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百問(16)

  問:您能否從佛教的角度對我們當代大學生就如何凈化心靈,剋制物慾、私慾,排解各類煩惱,提出幾點建議?

  答:當代大學生出生、成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具有濃郁的現代意識思想活躍敏銳,求知慾強,刻苦耐勞,有許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在這個市場與科技為主幹的現代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強的競爭壓力內心焦慮迷茫以及程度不同的失落也嚴重存在。大學生心理障礙乃至自殺事件,呈上升趨勢。所以,當代大學生佛法來調適心理,健全人格,甚為必需。茲略述四點,聊備當代大學生參考:

  1、相信因果報應。一個人命運的窮通貴賤,不是偶然的,中間貫穿著善惡對應回報的因果鏈。布施財富報,放生健康長壽報,嗔恚得相貌醜陋報等,所以對自己的命運要有正確觀念。命中沒有福祿,費盡心機也得不到,命中有好處你不想要也不行,這叫「求之不可得,卻之不可免」。這樣,人生觀便會達觀,逆來順受即是知天,進德修業始名立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命運便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2、對世間現象要有空慧的正見。了知世間一切都是緣生法,並無實體,緣聚則有,緣散即空,如夢如幻。由業力感招的世相,多有逼惱。如是吾人處世,隨緣任運,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無適無莫,則無往而不受益。

  3、由智慧生起積極的人生態度,完善自己,服務社會。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智慧素質,以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力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注重自我教育,要有特立獨行的精神,對物慾、私慾理性化,不可膨脹。淡然處之,心平氣和,反而能獲得應得的需求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們何不做一個君子呢?樂天知命、少欲知足,又能夠面對社會積極進取,使自己成為服務社會的優秀人才

  4、信願念佛,求生凈土。吾人幾十年生命,亦是一項投資,宜投到有價值、收益豐厚的項目上。如是思惟念佛求生凈土乃最佳選擇。念佛能令我們獲得安心立命精神家園,能令身心康樂,智慧開發,事業順遂。臨命終時,因念佛故,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往生安樂凈土,永脫輪回之苦,速成佛果人生一大因緣於斯慶成,願當代大學生於此深加矚意。

  問:東林寺為何確立凈土五經一論的聖言量和中國凈土祖師著作為兩大參照系?

  答:東林寺作為凈土宗的祖庭,確立這兩大參照系意謂:念佛法門乃佛教中之不可思議的圓頓大法,其事理境界惟佛與佛方能究竟,是故宜以聖言量作為至高標準佛陀涅槃時所開示的四依法亦雲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世間的人每每將聖言量淡化處理,是因為對聖言量沒有深入、懇切的體悟,常常省心省時地看看光碟、小冊子之類,知見混亂,莫衷一是。所以凈業行人一定要以聖言量作為判別知見是非邪正的標準凈土宗五經一論就是我們所依據的根本經典,一定要把五經一論的佛之知見建立起來,才能生起我們的正信、正行。第二個以凈土祖師著作作為參照系。能被後人推尊為凈土祖師者,悉是獲證念佛三昧、成辦往生的,是故讀祖師著作可靠,依教修行,不至有走錯路、走彎路的風險。

  凈土一法,惟佛無問自說。凈宗祖師依教奉行,得念佛法門之真實利益,教行理果在佛言祖語中完整體現,等同一味。是故我等凈業行人掌握佛言祖語的精髓,便獲得了判別是非標準,其他邪知邪見及相似法在這明鏡前便原形畢露。在這個見濁日熾的末法時代,提倡並實施凈土五經一論聖言量和祖師著作理念作為參照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故東林寺的弘法就是圍繞著這個核心來開展的。

  問:東林寺作為凈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別強調計數念佛,譬如百萬佛號閉關、「五·一」黃金周佛七、「十·一」黃金周佛七以及每日念佛定數量,不知有何依據?

