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落實真信切願,契合阿彌陀佛的十念必生願

  問:《無量壽經》里四十八大願的第十八願應該怎麼理解?

  答:為了方便我把此段貼一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因為同修問的這個版本,我們就拿這個版本來聊。

  簡單粗暴地翻譯一下:如果我要做佛了,十方世界的所有有情眾生,如果能至誠懇切地相信並願意,想要往生我的佛國土來,哪怕只十念我的名號,如果不能得生我的國土我就成就為佛。但是要除去造作五逆重罪和誹謗佛法情況

  第十八願可以說是凈土法門核心支柱,若學凈土不可不知這是往生的根本接引願。我讀經文是比較不看重科注,什麼是科注?比如把經文的某段分出來叫一個什麼名字,把段略大意抽出來,總結貼上一個什麼名詞。這雖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經文,可是卻又形成了一種新的阻礙,就是我要去理解科注到底在表達什麼,再去理解經文表達什麼,雖有方便,但也會產生阻礙。當然到中後期的時候科注的幫助作用更大了,畢竟我們單獨從經文中攫取義理能力可能會走到瓶頸期,需要更多的立場和角度。

  把阿彌陀佛昔日所發大願拆分為四十八願,這個拆分本身也是屬於科注產物。早些和大家在群里分享了阿彌陀佛大願的《彌陀願海》,也是逐條地說了這四十八大願。

  這一條十念必接願是凈土法門對我們這群苦難眾生的根本接引願,可是各位千萬千萬要曉得:阿彌陀佛接引的眾生不僅是六道眾生,還有羅漢菩薩,所以不能說這一條就是凈土的全部接引內容這是不準確,也不完善的。只不過我們是六道眾生這一條完全針對了我們的情況,契合了我們的狀態,所以這一條接引願對當下的我們來說是根本接引願。

  有科注稱這條為「十念必生願」,當然我更習慣叫做「十念必接願」,或許在群里待的久的同修發現這個微細差別。「十念必接」和「十念必生」差別在哪裡?「必生」這是強調了結果,一定可以往生;而「必接」是強調了佛陀的承諾,佛陀必來接引,至於能不能接引走,暫時不做界定。我為什麼做了這樣的強調呢?是因為凈土法門從隋朝明確建立到現在1500多年,雖然往生極樂者眾,可是說實話卻並非萬修萬人去,和「必生」確實是有些不搭。當我們更多地強調「必生」而忽略了一個很現實情況: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往生?有的人念佛不可以往生?其中不得不說「必生」這個詞語產生了麻痹作用,而忽略了此一願中強調再三的個人要求的部分。

  【設我得佛(阿彌陀佛成佛,所以這句可以忽略),十方眾生(被接引的范圍眾生),至心(1)信(2)樂(3),欲生我國,乃至十念(4),若不生者(假設不能得生),不取正覺(不成佛)。唯除(兩類特例除外)五逆,誹謗正法。】

  這樣一拆分我們就能這一願很清晰得看明白了,在假設如果這樣做眾生不能往生的前面最少有四個條件內容

  1、你要至心,麻煩了!啥是至心?怎麼做才是至心?

  2、信,信啥?信了什麼?信到什麼程度,算是信?

  3、樂,這個樂是歡喜的意思。不能說沒地方去了我勉強去極樂吧,你別勉強,極樂不是你勉強去的地方;你但凡內心有點不愉快,不願意,不情投意合,極樂都不必去的,所以樂就解釋了欲生我國的願。可能因為我們比較粗鄙,所以這個願里唯一的重複強調的點就在這個欲生和樂上,都是一個意思,欲生更直白點。

  4、乃至十念。乃至這個詞本身就有哪怕的意思,也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條件要求了,哪怕就十念也夠用了

  如上這四個條件,第四條行為要求本身就是很模糊的,所以我們可以暫時放下。想獲得沒有不生的結果,前面的條件就必須看得到,如果只是關注到「哪怕十念」,就是捨本逐末了,重點強調的內容沒看到,就看支端末節了。就像一台機器的使用說明要有幾步才能開啟機器,但是我們不去仔細看,就看到了按開關,那麼當我們想去使用的時候按開關真的可以獲得功用嗎?

