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本咒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其详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

大悲咒的修持與功德

  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經》此中包含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之心以及無上的菩提心,是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本咒語觀世音菩薩大悲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詳細的名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經大悲神咒》。一共有八十四句。此名稱的由來包含了一個故事有一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 「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惡業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它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原因是:有一次他曾經在千光王靜住如來的住所時,靜住如來特為了他說了「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大利樂。」據經的記載:當時觀世音菩薩聽了此咒之後,即由初地證至第八地--不動地。於是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之無邊世界

  大悲咒的修持與功德

  一、觀世音菩薩大悲咒的因緣

  1、為諸眾生安樂故。 2、除一切病故。

  3、得壽命故。 4、得富饒故。

  5、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 6、離障難故。

  7、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 8、成就一切諸善根故。

  9、遠雜一切諸怖畏故。 10、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

  二、誦持大悲咒功德利益

  1、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

  2、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3、不墮三惡道。

  4、能生諸佛國。

  5、得無量三昧辯才

  6、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

  7、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8、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1)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

  (2)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只物、污凈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3)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9、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不受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

  (1)不令其飢餓困苦死。 (2)不為枷禁杖楚死。

  (3)不為怨家仇對死。 (4)不為軍陣相殺死。

  (5)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 (6)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

  (7)不為水火焚漂死。 (8)不為毒葯所中死。

  (9)不為蠱毒害死。 (10)不為狂亂失念死。

  (11)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 (12)不為惡人厭魅死。

  (13)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 (14)不為惡病纏身死。

  (15)不為非分自害死。

  10、誦持大悲神咒者,得十五種善生者:

  (1)所生之處常逢善王。 (2)常生善國。

  (3)常值好時。 (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 (6)道心純熟。

  (7)不犯禁戒。 (8)所有眷屬恩義和順

  (9)資具財食常得豐足。 (10)恆得他人恭敬扶接。

  (11)所有財寶無他劫奪。 (12)意欲所求皆悉稱遂。

  (13)龍天善神恆常擁衛。 (14)所生之處見佛聞法。

  (15)所聞正法甚深義。

  ※若有誦持大悲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

  三、大悲神咒的修法

  1、若善男子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

  2、住於凈室,澡浴清凈,著凈衣服

  3、懸旛、燃燈,備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

  4、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

  四、大悲注音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è yē。)

  南無·阿唎耶。(ná mó ·ā lì yē。)

  婆盧羯帝·爍缽啰耶。(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薩埵婆耶。(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摩訶薩埵婆耶。(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訶迦盧尼迦耶。(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ong。)

  薩皤啰罰曳。(sà pó là fá yì。)

  數怛那怛寫。(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無·那啰謹墀。(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薩婆阿他·豆輸朋。(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ā shì yù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摩罰特豆。(mó fá tè dòu。)

  怛侄他。(dá zhí tuō。)

  唵·阿婆盧醯。(ōng。·ā pó lú xī。)

  盧迦帝。(lú jiā dì。)

  迦羅帝。(jiā luó dì。)

  夷醯唎。(yí xī lì。)

  摩訶菩提薩埵。(mó hē pú tí sà duǒ。)

  薩婆薩婆。(sà pó sà pó。)

  摩啰摩啰。(mó là mó là。)

  摩醯摩醯·唎馱孕。(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

  俱盧俱盧·羯蒙。(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摩訶罰闍耶帝。(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陀啰陀啰。(tuó là tuó là。)

  地唎尼。(dì lì ní。)

  室佛啰耶。(shì fó là yē。)

  遮啰遮啰。(zhē là zhē là。)

  么么·罰摩啰。(mó mó·fá mó là。)

  穆帝隸。(mù dì lì。)

  伊醯伊醯。(yī xī yī xī。)

  室那室那。(shì nā shì nā。)

  阿啰嘇·佛啰舍利。(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罰娑罰嘇。(fá suō fá shēn。)

  佛啰舍耶。(fó là shě yē。)

  呼盧呼盧摩啰。(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盧呼盧醯利。(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娑啰娑啰。(suō là suō là。)

  悉唎悉唎。(xī lì xī lì。)

  蘇嚧蘇嚧。(sū lú sū lú。)

  菩提夜·菩提夜。(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馱夜·菩馱夜。(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彌帝利夜。(mí dì lì yè。)

  那啰謹墀。(nā là jǐn chí。)

  地利瑟尼那。(dì lì sè ní nā。)

  婆夜摩那。(pó yè mó nā。)

  娑婆訶。(sā pó hē。)

  悉陀夜。(xī tuó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摩訶悉陀夜。(mó hē xī tuó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悉陀喻藝。(xī tuó yù yì。)

  室皤啰耶。(shì pó là yē。)

  娑婆訶。(sā pó hē。)

  那啰謹墀。(nā là jǐn chí。)

  娑婆訶。(sā pó hē。)

  摩啰那啰。(mó là nā là。)

  娑婆訶。(sā pó hē。)

  悉啰僧·阿穆佉耶。(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娑婆訶。(sā pó hē。)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者吉啰·阿悉陀夜。(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那啰謹墀·皤伽啰耶。(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娑婆訶。(sā pó hē。)

  摩婆利·勝羯啰夜。(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á mó hé là dá nā·duō là yè yē。)

  南無阿利耶。(ná mó ā lì yē。)

  婆嚧吉帝。(pó lú jí dì。)

  爍皤啰夜。(shuò pó là yè。)

  娑婆訶。(sā pó hē。)

  唵·悉殿都。(ōng·xī diàn dū。)

  漫多啰。(màn duō là)

  跋陀耶。(bá tuó yě。)

  娑婆訶。(sā pó h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