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語言修煉,就是念經、持咒,會讓你的語言有分量。念佛,念念不忘佛!金剛乘密法,通過清凈見、持咒、觀想的方法,把周邊的所有一切凡夫的世界,轉換成佛的世界;把凡夫的身、口、意,轉換成佛的身、口、意。這是訣竅。
【答】密法講傳承。如果是沒有實修、實證者來教你密咒,就沒有傳承與加持力,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密咒都很好。但對於密法的修行人而言,修持由具德法師教過的咒,甚為重要。大自然里,有的是水。要麼是乾淨的水,要麼是無源之濁水。如果你糊裡糊塗的喝了,有時,可能會危及身體健康。
密法講傳承。飲水思源,從佛陀一代代延續傳到你這裡,是非常重要的。同樣是持咒,有沒有傳承清凈、具德法師的教授,有沒有獲得如黃金線般不間斷的殊勝傳承,於行者而言,飲水自知。
密宗與顯宗不一樣。顯宗的念經,有沒有師父傳給你,你都能念。持密咒,卻不同。因為它如保險櫃的密碼,不是隨便每個人都能獲得清凈的傳承。要有授權,准許你去開這個保險櫃,你才能接觸到真正的寶藏。經文如外殼、構造的講解,人人皆可聽之學之。打開寶藏,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如果是沒有實修、實證者來教你密咒,就沒有傳承與加持力,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為什麼我經常告訴大家:聞、思、修佛法,一定要皈依後,先接受口傳,不要去亂聽聞佛法。網上有各式各樣的「佛法開示」。很多是沒有實修、實證之人的凡夫理解,還有不少是錯謬的。跟隨這些去聞、思、修,只能損害自己的慧命,沒有加持可言。
弟子得到口傳後,再去追隨具德上師聞、思、修佛法,才是真正學佛的開始。這並非是一位上師緊抓著弟子不放,捨不得讓他們到處去拜師學習。你可以隨便去聽。但是,因為沒什麼加持力。所以,很難成就。現在不少西方人都說自己在學密法。學是學,沒有哪個真正獲得大成就,就是這樣。學密法一定要先學會對密法的尊重。只有懂得尊重之人,才會獲得加持。
【答】金剛乘密法,通過清凈見、持咒、觀想的方法,把周邊的所有一切凡夫的世界,轉換成佛的世界;把凡夫的身、口、意,轉換成佛的身、口、意。這是訣竅和方法。
作為小乘佛教,除了念經,沒什麼持咒的概念。但大乘佛教,就有念佛的概念了。念觀音菩薩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名號等等。到更深一點的金剛乘密法,就轉換成修持佛菩薩的咒語,通過清凈見、持咒、觀想的方法,把周邊的所有一切凡夫的世界,轉換成佛的世界;把凡夫的身、口、意,轉換成佛的身、口、意。這種訣竅、方法,在密續之中有詳細的說明。
最好的持咒方式,當然是按照儀軌來修。所有修持儀軌簡單來說,都包括下面一些步驟。比如修觀音心咒,首先,是念皈依文;接著,是發心,為利益眾生來修觀音;然後,是念祈請文,迎請觀世音菩薩降臨到你修行的地方;禮敬諸佛、普皆供養、懺悔罪業、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功德迴向,這是普賢菩薩的大願力,一般儀軌前面都是這個程序。
然後,就開始觀想,菩薩的長相、頭冠、身上所穿的衣服、坐墊等。在修行前,把觀音的形象觀想清楚。然後,你作為一個弟子,在觀音面前修行的方式、方法:你要把自己從一個凡夫俗子提升為觀世音菩薩,修行儀軌就是把你變成觀世音菩薩。
