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佛教史上不少法師(禪師)得享高壽,外國來華高僧就有千歲和尚寶掌,本土大師也有很多壽登耄耋。其中有兩位老禪師,一古一今前後輝映,都住世一百二十年,他們就是唐代高僧趙州禪師、近代禪門尊宿虛雲禪師。
uploads/content/2022/may/3c68c63b3c056c47cf7486f0ffb57cf5.jpg" />
趙州(今河北趙縣)從諗禪師,南泉普願禪師之法嗣,俗姓郝,曹州(治所在今山東荷澤)郝鄉人。趙州禪師童稚之時即孤介不群、厭於世樂,稍長即辭親,從本州扈通院(亦說龍興寺)落髮出家。後聽說池州南泉普願禪師道化日隆,趙州禪師雖未受戒,便以沙彌的身份前往參禮。
初禮南泉,適逢南泉禪師正在丈室中休息。
南泉禪師一聽,便翻身坐起來,問道:「汝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
南泉禪師道:「那個是你主?」
趙州禪師於是走上前,躬身問訊道:「仲冬嚴寒,伏惟和尚尊候萬福。」
南泉禪師知道趙州禪師是個不可多得的法器,遂收他為入室弟子,並令維那僧將「此沙彌別處安排」。
南泉禪師道:「擬向即乖。」
南泉禪師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盪豁,豈可強是非邪?」
趙州禪師一聽,豁然大悟,於是前往嵩岳受具足戒,之後又重新返回南泉禪師座下。
在南泉期間,趙州禪師朝夕請益不倦,道業突飛猛進。趙州禪師與南泉禪師經常機鋒酬和,相得甚歡,現舉數則公案供讀者欣賞——
1.師(趙州)在南泉作爐頭,大眾普請擇菜。師在堂內叫:「救火!救火!」大眾一時到僧堂前,師乃關卻僧堂門,大眾無對。泉乃拋鑰匙,從窗內入堂中,師便開門。
2.師在南泉井樓上打水次,見南泉過,便抱柱懸卻腳,雲:「相救!相救!」南泉上扶梯,雲:「一二三四五。」師少時卻去禮謝,雲:「適來謝和尚相救!」
3.南泉因東西兩堂爭貓兒,泉來堂內,提起貓兒,雲:「道得即不斬,道不得即斬卻。」大眾下語,皆不契泉意,當時即斬卻貓兒。至晚間,師從外歸來,問訊次,泉乃舉前話了,雲:「你作么生救得貓兒?」師遂將一隻鞋戴在頭上出去。泉雲:「子若在,救得貓兒。」
4.師問南泉:「異即不問,如何是類?」泉以兩手托地,師便踏倒,卻歸涅槃堂內,叫:「悔!悔!」泉聞,乃令人去問:「悔個什麼?」師雲:「悔不更與兩踏!」
趙州禪師受戒後,聽說自己的剃度師住在曹州護國院,遂啟程前往看望。到了護國院之後,他的剃度師偷偷地把趙州回鄉的消息告訴了郝氏家族。郝氏家族的人一聽高興不已,只等來日前來看望趙州禪師。趙州禪師聽說此事後,感嘆道:「俗塵愛網,無有了期。既辭出家,不願再見。」於是星夜束裝離開了曹州。
離開南泉後,趙州禪師開始了漫長的孤錫遊方之生涯,他的足跡遍及南北諸叢席,並與許多禪門大德有過機鋒往來。他曾經自謂雲:「七歲孩兒勝我者,我即問伊;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伊。」
趙州禪師八十多歲以後,才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即現在的柏林禪寺),駐錫傳禪,時間長達四十年。在接引信眾的過程中,趙州禪師為後人留下了不少意味深長的公案。
趙州禪師在趙州觀音院駐錫期間生活極為艱苦,他的《十二時歌》就是對這段「村僧」生活的真實寫照,直至臨終前的兩年才得到燕趙二王的供養。趙州禪師圓寂於唐乾寧四年(897)十一月初二,春秋一百二十歲,謚真際大師。
相關閱讀:
1.鎮州蘿卜——問:「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師曰:「鎮州出大蘿卜頭。」
2.趙州勘台山婆子——有僧游五台,問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僧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么去。」後有僧舉似師,師曰:「待我去勘過。」明日,師便去問:「後山路向甚麼處去?」婆曰:「驀直去。」師便去。婆曰:「好個師僧,又恁么去。」師歸院謂僧曰:「台山婆子為汝勘破了也。」
3.庭前柏樹子——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曰:「和尚莫將境示人?」師曰:「我不將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
4.洗缽去——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師曰:「吃粥了也未?」曰:「吃粥了也。」師曰:「洗缽盂去。」其僧忽然省悟。
5.趙州橋——問:「久向趙州石橋,到來只見略約。」師曰:「汝只見略約,且不見石橋。」曰:「如何是石橋?」師曰:「度驢度馬。」
6.狗子無佛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師曰:「無。」曰:「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甚麼卻無?」師曰:「為伊有業識在。」
7.吃茶去——師問新到:「曾到此間么?」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為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8.二龍爭珠——問:「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師曰:「老僧只管看。」
9.青州布衫重七斤——問:「萬法歸一,一歸何所?」師曰:「老僧在青州作得領布衫,重七斤。」
10.老僧使得十二時——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心?」師曰:「汝被十二時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時。」乃曰:「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無事向衣缽下坐窮理好。老僧行腳時,除二時粥飯是雜用心處,除外更無別用心處。若不如是,大遠在。」
11.下下咬著——師因趙王問:「師尊年有幾個齒在?」師曰:「只有一個。」王曰:「爭(怎)吃得物?」師曰:「雖然一個,下下咬著。」
12.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僧辭,師曰:「甚處去?」曰:「諸方學佛法去。」師豎起拂子曰:「有佛處不得住,不佛處急走過。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曰:「與么則不去也。」師曰:「摘揚花,摘楊花。」
上堂:「如明珠在掌,胡來胡現,漢來漢現。老僧把一枝草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為一枝草用。佛是煩惱,煩惱是佛。」
上堂:「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儘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實際理地甚麼處著。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夢幻空華,徒勞把捉。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既不從外得,更拘執作么?如羊相似,亂拾物安向口裡。老僧見葯山和尚道:『有人問著,但教合取狗口。』老僧亦教合取狗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凈。一似獵狗專欲得物吃。佛法在甚麼處?千人萬人儘是覓佛漢子,於中覓一個道人無。若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壞時,此性不壞。一從見老僧後,更不是別人,只是個主人公。這個更向外覓作么?正恁么時,莫轉頭換腦。若轉頭換腦,即失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