  舉個實在點的例子:比如用滾筒洗衣機洗衣服你想使用要插電,還要保障電路電源都沒問題,別沒電;你還要接上進水管和出水管,都要能通暢達到使用標準;還要放進合適重量的待洗衣物和對應洗滌劑;然後關好門,如果門關不嚴也不好使;然後開啟電源;調整洗滌模式,最後才是按下啟動。如果這一套里有一個沒做好,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洗個衣服尚且要如此的步驟,而且要逐條完善才能保障洗滌效果,那麼往生極樂這樣大的事情,就光看啟動的「十念」是不是太唐突草率了?

  如何算是至心?怎麼才算是真的信?什麼樣的願才是樂?這三個問題就是埋藏在十念必接願中的三個大溝,凈土人不得不查,不得不知。你不知道釋迦佛是誰都沒問題,如果不知道這一條願里的關隘,那就是死罪啊!

  後代的祖師大德為了簡化和方便,把這三個又做了整合,總結出二個基本條件要求,就是把至心融化到信和願中,形成了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真信切願」的提法。真信就是至心的信,切願就是至心的願,這樣的提法更清晰準確地凸顯了「十念必接」的核心點,但是也有忽略樂的部分內涵。

  「真信切願」這四個字是「十念必生」的根,這四個字落實好十念必生,落實不好,沒弄明白,結果怎麼樣就難說難猜了。因為這一關係,所以我稱這一願為「十念必接」,佛肯定是接,至於接走與否是有條件要求的,達到的自然沒問題。

  什麼樣的信是真信?我們真的很難很難達到真信,在信上也就是勉強信吧。如果真信,簡略舉二個例子:一信極樂,二信阿彌陀佛。這二個好信嗎?極樂的種種美好,我們當神話聽當然沒問題,真的能信嗎?極樂國土人民可以兜著花在一個早晨,來往於十萬億個佛國土供養彼佛!怎麼信啊?所以更多是我願意相信,不是真的信;怎麼實現如果都不能理解,說信這不就是迷信嗎?

  極樂的種種殊勝那就更難信了,如果真的理解不了這些,說信是沒有根基的。所以大家看現在多少學佛人是迷信當正信在學,學不出個名堂,學得七扭八歪都是極其正常的,不這樣才不正常,因為信的基礎就是錯的啊。

  第二個,你信阿彌陀佛嗎?佛陀慈悲我們,把阿彌陀佛的佛光拆分出十二大塊來,看看都是什麼?比如無礙光,這個佛光遍照十方世界無所遮止,沒有什麼可以阻礙和遮蔽的,所以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那麼照到我們沒?自己捫心自問照到了沒?如果沒照到,這是情況?粗暴剛性嚴肅地說:沒照到是因為我沒真信。

  佛光中還有觸光安樂,觸光柔軟這樣的內容;還有接觸佛光自然飽滿的意思,再深說就麻煩了,真信嗎?接觸佛光自然飽滿了,飽滿只是安樂的一小部分啊,我的天啊,為什麼我還要吃飯、還要喝水、還要睡覺?沒飽滿對不對?沒飽滿,說我佛光遍照,這是一個謊言;說信佛光有如此的功能作用這是第二個謊言。一個微細的反應已經十足地說明我們真的沒信、沒真信、沒深信、沒正信,所以我不怎麼強調這個內容,可是這個內容各位必須清晰瞭然,不要當自己的信力有多強勁。

  知道自己的信力有缺陷起碼算是有點自知者明,當然我也不是強迫把這個不真信佛帽子扣給各位,所以當某些人自己飄得很高,建議看看《楞嚴經-五十五位菩提路》的前十信都是什麼境界狀態,看一看就知道我們自己是一信沒一信,說信也是鬧著玩的水平,愛好者的水平。所以你想真的信佛必然要達到智信,而不迷信的那個層面,這個事情本身就已經很難了,我姑且口無遮攔:學佛幾十年也未必是真信佛的人!我們說的信更多是我願意信,而不是我相信,這裡的大溝是我們這些凡夫眾生的天塹。

  我在群里叨咕叨咕的,有的時候我也挺詫異,各位到底缺什麼呢?最後發現就是缺苦、缺累、缺遭罪,別的都不缺;就是苦沒吃夠,別的都不差;苦吃夠了,死馬出現了,才能真地按佛教道理去做。而現在很多人自己給自己打折扣,當超市是自己家的了。我們去超市隨便打折都不可得往生極樂這樣大的事情能靠各種自我打折就實現了?這是誰說的道理?誰灌的迷魂湯?

