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這一則故事出自《歷代名人與佛教》,主角是北宋仁宗朝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尹鍾離瑾。小編看完這則故事,對鍾離瑾最後往生細節尚有一些疑惑,很想找到原始出處,可惜目前尚無相關資料。又查其他資料,看到《佛祖統紀》記載其臨終經歷似更合情理,故而搜集整理附錄於後。《佛祖統紀》記載,鍾離家從任老夫人開始,無不虔誠信佛,修持凈土法門,前後共有四人,全部自在往生,具體情形附後。又鍾離瑾收養孤女,視同親女安排婚嫁,在後世傳奇、小說中也有類似故事,如《三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故事背景也是在五代宋初。
uploads/content/2022/may/aa4c58636216c6d85c0a9317f51b859c.jpg" lazyloaded="true" file="https://mmbiz.qlogo.cn/mmbiz/lhylvfczexibwvsib9qicezmizvqibrwcf1icg5nhbutunqkcpzts6ciamr4m28vewvt4obsv4mkpqkia33polhkkymzg/0" border="0" height="273" width="410" />
遷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尹。(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北宋會稽人鍾離瑾,字公瑜,早年喪父,家境貧寒。其母任氏,持節撫孤,勤耕苦織,積攢錙珠,送公瑜讀書。公瑜人雖年少,很諳時事,聽從母教,仿古先賢,偷光夜讀,終於成才,一舉而登龍虎榜,進士及第之後,放任德化縣知縣。
公瑜之母出身書香之家,自幼信佛,虔修凈土,丈夫辭世之後更是專心念佛,嚴持八關齋戒,稱誦彌陀聖號,一日不廢,直至九十八歲,臨終之時還念佛不輟。任氏臨終之前叮囑公瑜:「為官要廉,為政要簡,為人心善,為學修佛。」公瑜本性純善,事母至孝,母之遺訓常存於心。故在德化之時,忠於職守,體恤民情,輕賦減稅,獎掖耕織,興辦學校,甄拔人才;日用節儉,從不靡費,本應公費開消,亦自擔當,比如署衙雜活本應公費僱工,他卻自家僱用。
一日,公瑜到市上買了一個女婢,回衙之後,探問身世,才知乃前任知縣之女,因為家貧才淪為傭人。公瑜深敬前任知縣清廉,故將其女收養,遂與自己之女一同出嫁。此事在德化傳為美談,後仁宗聞知,即遷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尹。
鍾公瑜受母之教,持齋念佛,雖在官府,出則盡瘁國事,人則不寐念佛,晨參晚拜不輟。在德化之時,就與當時名僧慈雲遵式成為方外交,或邀至縣衙,或同游林泉,或到遵式駐錫昭慶寺、天竺寺酬唱,談經論道,靜聽法語,酷似黎庶。因慈雲遵式所撰懺儀甚多,世稱「百部懺主」,尤喜與遵式討論往生指要。公瑜受教良多,很重視行儀與戒律,特別注重念佛法門,清修彌篤。後預知時至,忽然催促家人起床,說要沐浴更衣,口誦彌陀聖號,舉家見瑜乘青蓮花,隨仙樂飄然而去,其遺著有《論往生指要》筆記。
鍾離瑾,浙江會稽人,母親任夫人,專精修持凈土法門,臨命終時勉勵鍾離瑾修習凈土行業,瑾因此感動奮發,每日行利益眾生善行二十件。後來在浙江西部做官,與慈雲遵式大師討論往生凈土指要,從此更加努力清修,常在母親任老夫人所留栴檀佛像之前恭敬禮拜、旋繞。後有一次,鍾離瑾在瞻視禮拜之時,眉間忽然迸出舍利子若干粒。沒過多久,鍾離瑾被調職前往治理開封府。一天半夜,鍾離瑾忽然起床告訴家人說:「老夫人告訴我,我往生的時候到了!」說完結跏趺坐,自在往生。在往生前一天,全家人都夢見鍾離瑾乘青色蓮華,在天樂圍繞中,乘空向西而去。
鍾離瑾之子名景融,官至「朝請大夫」,常常持誦《觀無量壽佛經》,修習念佛三昧,後來捨去官職,結茅屋在儀真東園之旁,一心一意精進修行,他曾經說:「識得彌陀,彌陀彌陀;不識彌陀,奈何奈何。不識彌陀,彌陀更在西方外;識得彌陀,彌陀只在自己家。」一天晚上,他請僧人妙應誦《普賢行願品》,燃香聽完誦經之後,兩手結印,自在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