要知道,這個事情輪迴里想一直做下去就非常非常艱難。

  以釋迦佛為例子,在遇到燃燈佛前他曾經供養了無量無數的佛陀經文里有記載,《金剛經》和《僧伽吒經》都提到這個數字了,各位可以自己去查。按理說供養那麼多佛,而且無空過者,遇到燃燈佛的時候,怎麼也淪落不到成為乞丐一般的窮困!可是這就是輪迴,等釋迦佛遇到燃燈佛的時候,遠遠看著一個高大的比丘過來,他想供養東西衣服都破爛不堪,怎麼供養,最後泥地布發。看到路上有一小段泥水路,自己趴著在泥水裡,請比丘踩自己過去,可是身高還不夠長,就把頭發打開鋪在餘下的泥水中,以此來供養燃燈佛。這就是輪迴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佛、無空過者的布施供養、承事,想一想這是何等的福德,何等的善根,可是在漫長的輪迴里這些福德終究會耗費光的。所以布施你有資本、有能力去行做,可是如果沒有資本了,還怎麼做布施?那就必須要上第二種手段——同事

  同事和現在的同事略類似,你做啥事,我也做啥事;你殺豬做了屠夫我就殺羊和你是鄰居,以此來結緣,以同事方式結緣就不那麼愉快了。所以《楞嚴經-四種清凈明誨》中提到「奸偷屠販乃至淫女寡婦」,這是幹嘛?就是做同事,以此來結緣。各位想一想,讓一位大菩薩來做這樣的事情眾生結緣,這對菩薩說是何等的煎熬?

  學生但是老師,我有個障礙,《四種清凈明悔》里說他們會在其中說佛法,但是我們是一起幹壞事了,也不知道佛法了。

  老師是的,所以就要說到第三條愛語和第四條的利行了。如果只是去做布施同事這事就有點為做而做了。愛語就是如你提到的,要勸善!於是某些大菩薩就開始表演了:我殺豬啊,我業報現前了,我攢下的錢全敗壞了,我的家庭夫妻身體全部都受到業力懲罰了。讓同事們曉得這個事情不能再幹了,太可怕了。所以他可能沒講一句佛法,但是卻演了一輩子,可能他也不是主觀故意的,而是在輪迴業力中,自動地上演了,只是能看到你故事的人都是你有緣的。

  學生我本來想的是勸善的人,被惡人同化了,現在知道了,同化也是在勸善,在表演,只是自己不知道這個也是菩薩道,自己只能在其中感受痛苦罷了。

  老師愛語是說對方喜歡的話,但是也是要勸對方止惡而揚善;可是如果對一個業障非常重的眾生來說,你言辭鑿鑿地說佛法,他都不會聽,更不會信,你不演一下,他都不會當回事就像我常常說:「你和樓下走道的去說!」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你這話或許對,但是和那些緣分略淺的人怎麼說?說不上的;就算說了也沒效果,反而讓人詬病,說你有毛病。這不是明智的選擇,也不是有效果的付出。

  所有的這一切付出和忍耐,乃至違心地、主觀或者被動地造作種種業力,最後都是要完成利行。只有到了你能利行的階段,如上三條攝受行持才會真正有效果,才能煥發龐大的力量;如果我們遲遲不能踏入利行中,前面三條做的再多、再苦、再難,都是暫時沒意義的。

  學生老師我再插個話,演歸類到愛語嗎?

  老師演可以歸類到愛語,但是很粗暴,並非都是如此,你這樣理解是可以的,但是事不那麼簡單。這個話題我們說完一半,後一半是面對各種緣分怎麼利行了。

  我過去粗暴地把四攝分成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小心謹慎地落實布施,生怕結下惡緣;

  第二階段善緣要接,惡緣也要接;

  第三階段打包送走。

  再直白點說,第一階段這是剛剛來的,知道善惡道理,知道業感的原因,不肯做惡,如我們聽過:寧勿死不犯戒。可是眾生的種類繁多,真的不只是靠善行都能接洽到的,這就要上升心量了,你肯不肯去接引如上說到那些他人接引不到的眾生?就像釋迦佛在做寶海梵志的時候,聽到佛陀人壽萬歲後就沒有佛示現了,他就繼續問什麼時候是最惡濁的時候?佛陀告訴他在人壽低於120歲的時候,徹底進入到五濁惡世,那個時候連菩薩不願進入這樣的惡濁世界。彼時的寶海思維完畢,就發願說:我要五濁惡世示現成佛,救度眾生這是心量的問題啊。如果只是拿善行眾生結緣,就會把一部分眾生隔在外面,怎麼辦?作惡?干!做驢做馬?干!做鬼做畜生?也干!這才是菩薩的風範啊。

  可是在輪迴里必然誰造誰受,這是不能改的,所以走到最後就沉迷在其中了。可是佛菩薩也不能眼看著眾多菩薩的分身也都沉迷,所以會在合適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提點,以幫助他回歸到正路,或者走上最後解脫的道路,這是一個前仆後繼,源源不斷的自我救贖的流程

  有的分身行程圓滿就要回歸了,而有的分身才剛剛下來,積累的緣分還不夠一車,他就暫時不會靠站,也不會說主動地去學佛,或者去行善。在漫長的遊走中,到中後期的一個典型特徵是:開始行善,積累善緣,如果這個眾生長久劫來都沒有這樣一段努力,那麼他的任務還不到時候,還不到他回去的時候。後期這些積累的善緣能幫助自己在佛法里找到解脫的道路,並且能把機緣成熟眾生順帶送走,這一路就算可以圓滿收官了。所以在我眼裡大家都菩薩,但是是菩薩的千萬億個分身之一罷了,任何一個眾生也一同,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都是這樣。既然都是有來頭的,應該更容易喚醒的;既然都是有來頭的,也必然是給自己覺醒留下了線索和救度的善緣安排。

  如上把菩薩四攝略微粗暴的和大家拆分了一下,希望各位能在其中找到自己要做什麼,要落實什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