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4dae3836c8112c102fd2469642f031ae.jpg" />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出家在人間,修道在人間,弘法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成道涅盤也在人間,佛教與人間是密不可分的。
佛陀為什麼不在其他五道成佛?為什麼不在十法界中的其他法界中成道,而降世在人間,乃至在人間成道?佛陀為什麼不在過去時間、未來時間成道,而在我們現世的娑婆世界成道?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世間人道未成,怎能完成出世的佛道?
何況佛陀一代的說法不以鬼神為對象,所以佛教不是鬼神的宗教,佛陀說法是對人而說的。因此,佛陀所傳的教法就是人間佛教,所有的佛教都是人間佛教。佛陀,道道地地是人間的佛陀;佛教,道道地地是人間佛教。
《增一阿含經》雲:「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佛陀為了解決人類生老病死的根本問題,捨棄王位,入山求道,而成為示現佛法真理的大法王。佛陀的出家,是精神上的出世,是人格的升華。深廣的悲願,使他回歸人間,擁抱困苦中的眾生。佛陀不但沒有離開過人間,更深入社會,教導眾生如何離苦得樂。
uploads/content/2022/may/00e3aa6f3e4f8ef66bc55b564329ac8c.jpg" />
綜觀佛陀一生之精神所在,從初說四諦度化五比丘開始,直到晚年臨涅盤前度化純陀,可以說無時無處不諄諄於人間的教化。《佛說阿難四事經》記載,佛陀在臨入涅盤前,尚對阿難、帝王、人民及四眾弟子開示人間佛教四事:第一、執政者對人民如果有仁慈之心,不害生命,其福德等於侍佛。第二、執政者如果救濟人民災難,譬如供養佛陀。第三、執政者教化人民止息殺業,以弭災患,賑濟窮苦,以修慈心,亦如侍佛。第四、執政者與人民恭敬共事有智德者,亦如供佛。
這是佛陀生活化、人間化的真實流露,其慈愍眾生的悲心,於焉可見。
佛陀曾說:「我亦如是生世間,同於世法不染著。」在各種經論中,佛陀也一直強調:「我是眾中的一個。」如《增一阿含經》中說:「諸佛世尊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身為佛教的創始者,佛陀在印度不平等的社會里,面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種種問題,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他的看法與意見是普遍與深入的。佛陀對社會人間的教化,對象包含社會各階層的人士,例如:國王、大臣、文武百官、士、農、工、商、兵、強盜、妓女等。佛陀教化眾生的方法,總是視眾生根器,應病與葯,觀機逗教,隨機說法,猶如扣鍾,小扣則小鳴,大扣則大鳴。
uploads/content/2022/may/9a7f70aa8acd7ac10d3f33a39629e743.jpg" />
佛陀為父王擔棺,為大愛道比丘尼抬棺,上升忉利天為母親說法,以克盡人子之孝;看顧老病比丘,為老病比丘洗滌身體;教化愚笨的周利盤陀伽,使他成為阿羅漢;度化事火外道的優羅頻螺迦葉;施與清道婦的信心,「清潔不在於外表的清凈與否,你每日為大眾掃穢除垢,心地早已清凈,心地的清凈才是真正的清凈。」
佛陀幫助須達長者教育他驕慢不孝的媳婦玉耶:「女人光是容貌端正,身材姣好,不名為美人,更不值得驕傲;唯有心行端正,具備賢淑的美德,受人尊敬,方可名為美人。姿容的秀麗,雖然可以迷惑人於一時,但卻不能如一個心地善良,品德端正的女人常受人尊敬。」使須達長者一家和諧幸福。
佛陀的慈愛無量無邊,惠施給一切眾生。佛陀不分怨親憎愛、貧富貴賤,都同等的施予救度。佛陀准許尊貴的跋提王子等出家,也准許首陀羅出身的弟子,如擔糞的尼提、剃發師的優波離出家;佛陀接受富翁須達長者的供養,也接受貧窮者的布施;佛陀感化不為欲染的大迦葉加入僧團,也方便勸誘貪欲的難陀披剃,幫助摩登伽女棄愛染而依歸正教;鬼子母和鴦崛摩羅是讓人一聽到名字就害怕的惡人,佛陀卻感化他們改邪歸正。
佛陀甚至不捨棄數度加害自己,背叛自己的提婆達多,救濟生性暴躁的外道步知加。在佛陀的心目中,愈是頑劣的眾生愈要以慈悲度化他,因為佛陀視重病眾生如佛子羅睺羅,怨親平等,給予無盡的關愛。佛陀對眾生的愛,是平等無差、清凈無私的慈悲,佛陀對人間的慈悲教化是無遠弗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