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災禍頻傳依佛教義理應如何認知呢?

  第一百零三問:「在這個浮躁社會里,災禍頻傳,是因為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嗎?佛法中有這樣的說法嗎?」依佛教義理應如何認知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此警句,雖出自儒士之口,卻充滿了儒釋道文化內涵。之所以古今傳頌,經久不衰,其義關繫到正心以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倫常,為人類社會存在的五種正常關系;即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乖舛,為用乖巧心機,做出忤逆、顛倒、錯位、違背、否定倫常的事項。倫常乖舛,若正常的倫理關系遭到破壞,就會出現各種禍端,倫常難以維繫,或分崩離析,及名存實亡,而不復存在,即立見消亡。當今時代傳統文化遭受破壞,唯物金錢觀念至上等;加之空巢老人難見子,有情難相親;獨生子女無長幼,有留守無序;牛郎織女多難聚,有緣易離別;買官賣官同名利,多益少見義;相互利用深城府,有誰真誠信故有人心浮躁動態,同時出現人間百態。

  在佛法中,《金光明經》有鎮國護家法寶,顯父慈子孝,母子連心;兄寬弟忍,長尊幼敬;夫有夫綱,婦守婦德;君以德立,臣守清廉;朋以義聚,珍惜友情。講究倫理順序,恪守慈孝綱常;擔當長兄責任,自盡幼弟義務;夫婦相敬互愛,內外家道分明;君臣大義為先,盡忠報國為民;朋友互補長短,共同興趣為歡;皆為不可造次,秩序道法自然。故《了凡四訓》禪語對話有,「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餘殃,殃盡定昌;為惡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餘昌,昌盡定殃。」當今時代,應從自我開始,無論貧富貴賤,無論精英平士,無論南北地域,無論膚色民族,都可啟於當下,修自我福德,惜自我的善緣,過去善業現在受,現在善業未來受。一定會幸福安康,昌盛文明;否則,福過其壽,則難長久。

  德不配位,為所具德行與所具福報不相匹配,或所具德行與所居權位不相匹配,福過其德,位過其德,發生乏德了福、德位錯亂的現象。由於德行不足,導致作為不正其心自然有偽,知見必然生邪,必有災禍相隨;故而過度消靡生活,難守清正節操,言行失當不善,現世報應速達。當今時代,有夫婦可共患難而不可同享福,年輕才俊有為卻英年早逝,達官顯貴權重而禍事連連,稍有富足生活卻橫生事端,皆為德行不符合萬有規律,德薄不能荷載重物。更有為了發財不守法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為享口福不顧身體,為足慾望不守名節等,什麼錢都敢花,什麼事都敢幹,什麼物都敢吃,什麼臉都敢丟,近乎瘋狂程度,不惜一切代價。結果感召天時不正,地利失常,人心不古,天災人禍不斷;現實可見一斑,無不觸目驚心。

  在佛法中,《金光明經》有提倡勤儉,暴殮天物有過了福;策令利民,損害眾益有罪失德;還有君失德而臣不忠,父不善而子不孝,夫奸詐而婦不賢,朋相欺而友不誠;乃至邪心、邪命、邪語、邪業、邪淫邪見等。感召善神遠離世間,惡神相繼親臨降災;地震、戰亂、瘟疫、惡疾、大火、饑荒等頻頻出現;龍神行風不正、行雨不時,造成霧霾、狂風、旱澇、洪水、冰雹、雷電等自然災害環境遭到破壞,財物受到虛耗。皆為德不配位、人天互損所致,皆為人心不善、惡業報應所得。當今時代,有善人聖行福地佛法多、僧眾多、信眾多、梵音多、孝子多、善行多等,各處有災而此不見災,周邊有禍而此不為禍,風調雨順,物茂糧豐,人心安穩,盛世繁榮。皆為福德相符、善業報應所致,皆為德位相合、人天互益所得。2016/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