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content/2022/may/79d392118d795b481423621417dc9eec.jpg">
佛陀住世時,把輔導眾生當作一種「社會心理」的治療,人心有何病症,佛陀就針對其病加以輔導。過去有一位長者子,是獨生子,長者非常寵愛他,百般的依順他;因此,這位長者子仗著大家對他的寵愛,完全不顧禮義,日日花天酒地,無論父母怎麼勸導都沒有辦法改變他。
長者心想,可能是因為沒有讓他擔負責任,所以他天天消磨時光浪費生命,倒不如把家業傳給兒子,有了責任,看他是否就會安分守了?
繼承家業之後,長者子不僅沒有安分守己,還變本加厲,經常一出去就十天、八天不回家,又結交一群酒肉朋友,整天於聲色場所流連忘返。經過幾年,家產被他喝光、賭光了,落魄得必須乞討維生,而過去那群朋友早已不知去向,偶爾在街頭巷尾相遇,請求他們接濟一餐都不可得。最後,他只好沿街乞討,有人想施捨東西,抬頭一看是他,就把東西再收回去。過去曾被他欺侮過的人,一看到他就趕著追打,實在非常狼狽。
後來,長者之子想回家去哀求父母收容接納他:家裡即使再窮也還有三餐溫飽,但是,父母也不認他了……。他聽說天下最慈悲的人是佛陀,他的心胸開闊,願意寬容一切眾生。長者子心想:我不如去投靠佛陀,皈依其座下,以後衣食就不必煩惱,也不會受欺負了。於是,他就往佛陀的精捨出發了。
佛陀看到他,問道:「你來這裡有什麼事嗎?」長者子說:「我已經沒有居住之所,生活也沒有著落,希望佛陀慈悲收留。」
佛陀說:「天底下最慈悲、最關心你、最能容納你的莫過於父母,只要你能浪子回頭,父母必能再接納你:如果心地不清凈,即使在佛門,也一樣藏垢不凈。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清凈你的心,然後趁著父母還健在時,回去向他們求懺悔,讓老人家歡喜安心。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勤勞,並好好孝敬父母,調和聲色,選擇良友、做事真誠信實,回去之後,你一定能東山再起呀!」
佛陀對他諄諄教誨,長者子真的回去了。不管父母怎麼趕他走,他心裡知道,天下沒有比父母更慈悲的心,一時的錯誤,父母難免會生氣:不過,父母一定會寬恕孩子,他還是很真誠地向父母懺悔。
其實,父母心裡也擔心萬一態度太強硬,孩子會真的一去不回;但形式上總是要表現生氣的樣子,這是身為父母的心理。後來,他的父母看到孩子真心懺悔了,就說:「你如果真心想回來重建家園,我們可以原諒你。」
「知子莫若父」,當初長者並沒有把全部的家產傳給兒子,還保留部分的產業。現在浪子回頭了,長者把剩下的資財拿出來給兒子重整家業。
果然「浪子回頭金不換」,他確實徹頭徹尾地改過了,而且東山再起。他非常認真工作,講話有信用,對父母孝順、對人禮讓誠實,行為端正,更博得親朋好友的好評;三年之後,他完全成功了,變成一個真正的孝子。
uploads/content/2022/may/4660fc171c0362cc88362691f489a0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