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的楷模

uploads/content/2022/may/59d96144af2e7f93a2e2b615731ba51b.jpg" width="400" height="446" />

釋迦牟尼佛教導羅睺羅(圖片來源:資料圖)

今天忽然想到釋迦牟尼佛教導羅睺羅的情形。佛不以世間名利祿為培養孩子目標,他不以孩子顯耀門庭為培養目的,而是以孩子解脫困惑、遠離煩惱為培養方向佛陀教導孩子,沒有功利心,沒有希求回報,完全為了孩子,在培養孩子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捆綁任何附加條件,可以說佛陀父親的楷模。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後;廣度有緣眾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子羅睺羅。在《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中講到佛陀度羅睺羅的因果本末。講的是佛陀了知世間恩愛是輪回苦本,要目犍連進城探親,最關鍵是希望耶輸陀羅放羅睺羅出家修道:「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汝今往彼迦毗羅城,問訊我父閱頭檀王,並我姨母波闍波提,及三叔父斛飯王等。因復慰喻,羅睺羅母耶輸陀羅,令割恩愛,放羅睺羅令作沙彌,修習聖道。所以者何?母子恩愛,歡樂須臾,死墮地獄。母之與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離別,受苦萬端,後悔無及。羅睺得道,當還度母,永絕生老病死根本,得至羅漢,如我今也。』」

但是耶輸陀羅不肯,還把羅睺羅關閉高樓深閣內。目犍連無奈用神通飛上高樓面見耶輸陀羅。目連用種種善巧方便勸說,耶輸陀羅拒不讓步。佛陀父親凈飯王又派王後,就是耶輸陀羅婆婆勸之,猶不聽從。最後,佛陀運用神通化入空中,點醒耶輸陀羅前世誓言因緣,才令她頓息母子之情,與子離別,送子修道。

教導改過

巴利聖典《庵婆櫱林教誡羅睺羅經》中記載佛陀善巧方便教導羅睺羅改過的典故。羅睺羅開始修行的時候比較淘氣,學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過佛陀父親的訓誡。此經針對其喜歡說謊的壞習慣佛陀以「洗腳水」為喻跟他說明謊話之骯臟,強調誠實的重要性。後來對小沙彌解說事物無常本性,記載於《相應部》第二品。

有一天佛命羅睺羅端大盆水洗佛的雙足,洗畢。

佛問:「這些水可以喝嗎?」

羅睺羅:「洗過腳的水,不乾淨,不能喝。」

佛說:「你就和這個洗足的水一樣!,水本來是清凈的,洗了足就很臟!好比你本來是王孫,遠離世間虛假榮華富貴出家沙門你不精進修道,不清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講玩笑話騙人,三毒的垢穢填滿你的心中,同清凈水裡有了垢穢一樣!」

佛陀從來沒有這麼聲嚴厲色的對羅睺羅說過話,羅睺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這才敢移動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來,

佛陀又再問他道:「這個盆可以用來盛飯洗米洗菜嗎?」

羅睺羅:「洗腳的盆不可以飯吃,因為盆里不凈,上面有垢穢粘著,所以不能裝東西吃.」

佛說:「你就是和這個盆一樣,雖然出家做了沙門不修定慧不凈身口意,滿身充斥不實的垢穢,聖潔,光明智慧大道的資糧怎麼裝進你的心中?」

佛陀說後,用腳把盆子輕輕一踢,盆子就滾滾的轉起來,羅睺羅很害怕樣子

佛陀就問他道:"羅睺羅!你怕把這盆子踢壞了嗎?"

羅睺羅:「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佛陀:「羅睺羅!你就和這個盆一樣,不會得到大家尊敬和愛護。你出家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自甘墮落,自取下賤。這個結果將使誰都不愛護你、珍視你,就是到了命終的時候,也不覺悟你會處在迷中更增迷!」

羅睺羅全身流汗,慚愧得無地容身,他發誓以後要一定改變自己的心,行!我們絕對不能自甘墮落!

精心愛護

佛教有按受戒早晚分尊卑的規定。如果先受戒者有需要,後受戒的應該把一切用品給先受戒者。一次,當羅睺羅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有個管理宿舍的比丘,就將他的房間讓給作客的比丘住,又由於沙彌不可以比丘共住,那個比丘便將羅睺羅的衣缽放到外面,自己安住在裡面了。

在僧團里,沙彌是要敬重比丘的,還有佛陀忍辱教示,羅睺羅痴痴地站在門外。忽然陰雲密布,落起滂沱大雨來,羅睺羅沒有去處可以躲藏,就進入廁所。雖然空氣不好,也只得坐在那裡,他此刻感到無比的恐慌。

