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呢

  第一、阿彌陀佛是本願成就的佛。

  第二、阿彌陀佛是救度眾生的佛。

  第三、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

  第四、阿彌陀佛是臨終來迎的佛。

  慧凈上人精彩答疑:

  問: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修行需要具足信願行,法師在宣講時,強調阿彌陀佛的本願,但是修行的行,要到何種程度才能往生?如果只有願而沒有強調行的程度,是否會與日本的本願法門有所混淆?是否需要行到入三摩地,凈念相續,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呢?

  答:沒有你所說的這些條件,只要稱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就可以

  為什麼“南無阿彌陀佛”被稱為“萬德洪名”呢?因為十方眾生往生功德資糧在這一句彌陀名號當中都已經完全具足了。當然,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也不是隨隨便便念的,而是我們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因為十方眾生根機各不一樣,有的人時間比較多,有的人時間比較少,所以時間多的人就多念,時間少的人就少念;有的人修養較好,脾氣較好,心比較平靜,念佛的時候自然心比較沒有雜念;但有的人個性比較剛強習氣比較重,所以他念佛的時候妄想雜念還是很多,但是這些都沒關係,他只要念佛就好,眾生會有這些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

  善導大師說: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所以我們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不論我們是行、是住、是坐、是卧,不管你到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念佛,這樣就是念佛人。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什麼叫“大慈”?沒有條件愛心叫做“大慈”。所以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裡面,只有講“乃至十念”,沒有講一定要具備某一個標准。如果有標準的話,就會有的人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了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不是什麼日本凈土,我們這個本願法門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法門。第十八願講什麼呢?講“念佛”而已。善導大師說:“望佛本願,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將第十八願稱為“本願”,所以“本願稱名”是善導大師所傳下來的。

  “本願”的目的在哪裡呢?阿彌陀佛成佛目的在哪裡呢?在於一切眾生只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可以生了,所以說“望佛本願,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稱念彌陀萬德洪名,就是本願所講的,也是本願唯一的行持。

  剛才我們說“本願稱名”是善導大師所傳下來的,但那不是善導大師個人的創見,而是龍樹菩薩所講的。龍樹菩薩易行品》言: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龍樹菩薩這一段話就直接點明“本願”這兩個字,也點明“稱名念佛”這兩個字了。所以“第十八願”就是“本願”,“第十八願”就是“稱名念佛”。

  “本願如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是怎麼樣的呢?“若人”是指十方眾生,包含聖人凡夫,凡夫當中又包含善人惡人。“念佛”,念是意業,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名”是口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自歸”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歸順彌陀的救度,把我凡夫罪惡生命,生死生命、輪回的生命,完全歸入阿彌陀佛清凈生命、永恆的生命、不輪回的生命之中,這個叫“自歸”,簡而言之,願生極樂就是“自歸”。

  所以這“本願稱名”也是龍樹菩薩所講的了,證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本願”是龍樹菩薩創造的嗎?也不是!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所講的。《無量壽經》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其佛”是指阿彌陀佛;“本願力”是指第十八願的力量。第十八願沒有講其它三學六度,是說“聞名欲往生”——聽到了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而願生極樂,從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話“皆悉到彼國”——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通通都能夠到極樂世界,而且從現在開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轉了。

  因此,《無量壽經》有講“本願”,龍樹菩薩傳承,善導大師再做結論性的弘傳,所以本願不是日本的,是我們中國的。

  本願的條件就是“稱名念佛”, 其它沒有。

  善導大師說:“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沒有說要功夫成片、夢寐一如。如果需要這些條件的的話,請問阿彌陀佛要救誰?如果是這樣的話,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大還是小?有條件還是沒有條件?所以我們就“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好

  《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自古以來都被解釋錯誤,因為他們都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解釋,都是天台思想解釋,或以禪宗思想解釋,不是以凈土思想解釋,所以都被誤解了。

  《阿彌陀經》中有三段文自古以來長期被誤解:

  一、“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二、“若有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三、“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因為解釋凈土法門的多是在宋朝之後,尤以北宋時代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天台思想來解釋這幾段文。傳承下來的如蓮池大師、藕益大師,但對“一心不亂”的解釋都不是很正確,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善導大師著作。善導大師著作有流傳到韓國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後在中國就失傳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回到我們中國,所以印光大師才能夠看到。由於蓮池大師、藕益大師他們沒有因緣可以看到善導大師著作,所以他們都用一般聖道門教理來解釋“一心不亂”,把“一心不亂”解成是禪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則,解釋出來的當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樂法門了。

  我們來看凈土法門善導大師怎麼解釋的。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盤界”,他說極樂世界是報土的境界,是涅盤境界,只要進入這個境界,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得到涅盤,所以說“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所有的法門都是隨緣雜善”,今天所遇到的是顯教的就學顯教的法門,是密教的就學密教的法門,遇到天台就學天台法門回嚮往生,遇到禪宗就學禪的法門回嚮往生,遇到什麼就以什麼的法門、什麼的功德來回嚮往生,這個叫“隨緣雜善”。這樣子的“隨緣”而行,就是“雜善”,就是“少善根福德”,因此說“隨緣雜善恐難生”。