首先,迎請觀音凈土的觀音和你觀想出來的觀音合而為一。觀音放光,上供十方三世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然後,觀音融入自己合為一體,自己就完全變成了觀世音菩薩,用一系列方法利益眾生;然後,把功德迴向給眾生。這套程序就是儀軌。在持咒之前,要有這個完整的過程。
通過念經、持咒、觀想,打破雜念,念念入觀音,當下作觀世音。這樣的修持,會讓心的包容越來越廣大,對眾生生出更多的慈悲心與菩提心。在減少雜念的同時,智慧就會慢慢顯現。出世間,可脫離輪回;入世間,可幫助六道眾生。在修持過程中,不斷增長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功德。
如果你要找一個人,叫張某某。在見他之前,別人告訴了你他的特徵、喜好、心態,並給你一張他的照片讓你記住。當你見到他的時候,就毫無疑問的確認,這就是你要找的人。通過這樣的程序,讓你跟觀音菩薩有所感應,讓你一個凡夫的思想、語言、身體提升到觀音菩薩的境界。
儀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儀軌通常都比較長,我們一般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來修,只能每個月抽幾天修一下。大部分時間,就按照:先皈依、發菩提心;接著念誦七支凈供,祈請諸佛菩薩降臨;然後,你就持咒。念念心識,都融入本尊觀想中。大聲唱誦和小聲持咒,都可以;最後,迴向。這是濃縮版的。所以,如果有時間,就按儀軌修;沒時間,就先做簡單的祈請後持咒。
我們唱誦經咒,是因為有的時候念經、持咒久了,容易昏沉。而唱誦,不容易昏沉。唱誦和念誦都有功德,我們不僅希望自己聽到,更希望所有眾生都能聽得見。唱誦的速度比較慢,有些人為了趕時間,往往就念誦經咒。只要虔誠心都具足,唱誦和念誦都有功德。
如果在空曠的地方、環境准許的情況下,你用唱誦的方法,讓美妙的經咒聲隨風飄去,並希望所有一切眾生都能聽到這念經、持咒的聲音,功德就很大。如果你是默念,念得很快。念完以後,一定要做功德迴向給十方眾生,就自然而然增長了功德。
在密法的修行中,不太強調打坐。因為凡夫俗子容易在方式、方法不對的情況下,走偏。所以,在密法的修行中,更多的是通過修行大禮拜、發菩提心、百字明咒、供曼扎等五十萬加行方式,來積累足夠的資糧,以及念誦儀軌、持咒、觀想等等,慢慢地進入禪定的狀態而證悟空性。這是密法的善巧方便。
【答】觀想,首先能讓情緒安定下來。然後,才能與佛菩薩相應。如果我們的情緒和念頭十分雜亂,就算嘴巴上在持咒、念經,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因為你根本沒有用心。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密法這麼強調觀想呢?其實觀想,首先能讓情緒安定下來。然後,才能與佛菩薩相應。如果我們的情緒和念頭十分雜亂,就算嘴巴上在持咒、念經,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因為你根本沒有用心。
觀想的訓練非常靈活,先要找一個目標。比如,在面前放一尊佛像、一束鮮花或一個咖啡杯等等物體,把它當成平等放下的對象來看,你所有的工作、事業、家庭、親情、友情、快樂的來源、痛苦的根源,這時都不要去理會了,先把情緒放一放,好好整理一下。
怎麼整理呢?人們覺得這並不容易。因為大腦經常不受自己的控制,都是它在控制我們。現在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就盯著這個咖啡杯看。讓自己的情緒能在五分鍾、十分鍾、二十分鍾,甚至半小時內,不去想其他事。當然,很多佛教徒喜歡放一盞燈或放一尊佛像。然後,用心地看著那盞燈或那尊佛像。不是強迫自己沒有任何想法,而是漸漸把雜念放下。