這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沒了,藏在洞里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來,漸漸游到廁所里來了。熱帶的毒蛇,其毒是非常厲害的,羅睺羅一點都沒有注意,這時候他的生命真比風中的殘燭還更危險。

佛陀靜坐中忽然想起羅睺羅,佛陀天眼察知到羅睺羅的危險,即刻走到廁所佛陀問羅睺羅為什麼要坐在廁所里,羅睺羅把經過告訴佛陀佛陀就叫他先到自己的寮房住。後來佛陀修改戒律,規定特殊情況沙彌可以和比丘同住兩宿。

有一次,小羅睺羅跟隨僧團去王舍城乞食。一個流氓將沙子仍在了他的缽里,還用木棒打了他的頭。委屈可想而知!這時,舍利對他說:「佛陀告誡我們,在榮譽的時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舉;在受辱的時候,也不心生嗔恨。羅睺羅,這個世間沒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戰勝不了忍辱。」

小羅睺羅平靜地到河邊,用凈水洗凈了身上的血污。佛陀事後知道了這件事,鼓勵贊嘆了羅睺羅。

因人施教

有一次,有比丘佛說:「世尊常常訶斥提婆達多,為什麼就不訶斥羅睺羅呢?」還有惡比丘也趁機說:「是呀!世尊妒忌提婆達多,所以常常惱他;羅睺羅是世尊兒子,所以就包容他,不訶斥他。」有其他比丘聽到了,就來告訴世尊

佛說:「提婆達多這個人呀!他就一隻劣馬似的。要調伏這樣的劣馬,應該用威力來調伏他,所以就要訶斥他。這羅睺羅呢,他像很聰明智慧的象一樣,只要和他好好講,用良好的言語他說就可以導致令他往正路上走了。」

呵護道心

羅睺羅跟隨舍利出家之後,還算安心。但後來羅睺羅聽到佛陀說一比丘的罪報因緣,因恐懼又起退心,想舍道還家。佛陀又用種種善巧方便,因勢利導使得羅睺羅堅固道心,勇銳修行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爾時世尊,告羅睺羅:「汝今畏罪還家,求離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譬如二人,乏食飢餓,忽遇主人,為設種種肥濃美味,其人飢餓,貪食過飽,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一者愚痴。有智之人,自知食過,身體沉重,頻伸欠呿,即詣明醫,請除苦患。良醫即賜,摩檀提葯,令其服之,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節消息,得免禍患,終保年壽。其無智者,不知食過,謂是鬼魅,殺生祠祭,欲求濟命。腹中宿食,遂成生風,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獄中。」

佛告羅睺羅:「汝畏罪還家,如彼無智愚痴人也。汝先有善根因緣,遭值我時,如彼明醫能濟苦患而得不死。汝今何為舍明入闇。」羅睺白言:「世尊諸佛智慧猶如大海,羅睺等心,猶如毫末,豈能受持如來智慧。」

佛告羅睺:「如天雨滴,後不及前,雖不相及,能滿大器,修學智慧,亦復如是。從小微起,終成大器,如是展轉,滿無量器,是則自利利人,名為大士。如我今也。」羅睺羅等。聞佛說已,心開意解。

佛陀通過譬喻告訴兒子應當如何智慧抉擇,令羅睺羅等心開意解,樂意修行

教導證果

羅睺羅十八歲那年,他升起執著色相的不善念,認為他父親一樣英俊。佛陀知道後,向他宣說《大教化羅睺羅經》,經過是這樣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的只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世尊在上午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入舍衛城化食。羅睺邏尊者也是穿好衣服拿著大衣和缽,在後面跟隨世尊

這時候,世尊回望羅睺邏尊者,然後對他說:「羅睺邏,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我擁有色』、『我是色』、『色是一個有我』這回事。」。

羅睺羅聽後,不再放逸,精進思維佛的教導,後來羅睺羅努力精進修習出入息,聽了《小羅睺羅經》後,證得了阿羅漢果,被稱為密行第一。

結語

作為孩子一定不要指望祖業,作為佛弟子一定不要投機取巧。「為佛親子尚實踐,哪有一人能僥幸」。羅睺羅是佛的兒子,他所注重的就是實實在在去修行。以認識一位大師萬事大吉的事情,在佛教不存在;以吃點東西加持一下就功德圓滿事情,在佛教也不存在。只有如說修行才可以避免自欺欺人。

世間所有的父親一樣,佛陀愛著自己的兒子羅睺羅,但又不同於世間所有的父親。因為佛並沒有將世間財富給他,因為佛知道,世間名聞利養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煩惱;佛將出世間寶藏交給了羅睺羅,只有這樣才會真正離苦得樂解脫自在。希望佛陀的大慈大悲能給世間父親們一點啟示。

THE END