  信上,如果我們不能走到智信,就根本沒可能企及到所謂正信,也就不用說真信和至心的信了。智信不學習能得到嗎?各位佛教道理那麼深,不學習,一天晃悠悠各處轉發這個貼子,哪個文章,走心了嗎?真的去思維了嗎?真的能理解接受嗎?如果你理解了,自然可以轉述和表達出來,哪怕十分之一,也是理解了才能做到的;如果你表達的東西風馬牛不相及,說理解了,是你自我打折後的結果?

  這是大根大本的問題,我們沒有這個力量,且承認也行的,起碼不是自己騙自己,知道自己半斤八兩,也就知道自己有什麼可以用的資源了。就像下棋中的殘局,你必須知道能用什麼資源;你必須知道面臨了什麼局面,這都不清晰,一步錯就滿盤輸。智信,不學習、不深入、不走心、不去扎實地推進教義,這個智信是不可得的。沒有智信就是迷信啊,想一想迷信能當成真信嗎?這不是自己要玩死自己的節奏嗎?所以這個部分我言語激烈點,各位擔待吧。

  至心的願。剛剛說到樂是開心歡愉的意思,是喜歡去,希望去,沒有勉強的意思,沒有強迫在其中,沒有半點芥蒂地希望往生極樂,這裡面是全純凈的,完全是正能量的部分。所以我也說過多次,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沒地方去了要去極樂避難,你沒地方那是你自己事情,帶了這樣的情緒極樂相應嗎?我們真的願去嗎?到底因為什麼才願去啊?深挖一下你到底因為什麼才願意去極樂?這就完全把往生動機暴露出來了。我去可以長生不死;我去因為一切具足快樂圓滿?可以的,但這是小乘心,這是要在蓮花里待很久才能出的。真切地願生極樂,那麼願生的動機往生目的這就必然暴露出來了,所以各位捫心自問這個點上有沒有必須的、光明的、充分的理由能說服我們自己呢?

  古人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把這個往生目的清晰瞭然地弄明白,你說給別人往生極樂好,他就必然能得利益往生極樂去嗎?所以我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大乘內容,融合在凈土中,融合在行做里,並非這是在抬舉我。我是草根,自己知道,因為我是草根所以也不樂意接受贊美,分享那麼多大乘內容其實就是在更大范圍的可能性激發大家往生極樂的願罷了。可是這個門檻也可高了一點,所以又回頭到《地藏經》里,我們要通過閱讀《地藏經知道自己將面臨什麼局面,知道自己地獄客輪回種了,肯出輪回,願出輪回,急切迫切地想出輪回的心,各位有嗎?沒有這樣的心,離苦得樂的願能是真實的嗎?都不想離開痛苦,求生極樂的願能是真切的嗎?所以我們用三步走並非是我喜歡多事,或者搞發明創造,而是這些實在是基礎基礎的問題。如果我們只看到基礎而不能在基礎上所作為,基礎就是泡沫做的,可以瞬間崩塌。

  所以學佛千萬不要拿泡沫做基礎,不管磊多高泡沫終究是不堪重任,不堪風雨的,以這種水平的基礎咱們如何得學佛利益?還怪我們遲遲不進嗎?還怪我們總是遇不到所謂的提點嗎?還怪我們總是努力沒有理想收穫嗎?基礎沒弄明白,事做了也很可能就是白做,做完了安慰自己,說自己儘力了,你這是玩啥呢?

  希望各位深讀《地藏經目的很清晰,我已經說過無數遍了,必須看得到《地藏經》里描述自己將面臨什麼?真得懂了,願離娑婆的心勉強算是真的,往生極樂的願也就勉強可以有點力量,再配合阿彌陀佛的接引願力,往生事情是有保障的。如果自己面臨什麼都不清晰,說我往生極樂,願此一生為最後一生,這都是美好的希望,和真實能實現的結果可以不同的。

  信願二字說來簡單,可是真要獲得其力確實需要努力一翻。要把信願二個字打造成真信切願,打造成至心的信和樂願,這就滿足了十念必生的前三個基礎條件,隨後行做上十念足以,這就是四個條件具足了。餘下就是避免和消除二種特例,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圓滿地契合阿彌陀佛的「十念必接願」,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這是「十念必生」。

  如上說的也不完整不圓滿不清晰,各位擔待。如果沒啥事就多看幾遍,再看幾遍,再看幾遍,這個內容不清晰對凈土學佛人來說就是死罪,就像不知道家門向哪開是一樣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