如果大腦的情緒太亂了,就是調整情緒、沉澱心情的時候了。比如,你感到自己非常煩躁,情緒不穩定,就可以做觀想的訓練。事實上,你可能發現自己並沒有辦法很快放下。那就一點、一點訓練自己,只要你想平靜下來,總會有辦法。
我們從小學習任何一個動作,也不是馬上就能熟練,都要經過一段時間。觀想也是一樣的。只要好好訓練自己,就能看到進步。比如,以前你生出一個不好的念頭,馬上就跟著這個念頭跑了,很快就去造作了不好的事情。但是現在,當你生出一個不好的念頭之後,你可以不再去想,不追隨著它。僅僅這樣,你就可以把它放下了。壞念頭越跑越遠,你卻沒有成為做壞事的人。
一個好念頭也是一樣,也沒有必要特別去執著。因為人類的情緒來得太多太雜,會擾亂人的思想。一亂起來,也許好的念頭也會產生壞的結果,這就是智慧不足的體現。所以,讓情緒凈化沉澱的方法,一定是走中道的,我們把它叫做「平等放下」。
當一個人認識到,一天之中,我必須要有放下的時候,慢慢就會發現,人的情緒實際上並沒有那麼複雜。你周邊的人際關係和外境顯現,也沒有那麼複雜。之所以你之前覺得繁雜,是因為你像坐在海邊看浪花的人,一浪接著一浪,一浪比一浪高。
其實,這個浪真的比剛才的浪高嗎?換個角度看看,也不是。那是浪的問題?還是風的問題呢?這時,就會出現「風動還是幡動」的問題。其實,是仁者心動——都是心在那兒,上下翻飛啊!不管是風動,還是幡動,對我們來講,只要心不跟著動,就能享受一份平靜與自在。
【問】師父,為什麼金剛乘弟子持咒,都要在十萬遍、百萬遍以上?
【答】這是一種善巧。修行就是不斷重複,讓它變成一種習慣。念佛,念念不忘佛!身、口、意的造作都知道有佛菩薩在看著我們,如此就能好好護念,常常懺悔罪業,累積福報,精進修持。
這是一種善巧。事實上,修行就是不斷重複,讓它變成一種習慣。就像我們平時做大禮拜,若能夠堅定不移,維持一貫的方式實修,長時間下來,其實「觀想」就在起作用。
做大禮拜時,如果也能同時將皈依境觀想在前面,隨著每天如法觀想,最後皈依境會越來越清楚。能清楚的進入觀想狀態,在專注的當下,便包含了寂止和勝觀的修行,雜念自然就破除了。這個習慣是一種方法,而且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記住。
我們經常講,誦經、持咒時,要避免有口無心或心不在焉。然而,雖然身、口、意三者能專注結合而修,是最好的方式。但如果達不到這種狀態,就養成習慣而言,至少身體或語言能維持頂禮、繞塔、持咒、誦經等動作,還是很有意義的。
在藏區的老人們都喜歡修持六字大明咒,有的一輩子能念幾億遍。人們發現,藏區的老人很少有老年痴獃等疾病。他們左手轉動佛珠,右手持轉經輪,嘴上念觀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等密咒。有時間就做大禮拜,心裡祈請觀音菩薩加持。這是身、口、意的修行——嘴巴念佛,身體念佛,心也在念佛。
如果只是嘴上念佛,但心中並沒有和佛菩薩相應,那不是真正在【念】佛。念佛,念念不忘佛!身、口、意的造作都知道有佛菩薩在看著我們,如此就能好好護念,常常懺悔罪業,累積福報,精進修持。
所謂保佑,就是你對佛菩薩的領悟,佛菩薩在你的領悟裡面給你加持。如果你的心沒有跟佛菩薩感應,就得不到加持。當我們念經、持咒時,是在用心與諸佛菩薩相應、融合。真心誠意的付出,雙方都能體會到信心的力量。不斷培養這樣的虔信心,終會凝聚成強大的力量,也是最終成就的來源。
【答】修行不是以計算數字為目的,而是以心定為要。持咒是與佛菩薩相應的重要修持方式。持咒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必須是在用心、專心的前提之下!
