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把這些認識清楚,才會生厭離之心

  《佛說阿彌陀經》雲:「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佛說阿彌陀經略解》釋義:「無有眾苦者,無三途八難等諸苦也。對娑婆極苦言之,故雲極樂。」

  「苦」有逼惱義,不喜歡事情和不想要的東西逼到頭上來,讓我煩惱痛苦感覺不好這就是苦的內容

  眾苦啊,那就不是一點痛苦了。三界痛苦有各種說法,如三苦、八苦、十苦、一百一十種苦、八萬四千苦,乃至恆河沙苦、無量諸苦。我們常常會談有三苦——苦苦、壞苦、行苦,這就眾生痛苦

  大佑法師在這里特別提出「三途八難」,來作為娑婆世界穢土眾生所遭遇的眾苦的代表

  娑婆,翻譯成中文是能忍的意思,就是指這個世界眾生能夠忍受種種的痛苦。忍久了,都麻木了,不以苦為苦,甚至反以苦為樂,顛倒了。當不以苦為苦、反以苦為樂的時候,他就生不起厭離心,生不起修道的心,覺得這個世界很好,活得很滋潤。所以佛為什麼在聲聞教要談四聖諦?

  四聖諦,首先要談「苦諦」,就是要讓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知道生存的境況是痛苦的,也許有些短暫的快樂,但這些所謂的快樂卻在遷流變化中,不能長久,本質還是苦。當察覺到這一點時,才算有點智慧,這就叫諦——苦諦,開始有一覺悟了。

  當感覺到這個世間苦的時候,才會想怎麼對治這個苦。要解決這個苦的問題,就要知道其來源這就要談「集諦」。集諦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簡單來說,眾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於三項根本原因,即貪欲、瞋恨、愚痴三種本能煩惱。此三種根本煩惱即是造成一切有情眾生痛苦原因,三途八難是苦果

  當知道我們苦的原因煩惱,就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要談「道諦」,三十七道品,要修道。

  通過修道,對治煩惱之後證到「滅諦」——寂靜涅槃的真如法性、本來風光。所以,對我娑婆世界眾生來說,一定要談苦諦這個問題,否則他是激揚不起修道之心的。

  從事相上來看,跟娑婆世界的痛苦相比,西方凈土是推到極致的「樂」。從理性上來說,西方凈土之所以稱為極樂是因為是從實相的心顯現出來的,是阿彌陀佛用他的大願、大行來庄嚴的。這個實相是絕待的(就是離開了苦樂對待),才稱為「極樂」。

  如果還有一個對待,這種「樂」就會轉化、會變異,樂極會生悲,苦極會甜來,這是我們眾生業感的世間常態。

  極樂世界的「樂」是永恆、純一、絕待、不變異的,而且在那種樂的狀態當中也不會作樂之想,也不執著。是至為清凈的一種狀態,所以就用「極樂」來表達。

  三途、八難這些名相概念可能我們常常會接觸,也依稀彷彿會知道一些,但我們真的對三途、八難、八苦內在的法義深入思惟了嗎?那就未必了,可能是浮光掠影。如果是浮光掠影就會無動於衷,好像這八難、八苦、三途都是談別人的事情,跟自己無關。

  但實際上它跟我們的生命太有關係了,因為三途、八難、八苦就是眾生的生存境況,我們的舉心動念、行為造作可能都跟它緊密相關。把這些認識清楚,我們才會生厭離之心才會生離開惡因的道心!

  我們想要把持戒念佛高揚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就真的要從深入思惟三途、八難、八苦法義當中升華出凈土的情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