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隆立嘉措:佛教徒如何從六度中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二 正確的學佛觀點之二十五

  作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佛教之所以對於戒律至今仍然信守不渝,主要是為了遵守當年佛陀所指示的一些佛教徒應該遵守的生活規約,以及佛陀圓寂以後,僧團所共同擬定的律儀。戒律本身並非是生硬刻板、死沉消極的八股條款,它的目的其實有諸多好處,除了讓教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像一面鏡子,時時刻刻整肅自己的身、口、意,和起心動念,平時也可以讓佛教徒在外表的威儀之中,塑造出優美而又令人尊重的氣質。最重要的,佛教戒律的樹立,是為了要從約束中真正去整治自己內在的性靈,趨向於更正向與極完美目標,在外還能夠徹徹底底去行使大乘菩薩道所能利益眾生的一切善行,所以佛教中的戒律最後才會把它歸納為三種總和的戒條

  第一個,攝律儀戒,佛教為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可以真正達到互利、真善美,而不是一味地只求自利,不在意他人的感受,所以只要是會影響他人心智心靈的覺受,相關一切不好想法言語和行為,從習氣上面而言,自己的心動念都不可以去傷害到任何的一位眾生。它的重點舉凡殺、盜、淫、妄、酒,和身、口、意上面所應該注意要求的所有戒律,全部都是屬於攝律儀戒的範圍。

  第二個,叫做攝善法戒,顧名思義,所謂善法是要修行人、佛教徒積極並且主動地去行使利益眾生的一切善行範圍,都是和善法的戒律相關。例如佛教十種善行,所謂十善是指對於一切卵生、濕生、胎生和化生,有靈魂生命,都不可以在意念和行為上有任何傷害他們的舉動與想法,而且要盡一切所能去幫助他們;對於一切眾生所擁有的任何物資都不能有覬覦之心,甚至於還要用一切的方法幫助眾生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上更不虞匱乏地盡善盡美。

  在人倫男女方面,要做到尊重伴侶,不要在伴侶以外對其他的異性有身口意上面侵犯的想法和行為。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對待一切的眾生,即便是三歲孩童,我們也要尊重對方的覺受,不能因為對方比我們弱勢或智能上的問題,跟對方講話不尊重或任意地欺瞞對方,藉以引誘或傷害對方。對於一切的眾生,都應該把他視為如父如母一般地尊重,而且要想我們的起心動念和不當言語對方都會知道。除了這點外,在言語上,一定要做到不要為了達到目的去油嘴滑舌、口蜜腹劍地巴結和阿諛對方,這是不對的。

  在言語上無論對象大小和性別,一定要做到尊重和正確地傳遞訊息給對方,至於粗暴的言語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是會破壞到整個佛教形象,所以在平常即便是遭逢不當言語態度,我們更應該用優雅的言詞去轉化對方。更不應該在人跟人之間有離間或挑撥他人分手,讓他們產生嫌隙或爭吵斗爭,應該主動地幫團體中任何有誤會的眾生協調,讓團體能夠在六和敬的氛圍之中,好好地相處與學習。

  人心不足,飲食男女,本來是人之常情,但是對於一個修行人,想要行使善業的人來說,要儘量做到無欲無求,同時還要用一切的方法去行使如何真正做到不貪不求。對治脾氣暴烈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多了解菩提心慈悲如何應用和對治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一切的經書義理,和可以令自己的智慧成長相關的經、史、子、集及經、律、論,要儘可能地多聞、多思,才不會不長知識很容易被惡知識影響而導致觀念上面的偏差,這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所講到的是屬於攝善法戒中,如何在現實生活當中去練習做到累積和行使十善業的基本建議方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