  答:計數念佛方法中國凈宗祖師的傳承,這是針對眾生心性特點來施設的。由於我等凡夫妄心波動大,又有與生俱來放逸懈怠的積習,而且初心念佛易生厭倦,常常會為自己不想念佛懶惰而找種種的借口。由此就得對症下葯,規定一個數量,就像給小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如果不完成,第二天就要罰站。這樣強制性地規定數量,或能令念佛漸上軌道。另外,亦是念佛功夫的必需,以數量求質量。如果沒有一定的念佛數量,想要臻入清凈念佛境地是不可能的。心是否清凈,不必顧及,你就注重你念佛的數量。在100萬的數量裡面,也許不期然地會有若干句比較清凈佛號,水到渠成,無心而得,所以宜注重計數念佛古人對每日念佛數量的規定或3萬,或5萬,或7萬,或10萬。底數是3萬,可見古人辦道之篤實。現在吾人根器陋劣,又生存在這個忙碌的競爭社會,所以我們提倡每日念佛的底數是1萬。如果1萬佛號都不能保證的話,就很難你是念佛人了。1萬聲佛號約兩小時能念完。一天24個小時,再忙碌兩個小時總是能抽出來的。

  另外,東林寺為了方便上班的凈業行人念佛,特地在五一、十一兩個黃金組織佛七,海內外四眾弟子雲集,效果良佳。制度化的每月兩次10天百萬佛號以及每周的晝夜經行念佛,亦令全國各地同仁頗得法益,目前亦開展21日閉關,以及49日乃至百日閉關凈土法門貴在信願行統一,以平實的念佛行持落實信願、增上信願,並由此令念佛功夫更為純熟,良性互動東林祖庭願為十方凈業行人提供服務,同登極樂,共證真常。

  問:有某法師說,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

  答:回答這一問題之前,先要弄清何為宗教?何為教育?在佛教看來,宗教二字是分開詮釋的,佛陀為適應教化對象而說的教法稱為教,教法所出之源稱為宗。永明大師雲:「舉一心為宗。」故佛教常稱宗門教下。宗門指傳佛心印、教外別傳禪門;教門指依大小乘之經論等言教而立的教宗,諸如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等。故知宗教一詞涵蓋著一代時教全體的義蘊。

  自西方學術思想東傳之後,一般將佛教所慣用的「宗教」一詞作為英文religion的譯語,表達對超自然事物的畏怖與不安,並進而專指團體性組織信仰教義、禮儀之體系。其中分為多神教、一神教、泛神論等。如是考辨,作為佛教徒宜從宗教原有的義理來理解、接納。釋尊以大悲願力示現娑婆八相成道,一代時教之終極目標,無非令吾輩浪子就路還家,永脫輪回,悉成佛果這是佛教之所以成為宗教的本質內涵。而教育一詞,廣義來說,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社會活動,狹義是指由專職人員和專職機構進行的學校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更多屬於世間法的范疇。那麼,佛教有著世間道德教育的內容,然更多的是指向生命的終極關懷,即「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出世間的本懷。所以,不能將佛教宗教內蘊與世間教育等量齊觀。佛教一門崇高而聖潔的宗教,提升生命,完善道德,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吾人能聞信佛教,當生稀有難遭之想,而那類將宗教視為迷信者,是不足與語的。冀諸同仁明辨之。

  問:今生有幸聞到佛正法,遇善知識,發大菩提心,依法修行信念堅定我想生生世世都能聞佛正法,遇善知識不忘菩提心。怎樣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墮落,是否要證菩薩果位?

  答:古語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凈土難信。今生已經聞到佛法,尤其聞到念佛往生一法,我們的標心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有在這世間的所謂生生世世之事。如果今生不能往生凈土下一輩子保持人身都難。得到人身要持好殺、盜、淫、妄、酒五戒,這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試問這五戒五常我們能做到多少呢?做得有欠缺,那就保不住人身,誠如佛所懸記,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因為得人身要靠自己的業力,所以很難。而往生凈土則是靠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成就的。所以轉生保人身往生凈土難。是故印祖開示:「修凈土人,斷斷不可求來生人天福樂,及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等。若有絲毫求來生心,便非真信切願,便與彌陀誓願間隔,不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唯有成就往生凈土,才能入不退轉位,然後以神通妙用,分身他方世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很快圓滿普賢十大願王,快速圓成大乘佛果。這樣一生圓成佛果才是一了百了之智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