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關於佛法和《弟子規》它們的關係,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我覺得作為我們佛弟子來講必須搞清楚。
首先,我們原來講過佛法的大概的分類,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多年,他根據化機,就是信眾的不同根基的不同,講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法。大概分為這么幾種:第一種人天乘;第二種小乘;第三種是大乘。這裡面每一乘當中又分為兩個部分,比方說人天乘當中又分為人乘。
人乘是什麼呢?根據佛教的思想是這樣的,只想到自己這一生和來生,富貴榮華身體健康,一切順緣具足的這一類的發心。這一類的人呢,他是通過修持三皈五戒和行一些善法,而最終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果報。這屬於『人乘』。
天乘這一類的發心,是想到來生要生天,享天福。這一類的人他是受持的三皈五戒,行的中上品的十善,有的還有一部分的禪定功夫。他們來生可能會往生到天上,天也有很多層我們都知道,去享天福去。這一類的人他屬於『天乘』發心的人,這一類的修法屬於『天乘』的修法。
再接下來是小乘,又分兩種:一種是小乘聲聞乘;一種是小乘辟支佛乘。小乘聲聞乘這一類的人呢,他首先要有出離心這樣的發心,有佛教的空性正見,修持的是四聖諦和八正道,最終他可以得到阿羅漢果位。這一類的人屬於小乘的『聲聞乘』。
那麼小乘的緣覺乘也叫辟支佛乘,他們是要有了脫的發心,叫出離心的發心,修的是十二因緣法,最後證得辟支佛果位,這一類是佛教小乘的『辟支佛乘』。
那麼佛教大乘又分兩類:第一種是有菩提心的發心,行的是六度萬行,廣度眾生大行功德,最後能證佛果的,這一類是大乘的菩薩道,『菩薩乘』。
另外一種大乘的金剛乘,要有菩提心的發心,想極速成就廣度眾生,他們的修持,可以是無上密法的生圓二次第。他們最後也會得到佛果,這一類的人他們是佛法的大乘『金剛乘』。
我們以前也曾經講過儒、釋、道三者的關係,就是佛教,儒教和道教它們的關係。因為它們的內容非常之多,我們可以給它一個相對的一種概念和定義。就是說道教它是研究探討修持的是人跟自然天地之間的關係。那麼儒教他們主張的是人跟人之間的三綱五常,一種的倫理道德的關係。那麼佛教呢,他是主張的是人跟心之間的關係,包括由此延展來的一些修法,最後證得空性,證得佛果。這個我們在以前都講過。
關於《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姓李的秀才,根據儒教的論語思想,而寫的一篇《訓蒙文》。《訓蒙文》的意思是什麼?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懂規矩,如何與人相處的一篇文章。它可以是儒教的,我們把它看做是儒教的一部分內容。
所以說,有人說過《弟子規》是小乘佛教,作為正信的佛教徒的我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如果把《弟子規》非要與佛教相靠的話,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的出來,《弟子規》可以是佛教當中的,人天乘當中的,人乘當中的,一部分。這個我們必須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