修行不是以計算數字為目的,而是以心定為要。如果心中雜念很多,口中念誦咒語,卻心不在焉,是沒有什麼意義和功德的。如果持咒時,夾雜著世俗的言語,就像在純金中摻雜了黃銅,就不是真的黃金了。
蓮師說:「若不專心,雜夾綺語持咒一年,不如禁語持咒一個月。」皈依弟子,應該按照具德上師教授的持誦方法,一邊集中精力努力觀想,一邊虔誠專心的持咒。如此,才能與佛菩薩相應。過去的修行人,不是只念誦十萬遍而已,他們是二十、三十萬遍一直專心持誦下去。
有些弟子在持咒時,非常散亂。持咒是與佛菩薩相應的重要修持方式。如果以散亂心持咒,表面上,好像持咒的數量增長了,卻不會有真正的功德。對修行者而言,反而會增加其散亂心與傲慢心等。持咒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必須是在用心、專心的前提之下!這是大家要好好反思的。
如果嘴巴上念著經,心裡一個個的念頭如浪花翻滾,此起彼伏。嘴上持咒,手上轉佛珠,真正持咒的質量如何?你念的佛,到底有多少是用心的?做不到的原因是:世俗上所謂的學問學多了,疑問就多了。疑問多,雜念就多。可雜念多,你怎麼解脫?雜念多,現在無法從俗世的煩惱痛苦中解脫,想往生凈土的時候,也會有障礙。
周圍多少誘惑啊!手機、電視、電腦、報紙、雜誌等等,要清凈身、口、意,真的很難。修心,不僅僅要在佛堂里,更要滲透到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看一個人修心的質量,比他念多少言不由衷的經咒,更重要。
有八種持咒的過失,大家需要知悉並避免犯錯。若有過失,也需要盡快虔誠懺悔。包括:聲音太大、聲音太小、念得太快、念得太慢、以散亂心念咒、念咒時閑談、少念咒字、多加咒字。
一個人修得好不好,跟平常花多少時間在念經、持咒等方面,沒多大關係。修行好壞的最大差別,是要看通過誦經、持咒、拜佛等等平常的修持,有沒有把自己的身體改變,語言改變。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改變自己的心靈,能否駕馭自己的情緒。
【答】菩薩行者發的願,猶如刻在石頭上的經文,幾千年也不會風化。跟隨具德上師的教授,踏踏實實去做,一點一滴累積,才能最快、最多的累積福報。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菩薩行者發的願,猶如刻在石頭上的經文,幾千年也不會風化。」如果我們發了願,最好、最理想的,就是能夠盡量把所發的願圓滿完成。但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比如你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家庭、身體等方面的問題不能繼續下去,這樣而中斷了,應該沒有關係。
你可以換另一種方法,因為修行的關鍵是投入自己的身、口、意。而方法有很多種,沒有人能夠管得住你持咒、念經。如果不能專門抽出時間,你也可以在坐車或上班沒事的時候,持咒、念經。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虔誠心,任何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有些佛弟子為了怕浪費時間,一邊打遊戲、玩麻將,一邊持咒。就算你想著「我是在持咒,順便打個麻將,玩個遊戲……」也只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而已。因為你心裡其實想的,只是打麻將和玩遊戲,而且雜念很多。持咒,盡量讓心安住。否則,有口無心的持咒,心裡想著牌局和遊戲,能有多少功德呢?