  “隨緣雜善”都是善根福德,那什麼是“多善根福德”呢?善導大師接下來解釋說:“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也就是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你有功夫、沒功夫,心清凈不清凈,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你已符合“專又專”,已符合“一心不亂”的條件了,所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稱念彌陀專復專”。

  所謂“一心不亂”。一則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者,不雜亂,不雜,也是專。所以只要我們專念彌陀名號,不雜修雜行,就是一心不亂,而不是說降伏或斷除見思二惑那種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都不往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眾生,而是只救度聖者了。因為功夫上的“一心不亂”不是“理一心”就是“事一心”,那都已經是破無明或斷惑的聖人了。

  所以,我們學凈土法門,若要能夠安心決定、往生決定,必須先要了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內涵,如果不了解第十八願而學凈土,往往會偏差,讓我們無法安心。因此對於“一心不亂”的行,我們要這樣的了解。

  我是出家身份,我就出家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大家都是在家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我雖然出家,但還是貪瞋痴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那我就以這樣的身心去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在家的居士,如果煩惱很淡的,業障也不深,一念起佛號就很清凈,大家也以這樣的身心根機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根機專一的來念這一句彌陀名號,這樣大家都平等往生。為什麼?你是善人,你也一樣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上;你是惡人,也是坐在願船上;不管你是聖人還是凡夫,是出家是在家,同樣都是坐在願船上。我們往生是靠這一句萬德洪名,不是靠我們的身份。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就通通舍掉身份,通通依靠這句阿彌陀佛來登彼岸,來進入無為涅盤境界,同樣成佛

  盡管在這娑婆世界有男眾、女眾的差別,有智慧學問高低的差別,有善惡業障多寡的差別,可是到極樂世界不靠這一些來往生的,完全是靠這一句彌陀名號。有這一句彌陀名號,即使是在家眾也好,是不會修行也好,心不清凈也好,有思惑也好,有見惑也好,或者連一品無明一點都沒有破除,都一樣平等往生極樂世界,到那裡通通平等成佛。所以善導大師說:“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同樣都是不退轉的階位,而且同樣都是進入一生補處的身份這一法門最可貴就在這里。這個也由於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不是本願成就的佛就沒有這些可貴之處了。

  本願有“因本之願”,有“根本之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只有第十八願是根本之願,其它的都是“因本之願”。阿彌陀佛的第十一願說:凡是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不退轉,而且必至滅度。所以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不會退轉,而且必至滅度。第二十一願說:三十二相十種隨形好完全具足。第二十二願說:讓你一生補處,而且到其它世界廣度眾生

  所以,我們的往生跟我們的成佛都在阿彌陀佛的本願中,四十八願也好,第十八願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們才強調,阿彌陀佛成佛是因為有本願才能成佛的,也由於是本願的佛,才是可貴的。

  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三藏十二部通通具足,沒有缺少,到了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就通通掀開、通通具足了。好像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夜睹明星的時候還是凡夫,一旦夜睹明星的時候,三明六通、百千陀羅尼當下具足,當下成為天上天下最尊第一的佛。所以不怕我們什麼都不懂,只怕我們不能往生;不怕我們不能廣度眾生。只怕我們不能成佛往生決定成佛,成佛決定廣度眾生。總之一切先往生再講,不然無常時時刻刻在我們的旁邊等著我們,出去有可能就被車子撞死了,坐飛機也有遭遇空難的可能,坐車也有可能發生車禍。因此我們唯有學這一法門才會真正心安

  一個無常觀很深刻的人,才是老實學佛的人,因為無常觀深刻就會推動他精進用功,推動他去尋找今生今世能夠解脫法門。如果無常觀不深刻的話,他就會悠悠泛泛,東尋西探,一天過一天,等到真正無常來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問:如果專念彌陀其它法門都不學不問,恐怕佛法從此就剩凈土宗了,再下去恐怕未法的時期就很快來到,所以不可偏執,應該走中庸之道,何況其它菩薩都有修行許多法門

  答:這個問題應該剛剛都有回答了。

  文殊菩薩他有一首願偈流露文殊菩薩心情,他說:“願我臨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即生安樂剎。”這是文殊菩薩的願。文殊菩薩也勸導法照大師,要專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那普賢菩薩的願是什麼呢?他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並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往生極樂。所以,在阿彌陀佛的面前,文殊普賢都把自己看成下品下生的凡夫,希望臨終的時候,盡除所有障礙,能夠順利安然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要消災免難的功德也在一句彌陀名號裡面,所以消災延壽藥師佛號功能,也都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裡面,因為六字洪名就是阿伽陀葯,萬病總持。進一步說,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就等同念十方諸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不約而同的來贊嘆我們、護念我們、稱贊我們,所以選擇這個法門其實是大智慧的。

  我們學這個法門之後,也不用再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因為只要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就好高興來當你朋友,來當你兄弟,如影隨形來保護你,原因是你所念的正是他頭上頂戴的。我們應知,觀世音菩薩目的就是引導苦難眾生來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後救到極樂世界去,不然觀世音菩薩說我好累哦,你還有輪回,還有苦難,我生生世世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來為你救苦救難,可是如果你今生今世南無阿彌陀佛,那我就輕松啦。這是觀世音菩薩目的。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法門目的,這一尊佛的目的,這一菩薩目的,不可以依文解義,才不會走向岔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