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讀經須知

  印光大師法

  何謂恭敬?印光大師雲:「凈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凡欲閱讀經典,須先洗手漱口、潔凈幾案、端身正坐、合起雙掌,然後以拇指與二指翻開經本,慎重小心保護經文,勿令染污、勿使損毀。一則保持經文壽命,二則保持經文完整,三則能福德智慧性,四則遠離諸過也。

  何謂不恭敬?印光大師雲:「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及固執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也。」例如將經典放置不凈幾案上、或置於世間雜亂書中、或放置最底處、或床頭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劃經頁翻閱、令經篇上有指甲劃痕,或用口涎沾於指上來翻經頁,或用二指及中指夾起經文翻閱,或穿鞋時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閱經典,或眼看經文、心思經文雙手無事,則閑摩其腳及腳指隙,然後再用手翻閱經典。或正在觀閱經時,咳嗽、打噴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閱經時,未將經覆蓋便與人談話、及大說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並斜身翹起腳來閱讀,或將經置於腿上翻閱,或將經書捲起,當小說唱本看等等。以上各舉不敬經典有十五種,若詳舉則無量矣。

  祈緇素大德,於觀覽經文之時,必須仔細思量,對於三藏聖教靈文,恭敬與不恭敬之福罪為要。

  附:如何正確閱讀佛經(印光大師作 文章來源:弘化社)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累,速證無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

  世欲讀書,絕無敬畏。晨起則不加盥漱,登廁則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頭。夜卧而觀,則與褻衣聚;對案而讀,則與雜物亂堆。視聖賢語言,同破壞之故紙,漫不介意,毫無敬容。念佛一法,乃至簡至易,至廣至大之法。必須懇切志誠之極,方能感應道交,即生親獲實益。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也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對經象時,當如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足矣。

  現今士大夫學佛者多,然率皆讀其文,解其義,取其供給口頭,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於恭敬志誠,依教修持者,誠為難得其人。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哀哉!

  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誠敬若極,經中所說功德,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而其所得,亦已難思難議。若無誠敬,則與唱戲相同,其苦樂悲歡,皆屬假妝,不由中出。縱有功德亦不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惡業,其將來之苦,何有了期!

  曰誠,曰恭敬。此語舉世咸知,此道舉世咸昧。(某某)由罪業深重,企消除罪業,以報佛恩,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範,由是而知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決。故常與有緣者諄諄言之。

  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

  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凈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岳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

  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註,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惟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盪,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魔王為之證明贊嘆,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執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

  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註,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么還寫,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

  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說閱經,當必業消智朗,三種情見,當歸於無何有之鄉矣。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宿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然。而猶以為大乘行人,一切無礙,遂援六祖心平何勞持戒之語,而諸戒俱以破而不破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

  所以諸佛諸祖,主張凈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盤,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之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苟且從事。致令不思利益,由肆無忌憚並分別妄情而失之。豈不哀哉!〗

  夫如來滅度,所存者唯經與像。若以土木金彩等像視作真佛,即能滅業障而破煩惑,證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視之,則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褻之則無過;若以褻土木金彩之佛像,則其過彌天矣。

  讀誦佛經祖語,直當作現前佛祖為我親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說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徹證一真。否則是游戲法門,其利益不過多知多見,說得了了,一絲不得真實受用,乃道聽途說之能事也。古人三寶分中,皆存實敬,不徒泛泛然口談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談一屈字,況實行乎?

  附:弘化社網經書免費結緣-恭敬經典-請經必讀

  本社為繼承印光法師的弘法理念,所有法寶均為免費結緣,隨緣助印。為使廣大蓮友通過恭敬法寶,遠罪求益,獲得真正的法益,「有一恭敬,即得一份利益;有十分恭敬,即得十分利益」,故制定以下恭敬佛經的要求,請佛子參照執行。

  (一)迎請法寶須知

  1、迎請法寶者,鬚生大恭敬心,感恩心,作難遭想,根據自己的要來電、來信迎請。

  2、佛經非藏品,若束之高閣,而不使其流通,則恐招遮擋佛光之罪過;可待前次所請法寶閱讀畢,再行迎請其他所需法寶

  3、本社法寶均為免費結緣,不可販賣。本社亦無派人在外募化。

  4、個人請書的,自發出迎請信息之日起,一般三個工作日內,本社即為郵出法寶。三個工作日後,請書蓮友可至本社網站結緣名單中搜索詳細郵寄情況,或發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至本社查詢。

  5、收到本社法寶後,若發現有印刷裝訂錯誤,請來電、來函告知,並寄回本社更換。

  (二)佛經安置須知

  1、經典放在其他書籍的上面,經書有它的層次,由上而下依次為:原文經典經典注釋,一般佛學名相常識、課誦等佛學書籍,聖者言論集,教育性書籍,一般性書籍。

  2、經書恭敬放於清凈高處,不可隨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凈處。

  3、如手捧或裝於口袋攜帶時,不得低於腰部,不可挾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將佛書捲起放入褲袋中,女居士不可將佛書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雜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經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則犯失敬意,雖細微小節,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應再犯。

  4、不得口吹經上灰塵,應以專用凈布拭去。

  5、不可在經典所在的地方,有種種污穢行為。

  6、凡經書法寶閱畢,可輾轉流通,贈送其他蓮友,不可任意燒毀或丟棄。

  (三)讀誦佛經須知

  1、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

  2、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將見褻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經頁。

  4、不可躺著經書,更不可以污手觸經。

  5、經書上不可塗寫。不得一邊談說雜話、吃東西,一邊看經書,其他經論善書亦復如是。

  6、中斷不看時,應夾放紙條做記號。不可折頁、折角,或經書面朝下、作「人」字形擱置。

  7、不可在洗手間內看經。

  8、若自己有數本相同的經書,可以廣為流傳,務須告知對方應當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請,則功德無量。

  (四)破損處理

  1、佛經法寶,為眾生離苦的指南,應尊重恭敬若有破損,應速修補,經典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護佑,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

  2、以前請到過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經書,或有缺字、漏字的情況。後來又請到了精美的經書您可以把前者的錯別字找出來,用不幹膠、計時貼等修正過來,以後再結緣給需要的蓮友。

  3、對破損比較嚴重,無法修復的經書或者錯誤比較多的經書,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紙化,須另設化器,嚴加防守,不使灰飛它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凈沙或凈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則可,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

  果能依如上所說行者,無論奉持經書、恭誦經書,乃至助印佛書,均能培植福慧資糧,增長菩提善根,以期於此生中,徑證佛果不退成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