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錯綜複雜的果報

富貴布施中來,但其果報錯綜復雜。

    《彌勒所問經》說:錦綉滿箱卻穿著布衣,金銀滿櫃卻吃著糟糠,可以安閑卻一定要勞筋動骨,可以快樂卻整天愁眉苦臉,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於他前世布施的時候不能發至誠心、歡喜心,或者因為別人的勸告而勉強布施,或者布施以後馬上又後悔

    住宅簡陋的人常住別人的豪宅,飲食粗糙的人卻常吃別人的山珍海味,這就是能享受卻無自主權。因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勸別人布施,或者見別人布施隨喜贊嘆

    《業報差別經》說:如果眾生因為別人規勸而布施布施後又後悔,以這樣的因緣,他來生先富後窮。

    又有眾生因別人的規勸而少量布施布施歡喜,他來生先貧後富。

    如果請僧人到家裡來,使僧人疲勞奔走之後才就食,那麼後世雖能得到富貴,但一定要從勞苦中獲得。

    如果送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麼他將來享福的時候就無需勞苦,一切所需都會自然豐足

    如果眾生以前曾經布施,但沒有遇到殊勝福田供佛、印經、齋僧,使佛法廣泛傳播,使更多的人知道布施等善法),他所得果報就會微劣,隨得隨盡。又因為養成了布施習慣,所以雖然處於貧窮狀況,也樂於布施

    如果眾生遇善知識後暫行布施,又正巧遇到殊勝福田,那麼,他來世生活所需就一應俱全。但因為以前沒有養成布施習慣,所以今生雖然富貴卻很吝嗇。

    《菩薩本行經》說:如果眾生不能以至誠心、恭敬心、歡喜布施,或者布施的時候貢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個相信邪見、顛倒是非的人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種,下種雖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歡喜心、恭敬心、清凈布施,施而不望報,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薩聖僧這就好像在良田播種,下種雖少,所收卻很多。

    《般若經》說:如果布施的時候不發心成佛救度一切眾生,那麼所得到的福報就會很少。

    如果布施的時候能夠迴向無上菩提發心救度十方眾生,那麼雖然布施的不多,但所獲得的福報就會無量無邊。

        (《安士全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