修得好,是指從內心修得好,不是光看外相。就算你的身體和言語做了很多,也要看你的心有沒有改善。持咒幾百萬,幾千萬,當然很好。但如果你的脾氣、毛病沒改,會不會有功德?會有功德,但這些功德卻經常因為你的壞脾氣而燒得乾乾凈凈,你卻一無所知或毫不在意。這不可惜嗎?修得好,必須要自凈其意。為什麼要學那麼多佛法?就是為了自凈其意。
跟隨具德上師的教授,踏踏實實去做,一點一滴累積,才能最快、最多的累積福報。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多行持一切善法,累積福報,及時迴向遍布法界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用這樣的方法來存福報。不管念經、持咒、供佛、慈善,點點滴滴善念、善行,都要迴向十方眾生。
【答】最好的語言修煉,就是念經、持咒。真正的修行人,常常沉默不語,不動己心,不亂他心,不斷反觀自己的身、口、意,將自己綺語的機會,變成精勤念經、持咒,迴向眾生。
為什麼現代人經常深陷信任危機,被人誤解,被人埋怨,被所謂的朋友出賣,被親人罵來罵去?就是因為曾經造下的綺語等惡業成熟了。當你在別人的口業中受罪,你該知道這是惡業報應來了。
知道禍從口出,就要口下留德。嘴巴上的修煉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可以讓我們的語言有說服力,有影響力。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美語刀下能留人。美好的語言能使刀下留人,這是語言有說服力的表現,是一種福報。
最好的語言修煉,就是念經、持咒。真正的修行人,常常沉默不語,不動己心,不亂他心,不斷反觀自己的身、口、意,將自己綺語的機會,變成精勤念經、持咒,迴向眾生。
如果在眾人念經、持咒之時,有人在其中摻雜無聊的廢話,一會兒念經,一會兒講幾句八卦,無論你念了多少經咒,都不會存下清凈的善業功德。如果在清凈的僧眾行列廢話連篇,以無聊之語擾亂僧眾,全體的善資糧都可能斷送在這個人手中,亦會損毀施主辛辛苦苦所積的資糧。
把嘴巴管嚴實點,也是一種禪定,也是一種修行。要堅持不講負面語言,該閉嘴時就閉嘴,多一些正面的好話,學會贊美別人。不聊八卦,把講八卦變成念經、持咒,從造業,變成做功德。貴人語遲,敏於事而慎於言,多講一些有意義的話,語言才會有分量。
【答】如果擁有菩提心,持咒持錯了,觀想觀錯了,念經念錯了,甚至不會念經,都沒有關係。到最後,你還是會成佛。因為你的心本來就具備佛性。
如果擁有菩提心,持咒持錯了,觀想觀錯了,念經念錯了,甚至不會念經,都沒有關係。到最後,你還是會成佛。因為你的心本來就具備佛性。念經、持咒、觀想等等這些善巧,都是為了讓我們透過對眾生的慈悲,凈化自己的內在,進而能讓勝義菩提心產生出來。勝義菩提心產生時,也就是當菩提心達到遍滿一切,對每一個眾生遍知的智慧及慈悲都是一體雙運的。
當你擁有菩提心時,無論修任何一種法,不管表面是以小乘、大乘或金剛乘的方式來修,或是只會持咒、只會觀想,最後,都會成就佛的果位。倘若沒有菩提心,無論表面修的是大圓滿、大手印等深奧的法門,或是凈土等法門,都無法成就圓滿菩提。甚至最終這些修持,可能會變成妖魔鬼怪的來源,因為你心中沒有佛的心、菩薩的心時,所修持的一切,只是為了達到自己世俗的權力與慾望,或是某種幻想的境界,這很容易走上邪途。當一個人具備菩提心時,修行自然而然會走上正道。
信仰和修行的特殊之處,在於修得好不好,是無法用皈依或修行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就算你每天持咒、念佛,慈悲心沒有起來,那一輩子下來,也沒太多功德。因為學佛不是表面功夫。最該用到的地方,是改變你內心深處的黑暗面。
所以,每個人在修行時,都一樣需要面對心靈的挑戰,只是各自挑戰的對境不同。只有戰勝自己,超越了對境,才能覺悟。做到這種轉變,我們才能稱為修行。所謂開悟,粗略而言,就是真正看透、想清楚了,不會再被外境所干擾。
修行,一定要踏踏實實!聽聞佛法之後,要去思考佛說了什麼。然後,照著佛所講的去做,就叫聞、思、修。簡而言之,就是一定要願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