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百問(3)

  問:凈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嗎?

  答: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乃一代時教之總綱。戒又叫毗尼、波羅提木叉,戒律針對凡夫眾生煩惱習氣所施設戒條。最基本是五戒殺、盜、淫、妄、酒。戒定慧三者鉤鎖相連,不殺生是仁,不偷盜為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為信,不飲酒為智,是故佛教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五常。由戒生定,由定開慧。戒如捉煩惱賊,定如縛煩惱賊,慧即殺煩惱賊,三者缺一不可。就好像三層樓,戒律第一層樓,禪定是第二層樓,般若智慧是第三層樓。是故戒為基礎持戒不精嚴,便不可能有禪定,更不可能開顯智慧。是故亟須注重戒定慧三無漏學,凈業三福就體現著戒定慧的內涵。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罪人都能救,所以我不持戒也能往生;二是認為凈業行人持戒不清凈,如果他沒有禪定功夫就不往生。這兩種觀點都有偏激。應知凈業行人信願持名,雖然能仰靠彌陀願力帶業往生,但是仍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持戒戒律佛教的命脈所在,不持戒不具備佛教徒的資格,尤其是出家人,不持戒就是敗壞佛教的幢相。戒律佛法的最後所系。持戒能增上往生的品位,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光靠持戒功夫是難以往生西方凈土的,往生凈土全憑信願,感通佛力,成辦往生凈業持戒念佛功夫的深淺能決定往生品位的高低,那麼認為非要持戒清凈禪定功夫,才能往生,這表明對奇特殊勝凈土法門不了解。另,凈業行人須知,信願念佛即含攝戒定慧。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為戒。若一心念佛,心不攀緣外境,即為定。若一心念佛,觀照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為慧。是故至心念佛,萬德齊彰。一法具一切法,妙德難思。願凈業同仁以念佛為當務之急。

 

  問:我集中思想阿彌陀佛時,心中有一種空曠、充滿、柔和感覺這是不是一瞬間感受到的佛性?

  答:心空即佛性佛性是吾人本自具有的。無奈無明煩惱厚重,佛性無能透顯。而執持六字洪名,正是開啟佛性的金鑰匙。何以故?這得從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原理予以觀照。阿彌陀佛法身、報身、應化身遍入眾生介爾一念裡面,即諸佛如來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所以我們至誠念佛就能阿彌陀佛的三身功德召喚出來,由此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功德就會體現在凡夫眾生濁染的心裡面。佛號如摩尼寶珠,能澄清凡夫的污染心,能使凡夫散亂心有序化;名號內具的無量光壽令念佛人身柔軟,開發智慧,開顯自性。我們聲聲佛號都是阿彌陀佛光明互動,光光互攝,就能化解種種厄難,就能開發吾人的菩提善根就能增上吾人信願持名的力量,最終令我們橫超三界往生凈土,快速成佛。所以至誠執持名號,稱揚贊嘆彌陀光明,如是哪怕一晝夜的持念,也能夠成辦往生大事。所以念佛是神妙的法門。此法門的建立全體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誠為大不可思議釋迦彌陀兩土世尊,以大悲心以神道設教,教化我等眾生,生信啟願,感應道交。自古迄今,有許多念佛人在念佛的時候,或聞到佛香,或看到蓮花,或在助念的時候見到西方三聖等,這些不是齊東野語,乃真實事實。慧遠大師廬山結社念佛,三次見到阿彌陀佛,劉遺民居士也有定中見過阿彌陀佛感應。對這些不可思議的事例,無法以邏輯思維來作論證,但事實卻鑿然存在。釋尊在宣說《無量壽經》的時候,與會的兩萬地球人都看到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是兩土的世尊慈悲加持,令與會大眾斷疑啟信所致。空中現出西方三聖,阿彌陀佛黃金山,光明熾盛,西方凈土全部現前,娑婆的此土和極樂的彼土打成一片,其清晰程度就像手拿明鏡照見面像一樣。凈土法門一一事相悉可消歸自性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即是涅槃的常樂我凈,亦是一切眾生所本具的。念佛法門別無奇特,但至誠懇切,無不感通。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如空印空,似水投水。執持名號,顯我自性,立竿見影,但願辛勤精進

 

  問: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凈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方法可以採用呢?

  答:持名念佛念六字或四字並無大的區別,總在念佛人的習慣、方便、歡喜而定。但都必須如印光祖師講的:「(在)真信切願(的基礎上)志心執持。無論行住坐卧、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

  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念佛方法甚多,茲略述三五,以備凈業同修選用。

 

  1.簡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凈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雲懺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事務忙碌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閑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涌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得之。此十念記數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以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於行住坐卧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凈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卧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採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

  (1).自坐蓮花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台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國土想,即於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相合。

  (2).白毫觀

  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台,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凈光明,瑩凈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觀經》雲:「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3).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聲聞菩薩恭敬圍繞。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遊凈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4.臨睡觀念

  修凈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凈海眾竟,發願雲: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清凈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願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蓮池大師雲:「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凈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輒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於凈土,功不唐捐。」此臨睡觀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彌陀名號亦是世間療效極佳的安眠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